APP下载

美国社会向“贫二代”洞开大门

2011-05-14丽兹•穆雷

意林 2011年10期
关键词:白日梦曼哈顿哈佛大学

丽兹•穆雷

正是对于“美国梦”的坚定信仰和无数陌生人的好心,让本文作者丽兹•穆雷从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女孩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毕业生。

睡在楼梯上做白日梦

1997年的春天,那时候的我16岁,无家可归。在辍学多年后,我试图想要寻找一所愿意接收我的高中。

那时,我妈妈刚死于艾滋病并发症,我也已经很久没和我的父亲联系了。尽管我知道他就住在附近的一个男子收容所。但他根本就什么忙都帮不上。在母亲死后的几个月里,我一直睡在朋友家或者布朗克斯区几幢大楼的楼梯上。

关于那夜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躺在冰冷的大理石地面上,把我的背包当枕头,用破旧的法兰绒衬衫盖住眼睛,好让刺眼的日光灯显得暗些。当别人家里的声音飘到楼梯上时,我会侧耳倾听——孩子们呼唤着父母,电视里播放着卡通节目,晚餐时碗碟碰撞在一起。正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把一间公寓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家。

为了避免陷入与世隔绝的孤独感中,我经常做些白日梦。我闭上眼睛,想象着一家人重新团聚在一起的画面:妈妈还像她没过世的时候一样,开怀大笑时眼睛周围布满细纹;我们四个——爸爸、妈妈、丽萨和我——又安定地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了。可这些白日梦中最生动的画面还是关于我的未来的。

我想象自己坐在教室里,一边参加课堂讨论,一边勤奋地记着笔记。每天晚上背着装满了书的沉甸甸的书包,同到属于自己的公寓中。我也会想象自己踏着轻快的步子穿过大学校园去上课,秋天的漫天黄叶洒落在校园里高高的石头建筑上。这样的想象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希望,让我渐渐平静地睡去。

梦想激励着我前行

如今我的生活和过去的日子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我不仅高中毕业,还完成了在哈佛大学的学业。我不再衣衫褴褛,也不用再睡在门厅的过道里。相反,我每晚都安稳地待在曼哈顿的公寓中。过去11年来我最热衷的就是去世界各地,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生活。简而言之,今天的我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我了。

但奇怪的是,即使我经历了那么多之后——或许也正因为我经历过那么多——我仍然觉得人有一定的欲望是健康的。事实上,我人生的目标从来都不只是“免于贫困的自由”。欲望才是我实现梦想的催化剂,并且我的梦想始终激励着我前行。

当我还是个挣扎着想寻找出路的无家可归的小姑娘时,每天早上我都会花几个小时在曼哈顿的人行道上晃荡,试图寻找一所学校读书——什么学校都行,只要愿意接收我。也许,这对大多数人而言是种折磨,但对我来说却不是。因为我知道,我正在把睡在冰冷楼梯上时做的白日梦渐渐实现,那些生动的梦想情境甚至还配有前景音乐。我一直在自己的口袋里随身携带一个破旧的CD播放器,播放一些激励人心的曲子——宝拉•寇儿的《我》和糕饼合唱团的《距离》。每每听着这些曲子,我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并已经清晰地想好该如何迈向它。

虽然我没有家,除了音乐,母亲的一张照片,一些衣物和一些从商店偷来的吃的,几乎没什么别的财产。但只要能梦想着未来,并努力去实现他,就已经和能去哈怫大学读书一样令我激动了。就像船长指挥着船只集合,我知道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指引着我的日常举动,不断向梦想进发。无论过程中遭遇什么,我的内心都是平静的。

陌生人的帮助助我成功

当我每天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来改变我的生活时,和我的梦想实现之旅同样重要的,是那些帮助支持过我的人们:在诸多学校纷纷拒绝接收我的时候,人文预备学院向我敞开了大门;还有一家叫“门”的专门收留无家可归青少年的公益组织为我提供了咨询、医疗和食物。当我在火车站和门厅走道的灯光下完成作业时,正是这些人让我有了继续坚持的信念。像我这样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要获得成功,半路上总得需要有人帮一把。而当我寻求他们的帮助时,他们就在那里——曼哈顿的各个角落里。

不过,最令我惊喜的帮助,并不是我找来的,而是它自己找上门来的。作为一个无家可归的学生,我连续两年在所修的所有课程上获得“A”,于是《纽约时报》报道了我的故事。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来自美国各地的几十位陌生人都找到了我。在学校里,我收到了许多手写的鼓励信。陌生的人们带着布朗尼蛋糕、衣服、书和拥抱而来。因为报道中提到我正在申请哈佛大学,有一位妇女特地为我织了一条毯子,她在寄来的盒子里附加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在寝室里会很冷。记着关心你的人很多,希望这条毯子能给你带来温暖。”

在遇上这些人(其中很多都是匿名人士)之前,我完全不知道社会上会有那么多好心人,但现在我晓得了,而且我觉得,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们也永远地改变了我。他们是我决定加入“门”这个公益组织的原因,这样我就能成为这样一个小团队中的一员,在9月份为无家可归的青少年建立一个高中。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就是促使我去帮助别人的原因。

在我看来,美国为我创造了一个真实可靠的机会去实现梦想,这比什么都珍贵。国家通过建立一个成熟的教育体系,使各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成为可能,让那些像我一样,濒临失学边缘的学生们也能接受教育。

但关键还是我自己选择了能实现梦想的生活。为了实现梦想,我关注的重心不再是“免于贫困的自由”,而是在对自己生活的清晰愿景上。实现这一切奇迹的核心,就是我心怀感激并十分珍惜眼前,而非贪恋尚未拥有的东西。

心中常存满足,我们就有无限的自由。

(小荷摘自《普知》2011年第3期图/周弘)

猜你喜欢

白日梦曼哈顿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对标“曼哈顿”,叫板珠江新城!广州海珠湾凭什么?
可爱的白日梦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
曼哈顿中国城失火一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