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北上广
2011-05-14沈奇岚
沈奇岚
在夏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收到了一封来自法国的信。那是好友玛丽在法国海边度假寄来的信。她洋洋洒洒写了三页,说着她在柏林这一年的经历。
玛丽热爱文化,毕业后去了柏林,一边打零工一边找工作。“你知道,整整一年找工作是多么让人身心疲惫。所以我决定这个夏天来到法国的海边度假。”柏林充满了各种文化类的人才,所以优秀如她,至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柏林之于德国人,就像北上广之于我们——令人向往的大城市,充满机遇、竞争和压力。
一个人一生之中,总会有那么一个阶段十分渴望大城市的生活,渴望人群和热闹,渴望成功和掌声。大城市的复杂和多样总给人惊喜,但大城市也冷酷无情,房价可怕,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工作压力巨大,生活成本高昂,每个人需尽力拼搏,方有立足之地。
其实,泛泛地讨论是逃往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对于每个人而言,大城市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有人找到了梦想,有人失去了天真。唯一不变的是——你逃或者不逃,北上广都在那里,永远诱惑着你。
人生是否做了正确的选择,常常缘于是否问了正确的问题。所以要问的问题不该是去不去北上广,而是:我要做什么,哪里有我的土壤?
我认识一个男孩,他叫小俞。他在偏远的乡镇长大,家境不错。虽然家里给他安排好了去做当地的公务员,他还是在多年前来到上海,在一个时尚杂志当助理。因为他喜欢这个行业,他想试试。他做了所有打杂跑腿的事情,一步步提升。认识有名的摄影师、化妆师、模特,结识所有重要的品牌和公关公司,他是那个“帮忙靠谱贴心”的小俞,后来他成了“能干有技术”的摄影师小俞,现在是著名的摄影工作室的俞总。小俞知道大城市才有实现他梦想的土壤,那么再苦也应该留下。
如果你是海豚,你肯定不喜欢动物园,虽然那里有吃有喝很安逸。你必然向往大海,尽管那里有鲨鱼。
那么多离开北上广的人们,去了二三线城市,以更轻松的心态去开启新的事业,这是个多么好的生活选择。我认识一个教授,他所任职的大学在上海,他一周两天从江苏的某个城市坐火车赶来上海给学生上课,平日就在那个小城市里看书写作。他说只有在那样的小城市里,才能有一片自己的花园,种上蔬果和花卉。他知道自己更喜欢有蝉鸣和鸡叫的环境,所以选择了一定程度上的“逃离”。
对于年轻人而言,大城市是必经之路。这就像恋爱,总是要谈的。有的修成正果,有的伤痕累累,有的因为这场恋爱找到了自我。
北上广、柏林、纽约、伦敦……大城市提供足够多的空间和机会给人尝试,知道一些选择是否适合自己,了解怎样的土壤才能播种自己的梦想,怎样的土地上能够耕耘自己的生活。
我很高兴看到玛丽写道,她在柏林的一年,看了足够多的博物馆,参加了足够多的文化活动,认识了足够多的又酷又帅的朋友,也算是过瘾了。“接下来我想我要放眼全欧洲地去找工作,而不是只盯着柏林了。”她将她的下一站,设定为“未知”。
(小远摘自《大学生》2011年10月上图/小黑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