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解决“核”心关切
2011-05-14路梅
路梅
2011年10月19日,天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夫人如约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夫妇再度见面。这是他们的第七次会面。与2008年6月首次复谈时隆重、激动、略带拘谨的气氛相比,老友见面已是分外融洽自在。
对于长期跑两岸关系新闻的记者来说,海协会与海基会领导人会谈的程序已无悬念:欢迎仪式、预备性磋商、正式会谈、新闻发布会、欢送仪式。看似毫无新意的固定程序,却恰恰反映出两岸两会协商的制度化——这也正是两会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两会制度化协商与互动或可看做是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指针。
自从2008年5月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接触以来,两会领导人会谈已确定了每年两次、分别在两岸举行的机制。前六次会谈,两会共签署了15项协议,达成2项共识,解决了海空运通航、食品安全、金融合作、大陆资本向台湾投资、渔业劳务合作、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计量检验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制度性问题,推动了两岸经济交往制度化。
特别是去年6月29日,两岸成功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明确了两岸贸易自由化的目标,搭建了两岸经济合作的机制化平台,将两岸经济合作推进到新阶段。
10月20日,陈云林与江丙坤进行了第七次会谈,签署了两会恢复商谈以来的第16项协议——《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达成“关于推进两岸投保协议协商的共同意见”和“关于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的共同意见”,同意在第八次会谈时签署投资保障协议,继续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议题协商,如海关合作等,成熟一项,签署一项。
回应两岸同胞“核”心关切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核电安全话题迅速升温,深为两岸同胞所关切。
台湾岛内对核安全关切的日益高涨。“反核”团体先后发起多场大规模抗争行动,要求台湾当局停止开发核能,而民进党为谋求选举利益,也再次大打其“反核”牌。3月2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公开表示希望两岸讨论合作确保核能安全,减少核能事故的发生和伤害。
对此,大陆方面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杨毅多次表示大陆方面愿意与台湾方面进行沟通。
5月8日,在成都举办的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两岸核电专家就各自核电发展情况、核电安全合作进行研讨,并在“共同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支持两会将核电安全纳入商谈议题”。
5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表示,充分理解台湾方面提出的要求,希望双方尽快通过商谈达成相关协议。
在两岸高层的大力支持下,两岸经过积极协商,最终完成签署《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该协议旨在建立两岸核电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开展核电安全监管交流及专业机构合作,共同维护两岸同胞的安全、健康与两岸环境。协议主要包括合作范围、合作方式、联系主体、工作规划、争议解决等内容,双方同意就核电安全法规与标准、核电厂事故紧急通报、核电厂环境辐射监测信息、核电厂事故应急管理和应急准备、核电安全信息公开等进行交流合作。
该协议将开启两岸在核电安全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让两岸人民更安心,也充分展现两岸对核电安全负责任、“以人为本”的态度与形象。
投资保障协议差“临门一脚”
两岸投保协议是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台商的合法权益、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制度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此次会谈的重头戏,备受各界瞩目与期待。
然而,10月12日,杨毅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第七次两会会谈将来不及签署投保协议。在大家为此消息感到失望、担心第七次两会商谈内容单薄之时,杨毅信心饱满地说:“信息量还是很丰富的,到时候大家就知道了。”
按照惯例,两会领导人会谈每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举办一次。但本该在上半年举行的第七次会谈,却延宕至今方姗姗来迟。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在官方表述中,核安全协议的相关协商总是获得“积极进展”,而投保协议在“接近于达成协议”的同时,总还有“但是”。
9月初,台湾“中央社”的报道指出,“两岸投资保障协议进入最艰难的谈判期”,“在投资人与政府(P2G)发生投资纠纷时,如何进行调解仲裁,两岸立场仍有相当大歧异”。
与此同时,台湾“经济部”密集征询企业界与工商大佬意见,希望能够获得企业界支持与了解,“广征各界意见,争取最大利益”。
这边厢,双方谈判团队于9月8日至9日在北京再次谈判,为9月底前签署投保协议的目标做最后冲刺未果。那边厢,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正步步走向白热化,两会协商的时机不容再拖。
于是,略带遗憾的,在可能是今年唯一的一次两会领导人会谈中,投保协议未能签署。“鉴于协议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且双方管理体制存在差异,还需要各自内部及相互之间进行必要的沟通协调。”
未能签署,却绝非无所作为。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在10月20日下午的记者会上表示,为回应台商高度关注的人身自由和安全问题,大陆已结合投保协议的特性,通过适当方式作出了安排,最大限度地展现了诚意、善意和灵活性。国台办主任王毅在会见海基会协商代表团时也一再强调,将继续高度重视台商的权益保护和经营发展,不仅要雪中送炭,还要为其打造稳定有利的投资环境,谋求两岸双方的互利双赢。
对此,台湾媒体也多表肯定。《联合报》观察道,大陆在“投保协议”上表现善意与诚意,同意给台商及其眷属在人身安全上24小时通报的“国民待遇”,算是给台商一个交代,至于纠纷解决,留待双方下一次会谈前迸出更多创意,突破僵局。此间有评论指出,投保协议只差“临门一脚”,只要两会继续秉持增进互信、求同存异、互谅互让的诚意,在第八次两会领导人会谈时,投保协议的签署定能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带入更加繁荣的新局面。
建立互信共创双赢
此次两会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增加两岸人民就业机会。意味着未来双方将推动产业合作果实被两岸各阶层、各群体共享。标志着两岸经济全面深化合作的大幕正徐徐开启。
“3年多来的实践证明,两岸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正确的抉择,符合历史的潮流,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抚今追昔,展望未来,陈云林说,建立互信才能共创双赢,互谅互让才能攻坚克难。
江丙坤说,“参与过这么多次两会协商,两岸从战争、对峙、紧张,到现在的和平、稳定、发展,我深深体会两岸和平得之不易,大家应该好好珍惜。”
回顾两会恢复商谈三年多来取得的成果,最根本的就在于两岸双方都能珍惜难得的机遇,巩固两会恢复商谈的共同政治基础,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只有两岸双方维护好共同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保持和平发展的势头,两会协商也才能在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两岸关系经纬万端,错综复杂,随着交流合作的扩大与深入,出现各种新的问题也很正常。这就更显示出两会制度化协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要两会始终能坚持以民为本,为民兴利,两会会谈就一定能得到越来越多两岸同胞的支持与肯定。
自两会复谈以来,人们习惯于比照当年的“汪辜会谈”,将其称为“陈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台湾岛内选举的再次进行,人事变动或许难免。但不论是“谁谁会”,两岸两会制度化的协商都将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不断奠定稳固的基石。
又是短短的50个小时,陈云林和江丙坤完成第七次会谈,依依话别。“没经过冬天的严寒,就不知道珍惜春天的温暖。”陈云林放缓的语速中充满诗意,“又送朋友去,萋萋满别情。我们期待着、希望着,明年再相见时,海峡两岸依然像今天这样晴空万里,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