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2011-05-14
剃刀边缘的乱纪元
我学会了人生中的第一句意大利语:Bel far niente——无所事事之美。这是我从茱莉亚·罗伯茨的新片《饭,祷,爱》(《Eat Pray Love》)里学到的。电影讲了一个疑惑孤独的姑娘飘荡在意大利、印度以及巴厘岛的故事,连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天才RAJ都要含着热泪说,我喜欢《饭,祷,爱》,它指引了我的心灵!
但我不喜欢《饭,祷,爱》里好莱坞味的大团圆结局。我不喜欢所有疑惑孤独的姑娘最终都要以找到一个男人的方式来告别疑惑孤独。我喜欢永恒的疑惑,永恒的孤独。这跟有没有男人有没有婚姻有没有性生活有没有工作统统没有关系,仅仅跟人生有关。就像《20、30、40》里的张艾嘉,在一切都失望之后,她拿着剃毛刀站在镜子面前。“我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我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最后她笑着说,“我就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然后她就开始剃腋毛了。我想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一个被抛弃的女人,也是需要剃腋毛的,因为她也要在夏天的时候穿裙子,无袖的那种。
在Bel far niente的状态中,我陷入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的汪洋大海。我在两天之内连续把第一部第二部看完,然后硬撑着看完了第三部的第一部分,再然后我就一蹶不振了。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进化了的玛法达,那个漫画中的5岁阿根廷小姑娘。她不过是忧国忧民,我却关心上了全宇宙,连银河系都已经不能跟上我的思维。有一天,玛法达知道了时差这回事:“我们这里是中午时,欧洲是下午,亚洲是半夜。”大惊失色的小姑娘说:“我真不知道这个国家要怎么进步,它用的时间都是另外半个地球用旧了才给我们的……”现在我要说:我真不知道这个宇宙要怎么进步,它用的时间……它用的时间到底是怎么来的啊?
我最喜欢《三体》中的“乱纪元”。简单地说,在乱纪元中,你永远不知道太阳什么时候升起来,又什么时候落下去,不知道下一秒钟等待你的是严寒还是酷热。在乱纪元中,大家都脱水了,变成一张皮,可以被卷着走的那一种,然后下一个“恒纪元”到来的时候,用水泡泡,就又活蹦乱跳了。总之,原理类似于方便面,而且是非油炸的。
我为乱纪元着迷,因为它有着无限的可能性。确定知道明天太阳一定会升起来,跟确定知道你会怎样度过一生一样无趣。我只希望我在不管是一个太阳还是三个太阳的世界中,不管下一秒钟就要被男人抛弃,还是脱水为非油炸类方便面,都能微笑着拿着剃毛刀站在镜子面前。因为在下一个恒纪元到来的时候,我还是要穿裙子的呢,无袖的。
文/阿花
女人的生相
从前的人形容女人生孩子是“一只脚往鬼门关走了一遭”。文艺作品里关于女人分娩的描写总是,谁谁没日没夜地生了三天三夜,或者医生从产房出来一脸严肃地给准爸爸做选择题:“要大的,还是要小的?”后来我生孩子的时候和助产士聊天。我问她,在她十几年的接生经验里,有没有问过人家要大的还是要小的?她听完就笑了,说:“你以为是掷骰子赌大小啊?”
人们总是对生孩子这事有种种想象,这都是影视作品给大家的印象太深刻了。不管是中国女人还是外国女人,“生相”都是这样:披头散发,扯着被单,仰天长啸。我怀孕的时候,想象产房里此起彼伏的拉长音“啊-啊-啊-”一浪盖过一浪,可后来亲身经历,非但我自己很硬汉地一声不吭就把孩子生下来,隔壁几间产房叫声各有不同。有轻声呻吟的,也有像复读机一样不停地喊:“我生不出来我生不出来。”——没一会就把孩子生出来了。很少人会像电影里一样生得天昏地暗,大多数产妇生孩子的时候头脑都很清楚,思维都很清晰,上一次宫缩几时几分,答得一点儿不差。还有产妇边生边跟陪产的老公商量给孩子取什么名字,甚至有产妇跟医生现学现用拉梅兹呼吸法。
我有个朋友说,她看电影里面女人一生孩子就要烧开水,她至今都很疑惑,烧开水来究竟是干什么用的,是烫妈妈还是烫孩子?我以过来人的身份解她的惑:“嘿嘿,当然是用来烫剪脐带的剪子的。”可我另一个朋友却说:“不对不对,剪子要用火烧消毒。开水是用来烫毛巾的。”那个朋友也太没文化了,不过就算是生过孩子,很多问题也还是搞不清楚。就好像我都生了两个孩子了,胎盘给我的印象还是放在中药店柜台里面的“紫河车”。
好奇心害死猫。我生孩子的时候,半躺在产床上,一直抬着脖子试图看到分娩的过程。可因为角度问题,医生又用床单隔着,我什么都没看到,最后还把脖子给扭了。人家生孩子伤腰伤背,我伤了脖子。有个“外国月亮都是圆”的朋友说她看美剧《实习医生格雷》里面,人家生孩子都正对产床摆一面镜子,多透明操作啊。我后来就这点求证过一个在美国生过孩子的朋友,她差点笑岔气。
听医生说,早年大陆的医院刚刚开放陪产,大多数男人还不敢进去。有个留洋博士很踊跃,说陪产义不容辞。谁知太太生得勇猛,他却晕血倒在了地上。说起来,晕血的男人还真不少。产前辅导的时候,医生还叮嘱我们分娩前不要喝桂圆汤、红枣汤。说是从前有产妇分娩的时候紧张得把汤都吐出来。老公一看暗红色的液体,直接瘫软在地。
文/上上签
女为己容
俺不是文盲,还可以夸自己属于喜欢看书的一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经常断句能力低下。尤其是看见“性”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不管它的前面是“执行”,或后面还跟着一个“格”,一律条件反射地将它单独拎出来,直到撞了南墙,理解不通,才老大不情愿地折返,重新组合句子。这种心地不纯以至造成思维短路的情形,我在面对护肤品说明书时也常遇到。后者倒不是因为不单纯,而是太单纯了。那满坑满谷像是中世纪女巫用来做试验的各色瓶瓶罐罐,除了洗或抹的差别,我实在看不出还有其他差别。
但不得不承认,一般女性还真擅长甄别这类细节。闺蜜的梳妆台上码满了瓶子罐子,天没亮就坐在梳妆镜前开始涂抹工作。我每次一看见就想抱着她痛哭:这个年代做女人可真难啊。
更千古奇冤的是,这多半只是女人的一厢情愿。最典型的情形莫过于:女人羞涩而自信地问男友自己好不好看,男友通常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好看”;但若再问哪里好看,十有八九他会语塞,尽管机灵的人或会奉承一句“你怎么打扮都好看”。
阿兰·德波顿的《爱情笔记》里说,一女花了两小时打扮完毕,临出门前猛然发现下巴长了颗痘,大叫一声,又钻进盥洗间,花了两个小时,里里外外重新粉刷。出来叫男友瞧效果,但在男友看来,痘还是那颗痘,脸还是那张脸,一点都没变,仿佛她去盥洗间什么都没做,就坐在马桶上打了两个小时的盹。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醉心女帽主题,有感于女性在比较两顶没什么不同的帽子时的专注与较真,形容女人“每天都会更频繁地将许多显而易见的事物相互比较”。
有位时尚评论人,性别为男,在评论各款文胸时,颇有点犯难,最后壮着胆子实话实说:“无论是镶有蕾丝花边的文胸,还是各种色彩花样百出的文胸,男人真的分辨不清楚。”是啊,男人那时候正忙于研究如何将它解开呢。但“沉默的大多数”们并不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女人“省省吧,我其实并不在意”,相反,他们一声不吭,任由贾宝玉、波德莱尔这些对口红、胭脂、细节之美颇有研究的公子哥把握着话语权。
于是,就造成了旷古的杯具。女人拼命“为悦己者容”,男人则睁着一双无辜或许还近视的小眼睛,说着言不由衷的谎话。但她到底有几条裙子?他永恒地迷糊着。英国著名生物人类学家德斯蒙德·莫利斯曾提到一幅漫画。年轻女人深夜回到住处,衣衫不整,筋疲力尽,“显然经过了一番鏖战”,但那张脸,就像刚从冰箱拿出来,脸上的胭脂还没被动过。她白忙活了。
文/寇研
天下有贼
我师姐有次去学校旁边的胡同吃麻辣烫,付钱的时候,一摸大衣口袋——钱包没了。师姐正着急上下乱翻,旁边卖包子的大叔不紧不慢地说:别找了,肯定是被偷了。你赶紧往开阔显眼的地方看,再翻翻垃圾桶。这里的小偷一般只偷现金。一小时之内,多半还能找到。
师姐当时有急事,三个小时之后,才带着我们几个人一起去翻垃圾桶。没有翻到自己的,却找到了别人的钱包,内有身份证及电话等。师姐好心打电话过去,失主却不领情,差点把她当小偷扭送保卫处。
跟家里人闲聊时说起城里的小偷,婆婆很担心我们,谆谆告诫出门小心。其实,乡下的小偷更可怕,因为他们似乎什么都偷——他们什么都用得着,什么都不嫌弃。过年时闲拉家常,最流行的话题是谁谁家又失窃了。丢的东西五花八门,甚至看门的狗和孩子的作业本都有人偷。
90年代初,村里新通了公路时,村口路边的人家开始频繁失窃。头天新买的一筐苹果半筐梨夜里居然不翼而飞,他家小孩非常鄙夷地比划给我看:就这么大点的梨,幸亏我们没舍得买大的。他奶奶家院子里的猪饲料也不见了,气得大叫:这可让我的猪吃什么啊?
20年过去了,农村的治安依然基本靠狗,但小偷们都不在夜里入室行窃了,改在了白天。青年们都在城里工作,几乎没有留在村里的,人气日益低落。即便是在地里的活都忙完的冬天,留守的父母们也不能如往年般轻松在家呆着,绣绣鞋垫什么的——那种纯手工刺绣的鞋垫需要三四天才能做一双,现在出到50块钱也没人肯绣了——妇女们都去附近的果园、冷藏厂等打零工挣钱,帮城里的儿女攒首付或者还房贷。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我婆婆外出干活了,左邻右舍也都没有人。有一个小偷翻墙进来,去厨房现找了工具——菜刀和改锥,把门撬开。人不在家,狗叫哑了嗓子也没有用。小偷在屋里仔仔细细翻找了一上午,摸光了每一个口袋的零钱,把每一条被子都摊开看,撬开了所有的抽屉,把烟酒糖茶、婆婆的金戒指、十几块钱的挂件甚至空的首饰盒子全部清走。
小偷还偷走了婆婆刚绣好的一幅十字绣。那是她花了近两年时间,一针一线绣起来的,准备等我们买了新房挂在客厅里的——淘宝上我见过同样大小的,人家卖好几万呢。
我也觉得很惋惜,但是安慰她说:没关系,反正我们还得蜗居很久,那么大的十字绣,根本没地方挂呢。
但她哭过之后,又进城去买了绣十字绣的材料,打算重新来过。
文/闫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