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大师”

2011-05-14刘兴雨

杂文选刊 2011年12期
关键词:含泪余秋雨袁世凯

刘兴雨

大师可不是闹着玩的,谁顶上这个桂冠,不说通体放光,也会有数不清的人顶礼膜拜。也就是说,光在某一领域有超人的成就还不算,在道德上也要堪称楷模。

1915年,袁世凯要当皇帝,复辟帝制的紧锣密鼓,激怒了流亡归来的梁启超,他在給女儿的信中表示“吾实不能坐视此辈鬼蜮出没,除非天夺吾笔,使不复能属文耳。”

杨度是积极张罗复辟帝制的人,与梁启超是好朋友,他托人到天津面见梁启超。没想到,那人带回的是一封断交信和刚刚写出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文章指名道姓,说整个事情都是袁世凯一人导演,皇帝是右手挟利刃,左手持金钱造成的结果。

杨度赶忙把文章交给袁世凯,袁为了阻止这篇文章发表,便以给梁太公祝寿为名,派人专程送去二十万元寿仪。梁启超见此婉言谢绝:“家父寿辰已过,谢谢大总统关爱。”退回二十万元的同时又抄录一份《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寄给袁世凯,以示光明正大。对最高统治者倒行逆施敢于公开反对,威胁利诱都不为之所动。由此,我们见识了过去大师的风骨。

陈寅恪先生和梁启超都是当年清华国学院的导师,他活到了解放以后。尽管他双目失明,但他的学术造诣连郭沫若都赞誉有加。1953年科学院成立中古史研究所,想要聘寅恪先生为所长,特派先生的弟子带聘书南下广州接先生北上。由于双目已盲,陈乃口述复信,由姓汪的弟子笔录,他说:“我的思想,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有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所以我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正如碑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岂庸鄙之敢……”

由于大师太稀少而且珍贵,够这样资格的也就屈指可数,所以人们都敬仰不已。因此许多人对这个称号也就垂涎不已。现在,不知怎么搞的,一些人往往愿意乱封桂冠,动不动就祭出专家、大师的头衔,弄得假大师遍地都是。这使真大师惶恐不已,季羡林先生临死之前还要特意申明辞去大师的头衔。

近年,上海有关部门成立大师工作室,册封余秋雨为大师,余秋雨本人谦虚一番后笑纳了。这引得当时一片热议。不是说余秋雨没有学问,他在戏剧理论、文艺理论方面的成就和散文创作上的成就,人们还是公认的。称为大家还可以,但作为大师好像还有点距离。最起码他的有些说法和做法还不那么让人佩服。单是汶川地震前后的表现就让人不敢恭维,乃至于他在博客发布《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一文后获得“余含泪”的雅号。不指望他像梁启超那样与倒行逆施势不两立,但也不必对人们正常的要求含泪劝阻。他答应捐助的希望小学也变成三所学校图书馆,后来二十万的捐款,也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他的书。让人觉得是照相馆的药水——泡人呢。其实,他哪怕不捐款,别人也不会缠住不放,但开始一冲动说捐二十万,结果不断缩水,就有失做人的风范,人们就不能不有想法了。这似乎怨不得别人。今年一件自制的金缕玉衣,被大师级的专家鉴定值二十四亿,而他们只是隔着玻璃罩看了一下,就领了数十万人民币,这样的大师只能让人鄙夷。

由此可以知道,过去的大师为了真理和正义可以不顾威胁和利诱,现在的大师可以曲学阿世;过去的大师对不义的统治者横眉冷对,现在的大师对不得人心的东西可以忍气吞声;过去的大师一诺千金,现在的大师,可以食言自肥;过去的大师视金钱如粪土视名誉如生命,现在的大师,则视金钱如生命视名誉如粪土。

看来,现在的大师和过去的大师还是有差距的,不仅是学问上的差距,更主要的是道德上的差距,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赶上的。

【选自《新浪·博客》】

猜你喜欢

含泪余秋雨袁世凯
余秋雨投其所好
余秋雨投其所好
几时
清明为父上坟
等候袁世凯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
余秋雨究竟捐了多少钱
洒入心底的忧伤
《文化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