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话题”:一个发表意见的场所

2011-05-14冯雪梅

杂文选刊 2011年11期
关键词:创刊版面普通人

冯雪梅

“青年话题”创刊至今已逾十年。光阴荏苒,当一个版面同一种文字表达方式、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之时,回首它所走过的岁月,心中难免有感慨。

我不是“青年话题”的首任编辑,它的创刊者李方、马少华等,如今已经离开报社。“话题”的编辑,也已经换了好几拨。可能我们都有离开的一天,可我相信,“话题”将是大家共同珍藏于心底的美好记忆。

作为国内报业较早出现的言论版,“青年话题”带动了“时评”这一新的评论写作方式的兴起与繁荣;它所秉承的“公民发言”的办刊理念,被受众和业界广泛认可。时至今日,这一原则依然是版面坚持的方向。

“青年话题”的发刊词中写道:这“是一个发表意见的场所,一只张开听您说话的耳朵。无论是脱口而出,还是深思熟虑,我们欢迎不拘形式、不论长短的观点和意见”。“关键是‘不同。‘不同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包含着思想解放和论争的正当秩序,包含着新闻媒介求新求异的运作规律,更重要的意义是:思想进步可能就孕育在‘不同之中,而相同只能使我们停在原地。”

“人微言轻”和“人云亦云”,或许可以算做我们的一种文化传承。大家都希望社会朝着民主、法治、平等方向发展,希望每个人的权利能得到保障,受到尊重,而一个公民社会的建立,要从“人人都有权利表达”开始。很多人会提及“话题”版刊发的一些文章,比如《国旗为谁而降》、《官逼民富》、《我们不能在近现代史上丧失发言权》、《请理性对待郎咸平》等,它们不是专家学者的权威意见,而是平民百姓的观点表达和真实声音。给普通人以表达自己立场和观点的机会,让每个公民都有发言的权利,这就是“青年话题”的力量所在。

这些年里,公众和我们一起见证和评论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申奥”成功、SARS、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刘涌案、医疗改革、房价暴涨、反垄断、“超女”、重庆钉子户拆迁等等,在每一次的新闻事件的背后,都有来自不同阶层、不同人的观点和声音。他们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立体的,由众多普通人的视角构成的看待社会发展的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个“小我”成为事件表达的主角。

在一定的舆论环境下,自由表达观点的愿望会受到某种限制。“青年话题”所能做的,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倾听“不同”的声音。“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让人说话,让观点争论和碰撞,这就是交流的最大意义。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拥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懂得尊重“不同”——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选择。不管说者的声音是大是小,是強是弱,他们都平等独立。

有了对每个人权利的尊重,才会有社会最终的进步与民主。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评论部主任)

插图∕钳制∕赵顺清

猜你喜欢

创刊版面普通人
普通人的梦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普通人拜登
手绘精彩《追梦》创刊等
1994:创刊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in Chinese
版面撷英
求果
Mac 30周年
庆祝《烹调知识》创刊二十周年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