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滋味
2011-05-14雷抒雁
一
饥饿的年代,确实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我们不用再去为几颗粮食,在田野赶杀老鼠,深挖洞穴;也不必埋怨鸟类,尤其是麻雀,争吃了口粮,爬上屋顶、树梢,敲锣打鼓,张网放炮,赶杀那些无辜的小东西。
因为有了粮食,我们显得如此大度、人道、善良。我们养猫、养狗,以无比亲切的口吻和它们交谈。我从电视里看到,南方有一位老人,竟养育了近百只猫,天天和猫同吃同住,显示出一种动人的“物种平等”来。
我的母亲在世时,每天为做饭发愁。她问我的儿子:“吃什么饭?”儿子总说:“随便!”老人便很不乐意,说:“什么饭都好做,只要有名字,都做得出来,惟独这‘随便不知是什么饭。”孩子们没有饥饿感,肚子里装满了各种食品,对于吃饭已丧失了想像力。
二
翻开一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刀光剑影,征伐战乱,字里行间布满了血腥之气。没有战乱,又是徭役、苛税,朝廷的奢侈挥霍;加之,旱、涝、蝗、疫,灾害不断,其直接后果,是“饥饿”。所以,翻读历史,“饥饿”二字,总似幽灵的眼睛闪动着恐怖的光芒。饥饿之下,饿殍遍野,百姓流离失所,瘟疫流行,人人相食,便是常见的景致。
《后汉书·孝安帝纪》记着永初三年(108年)“京师大饥,民相食”,“并、凉二州大饥,人相食”。
《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建安四年(199年)饥荒连年,人相食啖。江淮间人口,“相食殆尽”。
隋炀帝不只是荒淫无度,且残暴不仁,搜刮民财,民无生路。《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中载:“民外为盗贼所掠,内为郡县所赋,生计无遗,加之饥馑无食,民始采树皮叶、或捣藁为末,或煮土而食之,诸物皆尽,乃自相食。”乱世出恶魔,有个叫朱粲的家伙,聚众二十万人。每破州县,烧杀抢掠,没有粮吃,就杀士卒、煮妇女儿童来吃。后来竟吃人吃上瘾,每到一处,让人供妇女儿童,名为“军食”。这个朱粲后来兵败投唐。唐高祖派了个叫段确的人去慰劳他,段确喝醉了酒问朱粲:“听说你喜欢吃人。人肉是什么味道?”朱粲回答说“吃醉人好像吃酒糟腌藏的猪肉。”当即将段确的随从几十人都杀掉吃了。
历来的黑暗社会,一边是饥饿,另一边便是奢侈和残忍。《晋书》里記载一个叫石虎的军阀“夺人妻女,十万盈宫”。后来石氏集团兵败,被慕容皝围困在邺,城中缺粮,人相食,被石虎掠至后宫的数万民女,都被当成粮食杀光吃了。
这些真实的记载从远古一直写了下来。饥饿,让人性的光芒褪尽,兽性便嚣张起来。那些道德、礼仪、法律;那些温文尔雅,温良恭俭,一切人类文明的精神建筑,顷刻间都坍塌成了废墟。吃人和被吃,是饥饿留下的两种结果。而不想吃人和被吃,就只有造反。反正是死路一条,造反或可闯出一条活路。闯王李自成的故事,是一个证据。
三
难道中国历史上就没有过繁荣和富庶?有过,不过都很短暂。
如果不是史家粉饰太平,汉初真是一派让人高兴的好风光:陈粮腐烂不能食,钱串绳断得无法数,家家都有马可乘骑,有牛可耕田。只可惜这种日子太短促,只有几十年,汉武帝穷兵黩武,“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百姓依旧陷于饥饿之中。
还有一个是被史家不时炫耀的贞观盛世。那时,“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话虽这么说,但贫富也不均衡。贞观二年,便有报告说“关内旱饥,民多卖子以接衣食。”好日子也未持续多久,几代之后,到了安史之乱,繁华也都竟随雨打风吹去,闹得“居无尺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兽游鬼哭”。
中华民族的多灾多难,都体现在难以安居上。我们的许多民俗,也都体现着躲避饥饿的主题。见面问候的礼仪,总是:“吃过了没有?”“吃饭”是平安、富裕、生存状况良好的第一条件。“民以食为天”,也是在说吃饭是天下第一大事。农业文化里,敬龙王、土地、灶神,无非是求个风调雨顺,有一口饱食。
四
饥饿,以及怎样战胜饥饿,留给了我们知识、智慧、毅力、经验和一个民族艰苦奋斗、万难不屈的民族精神。当需要战胜困难,咬紧牙关时,人们自然而然会说句豪言壮语:勒紧裤腰带!“饥饿尚可忍,何事不可为!”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第一大成就,就是让我们挣脱了饥饿的困扰。台湾作家李敖说:“中国人有两怕:挨饿、挨打。”如今,解决了挨饿问题,国家的强大,会最终解决挨打问题。
为了吃饭,我们砍树垦草,扩大耕田;高山坡上,也种下一块块“挂画田”,“望天田”。广种薄收,最终没打下多少粮食,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如今,粮食多了,国家就拿出余粮来,让山区的农民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文明,总算是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上站稳了脚跟。
不久前,有个外国人替我们忧虑:谁来养活中国人?他看到十三亿中国人,最终还可能成为十五亿或更多,吃饭问题,怎么解决?我们有许多文章批评了这“洋人的杞人之忧”。但我仍旧觉得他的话有警世之用。未来的路长得很,我们的目光有些望不透。但是,历史并没有死去,饥饿一旦醒来,就会以比历史上更可怕、更凶残的力量向人们扑过来。毕竟,我们过去只有几千万人,几亿人,而现在是十多亿人。把这些嘴巴连接起来会是一条河;而连接起那些辘辘饥肠,又会怎么样?
不能一饱忘了千年饥。你得永远记着饥饿的滋味!
【选自雷抒雁著《舌苔上的记忆》求真出版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