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信其实是“公信”

2011-05-14游宇明

杂文选刊 2011年8期
关键词:全厂威信工人

游宇明

我一向不太喜欢威信这个词,威信重在一个威字,威即威压、威迫、威严、权威的意思。在我看来,动不动强调领导者的威力,恰恰是人治社会的遗迹,它反映的是不受制约的权力掌控下的政治生态。一个领导是否有感召力,不是因为他威不威,主要在于他公不公。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当年在航空工业部五七二厂做厂政治部副主任时的旧事。有一次工厂调整工资,规定只能40%的人调,厂领导想考验他,让他担任调整工资办公室主任。李金华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大家公开讲明,他与妻子坚决不调,并制订了工资调整标准。因为他声明自己不调,工人对他很服气;另外,哪些情况应该加分,全厂也讨论通过了,各单位按照这个标准上报。这期间,有个工人气势汹汹地来找他,说车间没报自己不公平。这个人是厂里的劳动模范。李金华回答:“你错了,车间报了,是我不同意你调。为什么不同意?你多生了孩子。你是党员,如果给你调了,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个工人二话没说就走了,回去跟人讲:“李金华这小子是条汉子。”

单位调工资是个非常敏感的事情,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谁调谁不调并没有绝对标准,李金华为什么能够“摆平”?原因很简单:在五七二厂,什么人可调工资,什么人不可调,是有明确的规则的,这规则又经过了全厂讨论,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换句话说,它具有公开性。另一方面,李金华夫妇虽然未必没有达到调工资的条件,但他作为主持此事的领导主动放弃,也给大家一种领导不自私的感觉,具有公正性。

领导做事公开公正,不自私自利,对公众心理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首先,公众会相信领导真的是想把事办好,通情达理的人第一时间就会理解你,不可能找你的麻烦;就算遇上个别不讲理的人,因为领导自己在利益之外,他也就有了底气说服别人。当年那个无理却要找李金华“算帐”的工人不是后来表扬李金华“是条汉子”吗?我们不难设想,如果李金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自己和妻子涨工资再说,情形会如何呢?李金华后来做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敢在全国刮起审计风暴,公开跟一些浪费、挪用财政资金的部委叫板,也与内心的这种底气有关。

人生最要紧的事莫过于对未来的信心,领导行事公开公正,绝不自私自利,老百姓会认为领导是替大家着想的,他说的话不会忽悠公众,公众不会产生自己的利益可能在某个瞬间被人无理夺走的恐惧,他们的心态就会趋于平和,领导作出某个决定,老百姓就会“善解人意”地配合。领导自然也就有了“威信”。领导做事不讲规则、自私自利,群众时刻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怨气甚至戾气,领导讲什么群众都会当成耳边风。

由此联想到如今的某些领导,他们要追求政绩,造大广场,就搞野蛮拆迁,哪怕民众自焚也弃之不顾;他们想解决子女就业,就搞内定人选的“萝卜招聘”、公务员面试造假;他们希望做富翁,就出卖国家利益,大肆收受他人贿赂。在这些人心目中,规则、无私一点也不重要,他们不在乎老百姓的印象,他们只迷信权力,认为有了权力什么都可以搞定。结果,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自然越来越低,越级上访、群体事件几乎都是这类昏官弄出来的。

真正的“威信”不是强压出来的,而是用自己的人格催生出来的。威信本质上是“公”信,一个人真正“公”了,威信不树自立。

【原载2011年6月3日《湘声报·读书·沧桑》】

猜你喜欢

全厂威信工人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友善:早安与再见
空分装置污氮气提纯及预冷系统技术改造及效果
神回复
微信vs威信
自画像
绝世高招
一道高考题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