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化学除草剂对狼毒和棘豆灭除效果的试验

2011-05-09赵玉莲贺连选

草原与草坪 2011年6期
关键词:棘豆毒草互助县

赵玉莲,贺连选,徐 泉

(1.青海省互助县草原工作站,青海 互助 810500;2.青海省互助县松多乡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青海 互助 810500;3.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 下窑街道办事处,甘肃 兰州 730080)

狼毒(Sellera chamaejasme)又称断肠草、馒头草等,为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是草地毒草之一,全株有剧毒,根部毒性最大,花粉剧毒,在早春放牧时,家畜因贪青或饥饿,常误食而中毒。因其长势旺、繁殖快和竞争能力强的特点抑制了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优良牧草数量急剧减少,使草畜矛盾日趋突出。

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耐盐碱,竞争力强,常匍匐生长,花淡黄色,分布在青海互助县海拔2 100~3 900m的山谷阶地、河漫滩和宽谷等地的高寒草甸、灌丛草甸、山地草地上,在放牧过多地带出现频繁。棘豆为分布在天然放牧草地、人工草地的一种主要毒草。青海互助县海拔2 300m的山地草原,棘豆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返青,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分枝,6月下旬到8月初进入花期,8月中下旬种子开始成熟,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枯黄。家畜误食后在体内产生潜伏期较长的积累性中毒,精神萎靡,食欲减少,体质消瘦,行动迟缓,孤独呆立,行为反常,四肢发僵,醉态摇摆,行走失调,后卧地不起,视力减弱,受孕母畜中毒导致流产、难产或出现怪胎,以至出现贫血水肿和心脏哀弱而死亡。

近年来,由于干旱天气频繁,加之超载过牧,使大片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演替退化,原有的优质草地中侵入大量毒杂草,使草群中优质牧草不断减少,直接影响了草地质量和载畜量,毒草已成为当前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试验采用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制的高选择性“狼毒净”超低量液剂43.2%和“灭棘豆”超低容量液剂54.96%进行狼毒、棘豆防除,在狼毒盛花期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连片喷雾,在互助县松多乡松多村的冬春草地上狼毒危害严重地区进行集中连片防除。在毒草灭治中,前人虽然采取了许多化学药物防除、人工采挖、火烧等措施进行防治,但草原毒草大量滋生蔓延,致使草地生产能力下降。试验探索喷施药剂控制毒草蔓延的有效途径,为今后大面积灭除毒草提供科学依据[1-3]。

1 试验样地概况及面积和观察时间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选择在青海省互助县松多乡松多村进行,松多乡地处青藏高原的高原地带,境内有祁连山之余脉青石岭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辖区东北有碧绿无限的松多科胜掌草原,中间有碧波荡漾的松多河谷,山岭相连,峰峦叠嶂,山川相间,沟壑纵横,海拔2 400~4 000mm,属半浅半脑地区。年均气温3.4℃,年降水量为270~300mm,年蒸发量为1 500mm,生长期为145d,全乡有牛2 263只,羊31 304只,牲畜870匹,猪3 870头,鸡15 493只,各种野生动物约有20余种。

松多乡退化草地面积26.2万hm2,占可利用草地的95.6%。土壤为栗钙土。植被以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羊茅(Festuca,ina)、垂穗披碱草(Elymus untans)和小篙草(Kobresia humilis)为主,平均盖度65%,鲜草产草量1 875.8kg/hm2。草地退化,毒草发生严重,毒草最高盖度达60%,主要毒草有狼毒和棘豆,其中,轻度退化草地面积7.82万hm2,占退化草地的29.84%;中度退化草地面积14.2万hm2占54.19%;重度退化草地面积4.18万hm2,占15.95%。灭除毒草,恢复草原生态,成为政府和牧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1.1 试验样方面积和灭治观察时间

1.1.1 灭治样方及面积 试验灭治区域是互助县松多乡松多村的河谷和丘陵地区,灭治样方面积共233.33hm2,其中,狼毒100hm2,黄花棘豆133.33 hm2。

1.1.2 灭治时间 2010年7月1~10日,即狼毒和黄花棘豆草的盛花期进行。

1.1.3 观察项目及时间 2010年7月11日~2011年7月11日;观察项目:A.狼毒、棘豆有无新生;B.毒草根部是否溃烂;C.对其他优质牧草有无伤害;D.试验区灭治前后的牧草产量。喷药后24、48h观察叶面萎蔫情况,72h后统计狼毒萎蔫数,检查喷施密度。

施药后60h挖出萎蔫、枯黄的狼毒根部,观察其根部坏死,腐烂情况,计算防除效果,检查是否达到整株防除的效果,计算公式为:

R(%)=A-B/A×100%。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采用“狼毒净”超低量液剂43.2%和“灭棘豆”超低容量液剂54.0%,在狼毒、棘豆盛花期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采用原液不加水直接喷洒。喷雾器间距为5m,其中“灭狼毒”药剂的用药量为1 050~81 350 mL/hm2,“灭棘豆”药剂的用药量为1 350~1 650 mL/hm2。

2.2 调查方法

在毒草调查中采用“Z”字随机取样,棘豆采用1m×1m样方,狼毒采用5m×5m样方,统计其样方中的毒草占株丛数,每单株丛毒草分枝数,分别测定统计各样方的盖度、高度、产量和单株枝数,将所测数进行加数平均,喷洒药剂后的同样大小样方每天将其观察,分别统计样方中毒草枯萎死亡数,再进行前后比较,同时挖出毒草根进行观察。

喷施过程实施集中连片联防连续灭治的方法,日均以33.33hm2的灭治速度有计划、分步骤进行,严把质量关,共完成灭治面积233.33hm2,完成青海省草原处灭毒杂草项目任务233.33hm2,完成指标100%。共耗用“灭狼毒”药物1.4×105mL,耗用“灭棘豆”药物2.2×105mL,总投资规模达2.7万元(表1)。

表1 灭治毒草面积及投资Table 1 Effect of new herbicides on control of poisonous plants

3 结果与分析

灭治试验前期,狼毒盖度最高60.0%,最低为1.7%,平均盖度28.0%,单株狼毒草最多117.0枝,平均27.0枝,狼毒草最重地区产草量占72.2%,最低3.0%,平均25.3%。棘豆10~320株/时,盖度40%~60%,个别地区可达到80%~90%,产量占总产量的50%~70%。有些地区整片草地被毒草侵占,使优质牧草的光热资源和土壤养分均被毒草吸收,草地退化严重(表2)。

表2 毒草分布比重Fable 2 Distribution of poisonous plants

灭治中期“灭狼净”和“灭棘豆”喷洒后1d,长势旺盛的毒草头已呈下垂趋势,有些毒草甚至在喷洒1~2h后即发生植株下垂,3~4d后,部分试验区整株毒草已瘫伏在地。

灭治后期狼毒和棘豆在经药物喷洒后,短期内看不出受损情况,60d后,毒草的长势已明显受阻,有些毒草已呈干枯状,其发达的根系已受毁坏,有些已呈靡烂状,但仍有部分毒草长势依然良好,看不出明显受损程度,但经过药物喷洒过的地方根系均有靡烂现象。至来年草地返青时,昔日繁花茂盛危害区已很难找到狼毒和棘豆,凭样方中的标记挖出毒草根部,发现已严重溃烂,有的已直接腐化,至2003年7月观察,毒草根部只有一些残余物,狼毒杀灭率达97%,棘豆杀灭率达95%,但禾本科、莎草科和寥科牧草长势良好,无任何受损现象,对牲畜和环境无毒副作用。毒草严重发生区已变成长势喜人的优质牧地。

4 结论

(1)通过对毒草严重发生区喷洒“灭狼毒”和“灭棘豆”生物药剂,试验区草地生态得到休养生息,草地生产能力和载畜量得到增强,植被盖度和草丛高度显著提高,草地优良牧草比重上升,植物对光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草地生态逐步向良性循环迈进,有效遏制了草地退化。

(2)在毒草危害严重的333.33hm2天然草地,产草量在原来1 350kg/hm2的基础上,增加产草量51%,年均可增加鲜草量2.25×105kg,以每只羊日食鲜草1 750kg计算,年可增加饲养352只羊单位的饲草量。毒草l次灭除后,以连续受益5年计算,可增加1 760只羊单位的饲草量,每年按30%的出栏率育肥出售,计528只,每只羊按600.00元计算,新增产值31.68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灭毒草方法简单,防治持久,不污染环境,并可提高优良牧草生产力,是一种增加农牧民收人的好方法。

[1]吴玉虎,梅丽娟.黄河源区植物资源及其环境[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

[2]郭思加,邵生荣.宁夏南部山区草场主要毒草黄花棘豆及其防除的调查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1981(1):19-27.

[3]曹光荣,李绍君,段得贤,等.黄花棘豆有毒成分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88(3):41-43.

猜你喜欢

棘豆毒草互助县
草原毒草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赤霉素对蓝花棘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甘肃棘豆的研究进展
藏药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抑菌活性的研究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
二则(2)
互助县杨树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关于互助县农村苗木基地建设的思考
互助县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牲口放青要防备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