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网交织网络的GSM-R基站间距分析
2011-05-08赵旭
赵 旭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251)
GSM-R移动通信网络是专门为铁路服务的专业通信网络,它高效、快捷的将地面信号(CTCS-3级列控、CTC或TDCS等)传输至机车内部,同时将列车运行情况反馈到地面,使得铁路调度中心可以实时快捷的掌握列车运行情况。
对于高速动车组(运行速度350 km/h及以上),由于列车运行速度快,列车司机已经无法在很短时间内对机车控制做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采用CTCS-3级无线列车控制信号对列车进行ATP自动控制,CTCS-3级信号的有效传输就由GSM-R网络承担。无线电波传播按照统计平均的规律分布,基站间距近,则大概率下(95%以上)信号强度高,覆盖效果好,但带来的问题就是移动台切换频繁。因为移动台的每次切换,都会导致信号的暂时中断,所以尽量减少切换也是对信号安全传输的必要条件。若基站间距远,虽确保了切换,但损失了场强的有效覆盖。
1 CTCS-3级列控信号对无线覆盖的要求
《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简称总体技术方案)4.3中明确了GSM-R网络需要达到的技术指标。
(1)移动台发起的连接建立时间:<8.5 s(95%)、≤ 10 s(100%);
(2)连接建立失败概率:<10-2;
(3)最大端到端传输时延(30 B用户数据块):≤ 0.5 s(99%);
(4)连接丢失概率:≤10-2/h;
(5)传输干扰时间TTI:<0.8 s(95%)、<1 s(99%);
(6)传输无差错时间(传输恢复时间)TREC:> 20 s(95%)、> 7 s(99%);
(7)网络注册时延:≤30 s(95%)、≤35 s(99%)、≤ 40 s(100%)。
在基站覆盖设计方面,为满足CTCS-3对GSM-R的通信指标要求,GSM-R基站布置应采用单网交织的网络形式[1],如图1所示。
单网交织的优势:如遇到基站单点故障,相邻基站的信号均可按照CTCS-3级列控系统的参数要求,对区间铁路进行覆盖。比如,当图1中的基站3因供电、外力等因素掉站,则基站2与基站4可以对基站3所在位置的无线信号进行覆盖,且满足基站2与基站4之间的切换要求(它们有切换交叠区),单网交织的容灾性能优越。
从切换层面考虑,单网交织组网在线路上只形成了一层网络,无论移动台是新入网注册,还是在不同基站间切换,都不会造成接入不同网络的情况,这对于切换机制和参数的控制,也比较简单。
2 基站间距设计分析
速度在350 km/h的列车控制通常采用ATP自动控车,需要CTCS-3级列控系统自动指挥行车。基站是GSM-R信号在铁路区间覆盖的最终设备,传输列控数据的列控机车台在速度大于280 km/h、95%统计概率情况下,机车电台8 W、天线增益为0 dBi,车顶天线处最小接收电平PrMIN≥-92 dBm[2]。为达到以上标准,基站应确定具体覆盖范围。
2.1 从场强覆盖方面确定基站最大间距
因GSM-R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在900 MHz频段,基站天线高度满足30~200 m,移动台天线高度满足1~10 m,覆盖范围在1~20 km区间,满足Okumura-Hata模型的预测条件,比较接近实测结果。其他模型在使用范围及实测结果方面都不及该模型,因此在GSM-R工程覆盖设计中采用Okumura-Hata模型[3]。Okumura-Hata模型公式如下:
其中,hb为基站天线高度,f为工作频率,α(hm)为移动台修正因子,取6.43,d为传播距离,S(a)为建筑物修正因子,郊区取值为20。
根据Okumura-Hata公式可以得到在不同覆盖距离下,路径损耗中值。而对于移动台和基站来讲,移动台的功率小,基站的功率大,往往当基站覆盖到移动台,下行场强满足-92 dBm时,移动台到基站的上行发射功率到达基站时,已经低于基站最小接收电平(通常为-110 dBm),从而造成移动台有信号而无法发起呼叫,或通话一方声音清晰,而另一方语音质量很差的情况。所以,在计算基站覆盖范围时,还应该考虑覆盖信号的上下行平衡。
根据上下行链路预算公式:
其中,Pbr为基站接收电平,Pbt为基站发射功率,Pmr为移动台接收电平,Pmt为移动台发射功率,La为人体、车体损耗,Ls为阴影衰落,Lm为设计余量,Gam移动台天线增益,Lb为路径损耗(Okumura-Hata公式计算得到),Gab为基站天线增益,Gdb为基站分集接收增益。各参数具体取值可参考《中国铁路GSM-R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指南》8.5.3节表8-4“上下行链路预算表”。
根据上述公式及上下行平衡预算,在列车运行速度350 km/h、天线挂高距轨面35 m、郊区中等起伏地情况下,基站间距为4.0 km以内可以满足95%统计概率下-92 dBm的场强覆盖要求。
2.2 从基站切换的角度确定基站最小间距
按规定传输干扰时间应满足:<0.8 s(95%)、<1 s(99%)。传输无差错时间(恢复时间)应满足95%概率大于20 s,99%概率大于7 s[1]。
移动台在不同基站间执行切换时,列控数据业务的传输会瞬间暂停,以便利用业务信道发送快速随路信令,因此,切换执行时间会带来传输误码,要求两次切换之间的时间间隔也需要满足95%概率时大于20 s,99%概率时大于7 s的要求。对于速度350 km/h的列车,每秒约走行97.22 m,在95%概率下无差错传输时间20 s,列车走行距离为97.22×20=1944.44(m),因此基站间距最少大于2 km。
又因为移动台在基站间切换时,需要完成“切换判决—切换执行—惩罚时间—二次判决—二次执行”的过程,如图2所示(如果一次切换成功,则无二次判决、二次执行的过程)。要满足列控数据传输干扰时间 TTI:< 0.8 s(95%)、< 1s(99%)[1],即在整个切换过程中,切换时间(业务中断)总累计值应小于0.8 s=800 ms。因不同的厂家基站的切换时间和判决时间又不尽相同,且其参数均可设置,为使工程不受限于个别厂家,设计中采用包容性设计,以满足10 s内完成2次切换为原则[3]。故切换过程中,列车走行距离为97.22×10=972.22(m)。
为使移动台成功完成2次切换,基站间距最小应满足:1 944.44+972.22=2916.66(m),即基站间距应大于等于3 km。
综合2.1、2.2可知,在天线挂高距轨面35 m的条件下,均衡上下行链路,并考虑移动台在不同基站间完成2次切换,基站间距d(km)应满足3 km<d<4 km。
3 结束语
按照上述计算过程,基站在天线挂高距轨面35 m的情况下,平均间距按3.5 km布设比较理想。但对于多丘陵及山地地形区的线路,需要采用基站+直放站+漏缆+天线的方式覆盖隧道及弱场区,直放站的引入会抬升基站底噪,降低基站接收灵敏度,影响上行链路的信号传输,因此直放站挂设的基站覆盖范围应适当减小接近3 km。同时,在确保信号安全的前提下,本着尽量节省投资的设计原则,平原及开阔地区单网交织的基站间距可以适当放大接近4 km。按照以上基站布设原则,大同枢纽古大线已经开通运营;哈大客运专线已完成实施,处于后期调试阶段;大西客运专线已经完成设计,即将实施。可以说,合理的基站间距已在GSM-R无线覆盖、切换与工程投资上,达到比较均衡的效果。
[1]张曙光.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铁建设[2007]92号 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GSM-R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4]钟章队.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5]刘立海,刘建宇.交织单网GSM-R网络覆盖方案分析及探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8,5(增刊):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