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视障用户的信息需求思考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2011-05-08杨俊英赵林静

图书馆界 2011年2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用户

杨俊英,赵林静,郑 宏

(1,3.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图书馆,重庆 400715)

引 言

随着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通过获取网络信息资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也呈现了物理形态与虚拟形态、实体馆藏与数字馆藏并存的状态。无论是从图书馆的精神理念出发还是从社会发展的人文角度来看,如何方便残障人士使用图书馆资源都应是图书馆界值得关注的问题。视障人士通过数字图书馆获取知识的迫切需求使得研究者们非常关注无障碍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技术标准的不断更新。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视障人士对现有数字(化)图书馆的利用和满意度仍然不高。在此,笔者试图从视障用户的信息需求出发,做一些思考。

1 调查研究概述

本研究于 2009年 4~8月以重庆市 10所高校图书馆的主页为平台,选择重庆市的 6位视障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准试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进行实证调查。准试验法是指用户完成已设计的任务试卷,目的在于了解视障用户使用互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用户使用后的感受;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视障用户使用图书馆网站时存在的具体困难和视障用户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特殊需求及其特点。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故样本较少,但是从了解需求的角度看仍然具有典型意义。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视障

视障是指视觉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患者因为视觉敏锐度低或视野受损,以致无法达到正常视力,因而影响到日常生活[1]。视障者是视觉障碍者的简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规定:视障可分为为全盲及弱视[2]。

2.2 信息无障碍和网页无障碍

所谓信息无障碍,即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从信息技术中获益,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3]。因此,建设无障碍的数字化图书馆显得尤其重要,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此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为了使残疾人及有特殊需求的健全人方便获取网络信息,就需实现上网使用的辅助软件技术的无障碍和网页内容的无障碍[2]。可见,网页无障碍既对软件技术也对网页内容做了要求。辅助技术提供的特殊功能包括替代性表现形式(如合成语音或放大的内容)、替代性输入方式(如语音输入)、附加的浏览和导航机制、内容转换(如使表格更易于访问)等。而目前一谈到无障碍,研究者往往会更多地关注技术突破。调查发现,视障人士尤其是全盲者大多使用屏幕阅读器和替代性键盘。

2.3 无障碍数字图书馆

本研究中提到的数字图书馆主要是指突破了仅仅作为窗口的图书馆网络界面、和物理图书馆一样能为用户提供各类图书期刊和视听资料、可以远程登录和使用的图书馆。有研究者将其称为数字化图书馆。为了方便,本研究将二者等同。

3 视障者的信息需求特点

根据与视力障碍人士的接触和交流,观察他们对电脑网络的实际操作和演示,可以发现:先天视障者与后天视障者、年轻的视障者与中老年的视障者以及不同职业的视障者对信息需求的内容、使用网络的目的都存在差异,所以笔者将在下文做详细分析。

3.1 先天视障者与后天视障者

根据发达国家的统计数字,每 10 000名儿童当中,约有 8~18名属轻度低视力,另外约有 1~3名属严重低视力或失明[1]。在本研究中,将天生就严重低视力或失明的视障者定为先天性视障者,社会上普遍称之为盲人。由于眼部结构性疾病(如白化病、白内障和视网膜病变)、脑部受损(如因缺氧、创伤、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导致的视力障碍者,本研究将此类定为后天视障者。

就全国先天视障者整体而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自幼失明的盲人,最多也只能念到小学毕业。因为先天性视障主要是由于父母遗传而引起的,这样的家庭几乎没有能力去支付患有视障的孩子上学或接受其他正规教育,就算社会提供给予特殊教育的盲校,他们也是很难受到良好教育的。这部分人其实接触网络的机会较少,由于本身受教育的背景及身体缺陷等原因,大多先天性视障者与周围的人交流甚少,使用网络也只是集中于娱乐方面,如利用网络交友、聊天或者听歌听语音书籍消遣、学习等。然而,在调查中,笔者接触到另一类视障者,他们是因为事故或眼部疾病才导致视障的,其中有些受到过非常好的教育。这些人有自己的学习背景甚至专业背景,他们仍然喜欢利用网络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虽然使用网络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技术难题,但是网络资源的海量信息也会让他们倍感疲倦。所以当他们一进图书馆网站时,就会近乎疯狂地查阅他们想看的书籍。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利用数字图书馆远比利用实体图书馆方便得多。

3.2 青年视障者与中老年视障者

本研究中的调查对象年龄为 18岁 ~60岁。为了避免出现歧义,在此将 18岁 ~39岁的视障者定为青年视障者,将 40岁以上(含 40岁)者定为中老年视障者。之所以把视障者在年龄段上分类,主要是基于调查中的发现:年龄在二三十岁的视障者和正常人一样,都处在一个精力充沛、乐意学习的状态,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和生活,有的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也有正开始自己谋生,不管是为提高自己的谋生技能还是为规划人生,他们大都乐意去学习。对他们来说,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地方。在资源方面,他们除了需要阅读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书籍以外,还广泛阅读一些思想读物,如一位被调查对象就非常想在图书馆网站的资源中找到一些思想性很强的哲学类书籍(如《沉思录》等)。相反,中老年视障者利用电脑的目的更多在于娱乐。如一位近 60岁的被调查者非常乐于向我们展示他的各类音乐作品,他还和许多视障者网友交换了很多他自己制作的声音作品。据他介绍,他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夫妇俩一直以按摩为生,现在儿子长大成人,工作稳定,所以几乎没什么生活压力,但由于出行不方便,电脑和网络对他而言就成了用于娱乐和消遣的主要工具。从他所使用的软件可以发现,仅仅是聊天软件就有好几个,聊天好友也有几百个,而且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他经常光顾的网页都是视障人士开设或负责的讨论版块,他也津津乐道地谈论一些流行都市小说的写法和人物描写,然而他并不关注图书馆网站,在他看来图书馆网站并不是一个获取娱乐资源的好地方。

3.3 不同职业背景的视障者

职业背景是研究信息需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信息需求和查询的背景与社会经济地位、工作角色、工作任务和特定问题等密切相关[4]。尽管都是视障者,但是他们从事的职业并不完全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的职业也趋向多样化。所以从职业背景来对他们的信息需求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先天性和年幼就失去视力的视障者而言,工作选择面非常狭窄,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中医推拿、钢琴调律等,但是现在,尤其是在国外,视障者的工作除了可选择他们所擅长的一些强项专业外,还可选择音乐(包括钢琴)、外语、文秘、法律以及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电脑写作与应用等[5];而对于因意外事故特别是已经具有某种职业背景的视障者,他们一般不会放弃自己以前已有的知识和职业储备,即使离开岗位后也会作为自由职业者,从事一些与之相关的工作,并尽力为其他视障者提供帮助。如本研究的一个被调查者就是一个掌握高科技的退伍军人,尽管有些不满情绪,却仍积极为视障者创办了一个以娱乐为主的网站,受到很多视障者的喜欢和好评。

4 案例分析

4.1 信息资源

本研究是从视障者用户需求的角度来思考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规划。笔者通过远程访问,浏览了一些专门针对视障人士开设的数字图书馆,在此以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6]为例,来分析无障碍数字化图书馆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该数字图书馆中,可供视障者使用的资源主要是电子书和音乐资料。

表1 电子书统计表(统计时间:2010-04)

从表 1可以看到,该馆电子书的数量是很有限的,不过从医学书籍的数量上看,尤其从可以让视障者免费使用的角度来看,还是有其优势的,但是娱乐消遣类的书籍数量有限。在笔者接触到的被调查者中,一位本应上大学的男孩因为视力障碍现在正从事推拿按摩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类文化课程,接受访谈时他正在学习英语。在该数字图书馆中,缺少可供视障人士学习技能的书籍,尤其是英语和法律类的书籍非常少,计算机使用、乐器弹奏等方面的书籍更加没有。从职业角度考虑,该数字化图书馆中电子书的构成是不合理的。在音乐方面,主要包括交响乐、歌剧、协奏曲、管弦乐和综合作品集,音乐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而从对视障者调查的结果来看,他们更喜欢通俗音乐作品。由此可见,该图书馆在馆藏内容设置上并没有完全从目标用户的需求出发。

4.2 信息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达一年半的跟踪调查中,笔者发现,该馆在网站设计上日趋合理与规范,如网站首页和电子书版块的内容都简洁清楚,导航机制比较完善,操作也比较方便,除一目了然的首页外,还设有专门的“网站导航”,它没有复杂的图案,只有读屏软件可以阅读的栏目名称,这个设计对视障用户来说绝对是方便、快捷的。

4.3 服务模式

作为一个服务性质的文化机构,图书馆一直秉承服务大众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尤其是针对残障用户的盲人数字图书馆更不能例外。在此,笔者将要谈到的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提供帮助或咨询服务;2)是否有志愿者在线服务;3)是否专设讨论交互区。很遗憾,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更像是一个信息供应方和资源陈列点。虽然在首页提供了一个“网站浏览辅助工具”的链接,但使用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从某种程度看,设计者并没有提供可以获得帮助的方式。视障者对在线提供的帮助和服务是很关注的,这与其使用的信心有很大关系。另外,使用盲人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几乎都是视障者(因为注册必须使用残疾人证证号),而调查中发现,这个群体是很依赖网络交流和讨论互动的。他们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比笔者团队的任何一个成员都要多。这说明,供他们使用的数字图书馆也应该提供这样的平台,让他们通过阅读丰富生活,通过相互交流走入社会。

5 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发展,要建设一个受使用者欢迎的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应该从视障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既要考虑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更要了解其对资源和内容的特殊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以使视障用户能独立使用数字图书馆。

5.1 丰富资源内容

为了突出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的可用性和实用性,在资源内容方面应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使其与一般网站有所区别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性。针对视障者的特殊性,数字图书馆首先要提供其所需的书籍资料,主要是屏幕阅读器可识别的电子书和各类教学及娱乐的音频资料。资源内容的提供原则是“视障用户需要什么就尽可能地提供什么”,而非“有什么就提供什么”。

5.2 遵循设计原则

为了使视障者更好地利用数字图书馆,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的网站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8]:1)保持网站访问的持续稳定性;2)使用官方所推广的技术和规范;3)提供备用的简化 HTML(文本)版本;4)提供清楚、简洁、一致的导航机制;5)提供良好的内部搜索引擎;6)对非文本元素提供一个文本等价物;7)使用独立于设备的网页设计。

5.3 提供人性化服务

既然是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就应该在设计与实现上充分考虑到目标用户的多样性,视障用户不能忽视。由于视障者本身不方便使用网络,因此在给用户提供在线帮助或在线咨询服务时应考虑其特点,同时还可以在网上征集志愿者,在线帮助残障用户。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也可以节约成本,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正因为数字图书馆本身所具有的社区性,无障碍数字图书馆要想真正成为视障者的学习娱乐平台,就应该将角色转换:从资源提 供中心转换成社区文化中心。比如为视障用户开设聊天室、娱乐中心、讨论中心、学习交流中心等。由于视力障碍,视障用户常常会把喜欢或者有用的网站全部放在一个文件夹中,使用时即打开这个文件夹,再查找自己想要使用的网站。如果数字化图书馆能将学习、娱乐集成在一起,必可为视障者省去很大的麻烦。

6 总 结

本研究尝试从视障者实际的信息需求去思考无障碍数字化图书馆的规划,突破了完全从技术角度讨论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瓶颈,但由于被调查对象的特殊性,仍存在无法避免的局限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问题的不断发现和解决,研究结果将会越来越完善。

[1]视障者服务网[EB/OL].[2009-09-06].http://www.blindness.org.tw/pedia.php.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使用评定标准[EB/OL].[2009-09-06].http://www.blindness.org.tw/pedia.php.

[3]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S/OL].[2010-10-08].http://wenku.baidu.com/view/c62b1028647d27284 b7351a7.html.

[4]Donald.O.Case.Looking for Information[M].California:Academic press.2002:232.

[5]朱双六.探索盲人接受高等教育从事白领职业的新途径[EB/OL].[2009-09-07].http://www.xiaocao.org/web/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359.

[6]中国盲人无障碍数字化图书馆[OB/OL].[2010-04-28].http://125.35.0.91/DigitalLab/Welcome.do.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用户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图书馆
答数字
信用卡资深用户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