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1-05-04张思悦,杨巍

学理论·下 2011年2期
关键词:网络途径思想政治教育

张思悦,杨巍

摘 要:在信息的时代,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带给我们积极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负面的问题,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并据此出发初步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对策,旨在提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204-02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主客体地位的平等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为面对面的交流为主,是一种单一的交流方式,在这种“填充”式交流下的学生们总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网络交流的主要方式是文字交流,他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消除了各种交流障碍,使受教育的主客体地位更加平等。在网络环境里,文字的交流隐匿了个人的真实身份,受教育者可以畅所欲言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教育者便可以更加真实的了解受教育着的思想动态,从而及时有效的进行针对性教育,在思想的交碰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

(二)教育手段的多样性

网络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打破了传统教育空间的限制,使教育的地点得到无限延伸,大学生通过网络可是随时随地与老师、同学进行思想交流,分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更加自由的选择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网上讨论群、主题网站、BBS、个人博客空间、聊天室等网络交流平台的日渐成熟,使宣传大会、组织谈话、政策学习、理论研究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和交流,这极大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三)教育过程的互动性

网络是各种思想、观念、信息等汇集的地方,在这个不论身份,人人平等的虚拟环境里,人们反而更加真实的表达自己,这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提供了互动的平台,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客体之间主动与被动的局面,吸引人们由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思政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实现。大学生在网络中对比较关心的时政话题,热点新闻展开讨论,思政工作者可以以一个管理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加入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偏激和错误的思想加以疏导,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在思想的互动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教育效果反馈的不确定性

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弱化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掌控性,在网络条件下,教育者不再是提供教育信息的主导者,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浏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选择接受何种文化影响。思政工作者虽然可以利用网络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加以引导。但是教育效果的反馈却没有确切的渠道来获取,教育者想取得的既定效果存在了不确定性,只能在浩瀚的网络信息中慢慢摸索前进。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1.网络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比较陈旧,方法落后,学生们总处于被动的地位,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大学生猎奇心重,喜欢研究和接纳新鲜事物,网络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特点可以创造一个使学生感官得到多重刺激的教育环境。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而这种轻松愉悦的受教环境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2.网络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互动性

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和平等性,使大学生抛开现实的诸多约束和顾虑,真实的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没有压力和防备的情况下无保留的表达真实的自我。思政工作者可以更加真实、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要求,并据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同时,网络缩短了人际间的心理距离,老师和学生主要以文字交流,刨除了许多人际交往顾虑,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循循善诱,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加强了教育的有效性。

3.网络加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想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必须及时的抢占时机。网络被誉为信息高速公路,网络信息速度的快捷性和即时性,使全球时事热点在弹指间尽收眼底,思政工作者可以在第一时间抢占网络的舆论阵地。同时,网络让交流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远隔万里的交流成为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搜集、传播和使用创造了便捷的条件。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二)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价值取向多元化引起“三观”偏移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虚拟世界,没有国界和文化的界限,各种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在这里充分交融。克林顿说过“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已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极力宣扬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模糊了许多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基本信仰。在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网络世界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发生畸变,淡化爱国意识与民族意识,从而对国家制度、政策路线产生怀疑甚至抵触情绪。

2.道德意识弱化,心理问题凸显

网络的匿名性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弱化了现实社会道德规范对大学生的约束,由此引发的道德失范问题越来越多。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加大了信息的不可控性。如果缺乏自律,就会出现随意公布他人隐私、匿名诽谤他人、制造传播虚假谣,甚至成为黑客入侵他人电脑、窃取资料窥探隐私等不负责的行为。网络的应用给学术交流和传播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学术作弊等不良行为提供了方便之法,近些年上至院士教授下至普通学生,学术剽窃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我国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氛围。网络的虚假完美與现实社会的不足形成对比,诱使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当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更加倾向于从网络中寻求慰籍。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孤独、沮丧、人格障碍、心理过于敏感脆弱等心理问题。

3.异化人际交往

人是社会的人,人际交往是人类感情的一种需要。网络的出现使人类的交往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网络人际的交往更多的时间是面对机器,长期发展必然会使人产生非社会化倾向。间接的“人机交往”催生了新的人际障碍,致使人们感情淡漠、疏远,当人们面对不理想的现实世界时,下意识地将虚拟完美世界当成理想的避风港,麻痹自己逃避现实。网络环境还使年轻人兴起了“宅男宅女”文化,独居一室封闭自己,原本内向羞于人际交往的学生更加不愿与人交往,人们正常面对面交往的能力下降。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中被异化的人际交往必然会产生许多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心理障碍,最终会对正常的学业和生活埋下隐患。

三、利用网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分析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

网络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感染和熏陶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必先要用积极的健康的思想占领这篇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无疑是中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具特点的一面旗帜,是遏制网络低级腐朽文化传播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因此,高校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贯彻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政治鉴别力,自觉的对良莠复杂的网络文化有所选择,从而使大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建社会主义健康网络环境的形成。

(二)传统文化不可忽视

网络教育最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慢慢流行于在世界各地。网络上90%的信息是英文信息,在网络空间必然产生一种以英语为主流文化的情况,大学生网民会自觉不自觉的接受西方文化和其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导致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侵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自觉性,积极创造有利于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环境。可以把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做成电子数字化的形式,例如电子版的名著图书、图文并茂的文化遗址介绍等等。还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融入各种网站网页的信息之中,在大学生喜爱浏览的网站中加入各种专题板块,把看起来枯燥、抽象的理论让在大学生学习、娱乐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牢牢占领网络阵地,确保大学生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健康的成长。

(三)建设一直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始终没有停下完善的脚步,但是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远远滞后于目前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特别是老一辈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电脑和因特网技术不甚了解,对网络流行文化知之甚少,导致网络思政工作无从下手,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任务。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前提下不变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的摆脱旧的观念和方式的影响,学习网络技术知识,提高全方位的知识修养,不但能使用网络还要学会驾驭网络,这样才能抢占网络这片新型阵地,通过网络舆论分析真正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建立具有政治引导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站应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设一批适应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主题网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一方面要遵循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弘扬时代主题和主流文化,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在网站、网页的制作上要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文化的契合点,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以生动形象的内容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引起共鸣,最后主动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辟网上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论坛、博客、QQ群、BBS等平台,由精通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技术的老师来管理,与学生以文字的形式答疑解惑。遇到重大事件和節日时,还可以设置心时政热点分析解惑,以达到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加强针对性教育的目的。而教育本身特有的严肃性,又不能太过娱乐化,这就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工作的精度和深度工夫,即要拿捏到位还要有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李光辉.李梅.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

[3]李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研究.黑龙江史志[J].2010,(3).

猜你喜欢

网络途径思想政治教育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