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011-05-04叶丽霞

学理论·下 201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政治

叶丽霞

摘 要: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的“90后”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现状及行为特征,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从课堂授课到学生日常管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由点到面的帮扶系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194-0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中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一、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现状

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的“90后”大学生,因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改革开放历经10多年显现出明显成效,各领域变革日新月异,东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交汇碰撞,网络信息化的真正来临,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此,也有着90后独特的心理特点:

(一)自我主体意识增强

“90后”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强,但有时社会责任感淡漠,容易忽视自己应尽的义务、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不能将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系起来,缺乏为国家、民族发展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民主平等意识增强

“90后”的大学生们在我国民主和法制不断健全的环境影响下,他们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平等意识比其他年代的大学生更强,他们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民主和公平,渴望在生活的领域中体现自己的民主和权利。

(三)情感丰富,但抗挫折能力差

“90后”大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经历,调查表明,有50.6%的“90后”新生承认,自己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一次“恋爱”,其中接近10%的同学谈过多次。而在亲情、友情、师生情谊等各种情感方面,他们也普遍有着丰富的情感经历。但这些情感经历并没有增强他们的心理受挫能力。武汉大学关于“遇到挫折后”的心态调查表明:大多数“90后”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1]。

以上心理特征影響和决定着“90后”如下的行为特征:

第一,自信、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自我。“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自信,追求独立与自由,渴望证明自己,乐于表现自我。他们生活趋于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在服装、衣着、言行等方面突显自我个性。

第二,善于运用并依赖互联网。网络时代是“90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因特网的便捷性、丰富性、开放性、交互性,使得“90后”迅速掌握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本领,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趋向多元化。网络成为他们人际沟通的重要工具。

第三,思想独立,早熟而又叛逆。互联网的发展,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讨论问题时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喜欢用成年人的思维思考问题。他们思想较为独立早熟,崇尚个人奋斗,认为具备了独立自理的能力和初步的社会处世能力,做事情有时会叛逆,喜欢一意孤行。

第四,时代感强,价值观务实。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更为务实。他们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对社会发展态势都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更加现实。但这也造成了他们较为关注具体的事情和眼前的目标,追求实用,急功近利色彩浓厚。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高职院校情况尤为突出。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清晰、客观的认识,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到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应有的重要地位,使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在大多数院校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另一种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知识化、说教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密切联系,但二者不能等同。德育解决的是道德问题、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念等,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旨在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既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也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心理学知识的传播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而应做到德育与心育的结合。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实施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是指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进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有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提供政治思想上的保证功能,而且有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上、心理上服务的功能。

因此,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效,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缓解来自家庭、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压力。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作为心理咨询与德育相结合的心理指导课,是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载体,针对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和心理障碍问题作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以达到陶冶心情、排忧解难、启迪人生、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也就是说,在心理指导类课程中,德育与心理教育达到了有机的统一,结合点是两者共同服务于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的最高目标和终极目标[2]54。

(二)形成渗透式教学模式

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各课程教学活动中。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该课程中有新生入学常见的心理困惑、学习问题、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授课。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要改变,避免那种一味灌输的填鸭式教育,多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如把心理健康教育中已广泛使用的心理测验、素质拓展训练等引进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和能力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符合当前“90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3]。

(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的工作队伍

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教师工作队伍以及学生工作队伍。

1.教师队伍。由于多数思政人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多,因而在思政人员中普及心理咨询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行为,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区别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与心理障碍问题,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另一方面,现实中由于不少思政人员工作方法比较简单,处事不当,他们本身就可能是引起学生心理问题及其他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普及有关知识有助于他们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学生工作人员也应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至少应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及培训[2]54-55。

2.学生队伍建设。各高校应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并定期对协会成员进行培训,使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同辈咨询者。对主动需要心理援助的大学生进行心理服务工作;第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信息源。支持并指导需要心理援助的大学生接受咨询,并将阶段性情况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老师汇报,使他们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制定工作方案、确立工作目标提供依据;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骨干。参与并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在其指导下,组织开展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专题的普及教育和宣传工作。

(四)形成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90后”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群体,既有群体的共性心理,又有个性心理特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面向群体,也注重对个体心理问题的解决。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多侧重于群体教育,授课、报告、宣传等方式都是以学生集体为对象,对于学生个体的思想状况、思想转变情况等缺少关心和了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90后”大学生思想日益活跃并呈现多元化势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忽视个体的状况。实际上,重视个体教育是了解学生心理,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前提。每个学生个体思想的转变意味着集体教育的成功,并反过来促进集体思想观念的形成。实现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结合应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方式[4]。

总之,为了更好地做好“90后”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应把心理健康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学生工作处、共青团委等各部门密切配合,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从课堂授课到学生日常管理形成点到面的帮扶系统,建立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必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实现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合格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琳.90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0,(18).

[2]郑涌,马建吉,黄希庭.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6).

[3]蔡丽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6,(6).

[4]陈宪章,姜雪凤.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政治
办公室政治
心理小测试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心理小测试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