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现代大学精神 增强高校道德建设

2011-05-04刘少宝,田起香

学理论·下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引领作用高校

刘少宝,田起香

摘 要:高等学校作为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传承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文章从当前高校道德建设方面入手,结合大学精神的特征、内容与功用等,探析了其对高校道德建设的重大作用,以期通过培养与构建现代大学精神来引领高校道德建设。

关键词:高校;高校道德建设;大学精神;引领作用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156-02

一、当前高校道德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时代发展要求人才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

当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知识呈现“雪崩式、指数级增长”的新时期,知识的积累量已不再是评判“人才”的关键,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够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永久性的作用。因此,加强人才的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高校道德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挑战。未来的社会是更加开放和国际化的社会,未来的人才更需要具有民主法制精神、崇高的人格魅力和自主求索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未来的高等教育更应重视基础、鼓励创新、发展个性、完善人格[1]。然而,传统的德育工作长期存在着以政治教育取代德育的现象,存在着认为德育工作就是政治教师、学生德育工作者的事情的错误认识,从而造成了学校德育缺失,因此加强高校道德建设迫在眉睫。

(二)市场经济不良因素冲击高校道德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市场因素介入大学校园日益增强,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侵蚀着高校。为了缓解办学经费不足,不少学校过分市场化、大众化,培育了大量工具性人才,不再关注高深知识的探究和传授,尤其是对人文学科和基础性研究的淡化,导致高校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缺失和功利主义的泛滥;激烈的竞争和巨大利益的驱使,使得一些教师不但难以集中精力教书、学习、育人,甚至不惜牺牲学术之道、教育之道追求过分膨胀的利益;而这些直接导致所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不健全,行为失范,学风浮躁,因而为高校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三)高校道德建设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样

社会作为高校道德建设的外部环境,对高校道德建设进行的顺利与否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人们看到希望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和迷茫。科技主义、物质主义、唯理主义、学历主义等社会思潮激烈地冲击着人们的观念。社会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化。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呼唤我们加强新时期的道德建设工作,面对严峻的形式和挑战,要加强高校道德建设,必须在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创新。既要继承一切优良的传统方法,还要善于适应我国高校道德建设实践的需要,借鉴现代教育理论的优秀成果,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风格的新方法[2]。

二、大学精神对高校道德建设的影响

(一)大学精神的特征

首先,一所大学的精神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联,是国家意志同社会发展以及学人精神相互冲突与融合的结果,它所反映的是一所大学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体现的理性信念和性格特征。所以,這就决定了高校道德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学校自身的风格特色,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去倡导与大学精神相合的道德风尚,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大学精神能够面对时代变迁的挑战做出回应。在教育实践中,大学能够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大学精神,不断保持大学精神与时代主流精神的同步性,使之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这反映了大学精神“与时俱进性”的特征。面对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大学精神及时调整充分反应时代要求,融入时代精神要素,担负起服务与引领社会的责任。

第三,大学精神具有“历史传承性”,它植根于其所在国家、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了优秀的精神内涵,并且这些传统品格与精神特色是永远充满生命力的。高校道德建设也将承担起这一重任,它将在大学精神所蕴涵的民族精神、高尚人格和优良品德的指引下自觉有序地展开。

(二)大学精神的内容

现代大学精神是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引入而萌生和发展的,其中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兼容并包、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梅贻琦先生提出的“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是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典范。实际上,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其中,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以及着眼未来的超越与创新精神是现代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它追求知识和道德的完美以及高尚的人格,其本质是求善,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追求自由和民主;崇尚学术;追求理想和承担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则指由科学性之决定的、贯穿于科学探究活动之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它体现为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探索、对科学的崇尚以及对知识与社会充满理性的批判,其本质是求真。超越与创新是大学精神历久弥新、充满生机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所亟需的品质。

(三)大学精神的功用

第一,大学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而正是源自大学所具有的独特的精神气质既抵御了功利主义对大学的侵蚀,又抵制住了来自政治的压力和干扰,从而规范着大学的发展,使其始终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正是大学的这种规范和导向作用为高校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精神保障。

第二,梅贻琦先生曾有言曰:“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真正的学者、大师最为注重的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理想的实现,因此,大学所独具的精神气质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就成为一所高校大师云集、学者荟萃、学生向往的重要因素。另外,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当被大学人内化为学术良心和道德规范并形成良好的校风后,就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凝聚人心,激励人们迎难而上,探求知识、追求真理。正是大学精神的这种聚合与激励作用使大学多了几分理性与规范,自由与宽容,正义和正气。

第三,大学是社会文化和思想的中心,又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知识分子是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自我意识,并对社会现实持批判态度的精英”[3],精英将大学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的一部分,因而具有了宽阔的胸怀和雍容的气度,他们承载着大学自由民主的学术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其一言一行无不深深地熏陶和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此外,精神的力量富有很强的渗透力,大学精神具有广泛而有效的辐射与传播,因此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对其他组织和社会公众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使大学以外的人们也能够感受到大学自由民主思想的深刻影响。

其一,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资源。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科学资源,其主流是一种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从传统文化中积淀和发展起来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我国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不管以何种借口逃避(或反对)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只能导致大学精神的裂变、扭曲和贫乏[4]。因此,应把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作为我国大学健康稳步发展的重大战略策略。积极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骨,返璞归真,开拓创新是大学精神的思想文化的基础,也适应了高校道德建设的时代感和新追求。

其二,建立健全完备的现代大学制度。根据本尼斯的观点,组织要生存下去,必须完成两项互相关联的任务:一是要协调成员之间的活动,维持内部系统的正常运转;二是协调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前者是一种“内协调”或“内适应”,后者则是一种“外协调”或“外适应”[5]。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就在于大学能够在“外协调”与“内适应”的过程中坚守自己的大学精神[6]。大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想独具特色而经久不衰,就在于以“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为主旨的经典大学理念贯穿始终。因此,现代大学制度应通过建立健全法律规范,将加强“内协调”的“非正式制度”与“外协调”的“正式制度”有机结合。

其三,培养学术大师,加强学科建设。建设现代大学的核心是确立学术大师在大学中的核心地位[7]。学术大师的学术成果和思想、行为以及浓郁的科研氛围和強大的科研实力集中体现了现代大学的精神风貌,由此可见,学术大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任何精神的产生和推动都离不开物质的载体,加强学科建设是培育大学精神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大学应大力投入,从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保证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质量。

总之,高等教育改革扩大了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教学自主权、研究自主权、,加强了高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增强了高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在高等教育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大学要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加快对大学精神与高校道德的培育,确保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精神不但对高校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而且与高校道德建设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积极建构和培育大学精神不仅给新时期的高校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是增强高校道德建设实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肖耀根.高校德育时效性的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2007(4):38.

[2]吴潜涛,杨丽坤.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德育的回顾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06(3):30.

[3]艾尔文·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58.

[4]解卫东,邓周平,崔景贵.现代大学精神的反思与建构[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0):9.

[5]朱国云.组织理论:历史与流派[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250.

[6]李振玉、颜丙峰.论大学精神在大学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5(4):25.

[7]邵旭平,魏巍.现代大学精神的时代特征及构建策略[J].求实,2006(2):54.

Promoting Modern University Spirits And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Morality

LIU Shao-bao,TIAN Qi-xiang

(Northeast Agriculture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Abstract: Universities are important places of inheriting culture and training talents that not only master sophisticated knowledge,but also possess highly morality. The article from current challenge of university moral construction,combining the characters of university spirits content and function analyzes major role for university moral construction,look forward to leading university moral construction through culture and construction modern university spirits.

Key words: University;moral construction spirits of university; leading function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引领作用高校
作为一名藏区小学教师要以师德教好学生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大学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必要途径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引领要扎实发展更高效
发挥学生党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