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

2011-05-04赵旭伟,王致宁

学理论·下 2011年2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

赵旭伟,王致宁

摘要:国家兴衰,事业成败,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人才的储备、培养和应用;人才战略,教育先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教育,培育人才。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状况入手分析了高校教育体制现状;并针对高校教育理念的培养和教学方法的改善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138-02

随着我国人才战略的实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2009年底,国家教育部推出拓展项目、开辟渠道、鼓励创业、加强指导、就业援助等八项重大举措,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此同时,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幕也徐徐拉开。2010年5月,国家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提出多项卓有实效的教育体制改革举措,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方向性指导。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入“大众化”的普及阶段,以目前现状来看,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十分庞大,但是与社会各行业的实际需求不对等,且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高校毕业生在地区和构成上的分布也不合理,地区性的就业困难成为教育顽疾。在继续坚定不移地普及高等教育的前提下,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高等院校治学方略的角度展开讨论。

一、面向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推行“述而不作”,“坐而论道”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这与现代高校的教育供需已不相适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都十分重视教育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园区,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台湾的新竹等,都有着几所甚至几十所大学作为技术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加大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结合力度,使学生根据社会需求、科研、生产的需要,培养实际的动手能力,这有利于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时也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方法。

近年来,国务院要求适当控制高校年度招生增幅,以期统筹解决高校积累的待业问题,更注重高等教育质量及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家“十一五”规划都强调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在我国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每年数百万的高校毕业生,对城镇工作岗位形成了一岗数人争的情况,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用人等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不仅需要国家政策主导,同时还需要高等学校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方面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方式。

从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一般本科院校对劳动力市场所发挥的作用具有明显区别,相互之间不应有竞争的情况出现。当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如果不重视专业和职业方面的教育区别将难以为继。仅靠四年制本科教育就把高校的毛入学率提高到40%以上,社会的认可度不高,问题在于教育体系构成与社会用人制度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因此短期性、社会需求性、专业性的教育一定会有较大发展空间。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在保持部分从事科研开发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必须依靠大量广泛的、非传统的专业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将服务功能向学习型拓展,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终身学习的平台。

学科性与职业性高学历人才培养的构成,与劳动力市场中的过度教育、教育不足及专业技能紧缺等关系错综复杂。虽然各国对此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但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和就业的强大压力面前,除少数研究型大学外,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关系越来越紧密,这要求我国各类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学科设置上必须恰当定位,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需要深刻反思,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体制、教育构成的改革与创新。

二、注重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和职业道德

高校求学的大学生,面临着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做一个符合社会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与人、与社会关系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今很多大学生的追求目标违背了我们的初衷。追求学历是很多人的主要目的,他们认为,学历,意味着进入社会的起点,意味着一份工作的门槛,意味着未来生活的质量。学历在一定程度上是学识的认证,但并非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09全国教育系统表彰大会上提出:我们一定要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环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质量意识,坚持育人为本,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强调德育为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显然,素质教育,是我们未来教育的改革方向,而学生人格、道德的培养,则是教育改革的落脚点。这就要求在高校治学期间,要引导每个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更要在实践培养、从点滴培养大学生崇高的人生价值观。落实到具体的措施中,还需要调动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共同做好相关的工作,帮助每个学生摆正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之间的关系,勇敢的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使命,让高校学生成为 21 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会做事、会做人、会学习、勇于创新的终身学习型人才。

三、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光荣传统。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在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主要是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出现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深究其源,从大学教育的力场分析,这主要是由于缺少的文化陶冶、专业教育广度、深度、实际性所造成的,这即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的具体表现。而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缺少的。高等教育要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就是对培养和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的最好诠释。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率加快,知识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知识转化的速度猛增。在这种情形下,知识的接受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选择、整理、转换和实践,即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及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含面广、实际性强、概括度较高的“中心”知识,而这些知识并非是靠课堂去“传授”的,它需要通过学生主动地“获得”和“创造”,即需要发挥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首先要从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着手。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培养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引导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充分调动以人为本的主导作用,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寓教中主动学习成才,即素质教育。高校治学的政策者应该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出发点,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使素质教育成为每一位教育者的主动践行。同时,要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入手。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当代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更要懂得现代教育者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具有教师的职业品质和人格、修养。在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然而,目前不少在校大学生十分缺乏创新意识,出现“60分万岁”的心态,这是阻碍创新能力发挥的主要原因,必须坚决克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尊重;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个性;激励他们敢于探索、开拓、发现、创造;要把实践、技能放在主要的位置上。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创造潜能的发挥,最终都将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展现。因此,实践活动,特别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技能及实现创造目标的手段和过程,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校期间创新、实践、技能需要多样化,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实验课、多方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丰富多彩教育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挥学生的智慧潜力。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通过环境育人,用氛围影响人。要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是一个重要条件。因此,高校的校园应当有意识地营造有自己特色的学术氛围,使之成为创新思想的摇篮。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创新教育——面向21 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
区域发展篇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