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探究

2011-05-04方敏

学理论·下 2011年2期
关键词:网络道德大学生教育

方敏

摘要:大学生是信息时代网络使用的主力军,面对网络立法尚不健全、网络防范技术有待提高的社会现实,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以增强大学生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道德责任和自律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132-04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是指各高等院校为使大学生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使其逐渐将规范内化为自身网络道德需求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一种教育活动[1]。

当今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网络几乎和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它通过上网聊天、发邮件、查资料等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却又隐涵着巨大的张力和悖论。网络空间特有的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隐蔽性等特征,为不良网络道德问题的滋生提供了温床[2]。可以说,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几乎和网络的产生同步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和要求。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人群,日常学习、生活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度过的,通过网络学习、娱乐、交友已成为普遍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他们的日常道德行为与网络道德行为互为影响,不良的网络道德行为往往会反映在日常待人处事的具体言行中,而不良的日常道德品质也必然会在其网络使用行为中表现出来。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网络犯罪都是在不知法或不懂法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研究是新时期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是与传统道德教育并举的另一把利剑。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修养、品德等综合素质直接关乎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网络道德水平是衡量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对网络道德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在强化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精神培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良网络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并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的系统工程,设计出既承载起传统道德教育教学内容,同时又符合网络德育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活动载体,积极主动占领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这块阵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

我国大学现行的道德教育模式中以“两课”教育为主线,各类学生活动为辅助,专职思想政治教师唱主角,辅导员和其他任课教师当配角。从当前现实情况看,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观念陈旧。由于学校对教师工作绩效考核、评优晋级等,仍是以考试分数为主要参考,使得教师仍存在以分数论英雄的教学观念,把考试作为督促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动力,不能紧跟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展动向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忽略了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在教学当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等新内容。由于学生把应付考试和获得高分作为主要目的,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到了考试时死记硬背一通,使得学生渐渐对政治课失去了兴趣。这种教学环境中,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被淡化,学生的能力培养被忽视,个性被抑制,创造性被窒息;二是课程偏见。思想政治课没有占据应有的位置,往往作为“副科”被其他“主科”所挤占,不仅投入和关注少,课时安排也不足,甚至认为它是谁都能讲授的课程,以至教育效果比较差,教育目标难以实现;三是师资不足。教师授课任务十分烦重,使得“两课”教学中偏重知识讲解,存在“照本宣科讲解,灵机一动提问,隔靴搔痒分析,抄搬书本命题,走马观花批改,三言两语讲评”现状,把复杂的思想启发引导和互动交流过程变成对书本知识的简单重复,忽视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与品德的提高;四是教学手段落后。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使得不少学校缺乏投影机、投影幕等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硬件设备,即使具备条件也由于少数教师制作课件兴趣不高,水平有限,没有充分发挥出现代教学手段应有的作用;五是教师素质欠缺。由于教师在专业知识、道德修养、教育方式以及对电脑、网络等新技术、新设施的熟练使用等方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观念更新较慢,教学模式僵化,使得授课内容与时代脱节,授课方式无法吸引学生关注,授课形式缺乏创新,更勿谈从德育整体目标出发,结合网络道德教育特点重新设计德育教学内容,开发新的德育教学手段,以适应全新的、变化了的教育环境[3]。

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主要内容

(一)主流价值观的网络道德教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历史积淀的文化与价值观,它是由其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民族宗教等一系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意识形态构成。在每一个特定社会,只有一种单一的道德居于主导地位,其他道德则只能处于从属的、被支配的地位[4]。网络道德与传统社会的道德相比,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各种各样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并存于网络,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培养、形成和趋于稳定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在面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不良习气和自己遭受到的各种挫折、失败时,极易受到网络中错误思潮、扭曲的社会道德观的影响,失去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无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5]。由于人的网络行为和其社会行为是统一的,如果不立足在现实社会道德的基础上开展及时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就会影响既有的道德规范体系,混乱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评判标准,削弱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引进现实社会道德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指导大学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6],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做一个知荣明耻的社会公民。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7]。

(二)知识产权方面的伦理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在大学生中比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未经授权借用、移植、复制他人的程序和其他信息。比如未经授权下载各种应用软件、音乐和游戏软件,而大学生要购买同类正版光盘则要花去很多钱,由于受利益驱使,对大学生这种下载行为难于监控和处罚;其次是利用网络破坏、修改他人或机构电脑里的信息和程序,制造、传播病毒。

(三)言行自律的伦理教育

由于网络具有不受控性,任何个人和组织均可在网络上自由发布信息,开展各种活动,因此,这种滥用通讯自由权利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极大的危害。例如,前几年在国内一度猖獗的“法轮功”组织,就是利用网络进行各种反动政治宣传,向邪教组织成员和信徒发出各种指示,最终酿制了多起“法轮功”痴迷者自焚的恶性事件。再如,某高校大一学生范某,一段时间由于心情低落,找不到倾述地方,遂在学校论坛灌水区不停地上传内容低级趣味的东西,并与其他学生在论坛上相互进行人身攻击,全然无视学校论坛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的交流平台,把学校公开网站当成了渲泄个人情绪垃圾的场所,之后这名学生在接受学校有关部门及老师的批评教育中才意识到这种个人行为对学校网络带来的恶劣影响。

(四)网络交友的伦理教育

目前许多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QQ、博客和个人聊天室,通过这些可以加入网上公众聊天。有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不明情况之下,很容易掉入对方甜言蜜语的陷井,轻信上当,与对方通信、电话联系,甚至见面和交往,结果往往被一些社会骗子骗财骗色,给自己造成极大的伤害。

(五)网络安全的伦理教育

前几年香港著名影星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在香港和大陆闹得沸沸扬扬,事件的导火索就是陈冠希私人电脑中的大量私生活照流入社会,被媒体大势暴光,不仅给本人声誉带来极坏的影响,而且牵连到许多与之有过往的女星,给一批人的生活、事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这类事件都是未经允许进入他人计算机窃取、篡改和传播个人和机构资料所导致的。因此,加强大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非常有必要。另外,大学生还要对网上诸如借钱、中奖等信息提高警惕。

(六)对网络病毒的防范意识教育

对付网络病毒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而不是图省钱去网上下载一些杀毒软件,由于防范病毒能力不足,很容易在病毒高发时期被感染,轻则使计算机瘫痪,资料丢失,软件破坏,重则使计算机硬件受损,造成财产损失。

三、高校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应对策略

结合当前形势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认真研究对策,探寻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与路径,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建立一支适应大学网络德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当前,大学生面对网络带来的庞杂信息和各种服务,往往感到困惑和迷惘,非常需要得到老师的教育与引导,以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这就迫切要求高校建立一支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专职党团干部和学生辅导员为辅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一方面,高校领导要重视网络德育工作。在各种场合强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管理机制的作用,确保教师应有的地位和待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及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公共(人文)基础课,特别是“两课”教学改革,不断创新途径,因材施教,使“两课”更加注重日常及网络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实效;另一方面,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能够灵活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同时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以便通过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交流手段及时掌握大学生网络道德倾向,有针对性的在第一时间调整德育内容,设计德育授课方式,提高道德教育效果。

(二)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1.建立健全网络德育管理机制。在校大学生使用的大多是局域网或校园网,管理好这个相对开放的网络社会,创建一个相对安全、纯洁的网络内部环境是从源头上遏制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发生的关键一环。1)宣传普及网络安全有关法规条例,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使用规定。我国自1994年开始与INTERNET联网以来,已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及国际互联网的法规、部门规章或条例,内容涵盖了国际互联网管理、信息安全、国际信道、域名注册、密码管理等多个方面[8]。学校在做好国家有关网络安全法规条例宣传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网络使用不规范典型行为,制定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网络道德规则,并最终上升为普遍使用的准则,来规范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9];2)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做好防范和危机处理工作。网络安全监管应遵行“堵”“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原则。一是加强网络信息监控力度,建立和完善各种局域网管理制度,落实团体主页、个人主页及链接审查、实名注册登记等制度,让所有上网的大学生都用学校登记的ID和自己密码上校园网,明确规范网络服务提供者(ISP)、BBS论坛站点主板负责人的责任范围,实行每天专人监控,及时清除思想垃圾和不良信息,规范网上行为。二是网络技术安全上做好防范工作。注重采用多种技术性的监控防范手段来处理应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中出现的各类社会与法律问题,并及时制定有关的技术性法律规则,以期做到法律把门、技术把关,明暗结合、各司其职;3)提供优质高效健康的上网服务。为此,一要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建成完整的局域网,实现教学区、图书馆、学生寝室电脑全部入网,做到校、院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同时,不断推进学生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学生教学资源库、信息数据库、学生成绩查询数据库、学生奖罚贷补数据库等,实现网上自主学习,搜索信息,交友娱乐等各项功能。二要提高服务质量,主动热情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当前,大部分高校的下属单位都建有内部网站,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充分运用好这一沟通和教育平台,如给在校师生提供BBS论坛等“网上沟通桥梁”,组建由学校网络中心老师、各单位网络信息员和部分学生骨干在内的网络信息员队伍,负责定期整理BBS上的讨论热点及主要观点,捕捉和反馈重要信息,掌握网上动态,并及时答复有关提问,必要时可发布积极信息,反驳或平衡消极信息。还可开设院长信箱、负责人信箱,组织专门人员解答各种问题,并及时反馈有关情况,积极落实解决引起较大争议的问题,以疏导矛盾。可见,优质高效的网络舆情服务,可以成为维护学校稳定的“减压阀”。

2.强化网络道德教育。网络使用的自由性很难实现网络道德的监督和评价。面对良莠不齐的各种网络信息和服务,大学生只要稍一放松道德约束这根紧绷的弦,就容易违反道德规范,甚至触犯法律。在这种特定教育环境下,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增强大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大学生自主内化能力已成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高校可利用“两课”学习阵地,进行正面灌输教育。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上网、安全上网”主题教育活动,如举办讲座、主题演讲、主题讨论会、组织主题文艺演出,布置宣传橱窗等。通过教学和氛围营造,使学生不断地将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向善需求和行为准则,从而养成“不虑而行”的行为习惯,凝固成道德信念,并以此支配自己行动。即使一个人在网上,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正确分辨是非,抵制不良信息,懂得如何把握、保护自己,使自己远离不健康的信息。

(三)注重课堂讲授与课下网络延伸教育相结合

系统思想理论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而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理论教育的基本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网络道德教育应积极渗透进思政工作的主渠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教育体系中尽快开设网络道德课程,或是在《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中增加“遵守社会公德,建设网络文明”专题,或是在《法律基础》课中增加“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守法网民”专题,开展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学生的自律、自重意识,提高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同时,注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超文本结构的“两课”电子教材,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使学生视觉、听觉均产生立体感,从而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此外,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还应重视互联网与德育工作的联系,积极主动“抢占”网络教育这一新阵地。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把课堂上的网络德育教学与课下利用互联网教育引导结合起来,使互联网成为课堂教育的延伸。通过开设网络伦理网站、开发网络德育的精品课程、建立学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库等途径,增大网络德育信息的供给量,丰富网络德育信息的供给形式,打造一个集德育性、知识性、交互性、仿真性、趣味性、生动性于一体的电子教学平台[10]。如创办思政网站、“两课苑”网站,设置理论要览、教案参阅、资料查询、学者释疑、热点讨论、模拟测试等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同时,通过校园BBS论坛、QQ群聊、MSN、邮件、博客等网络载体,组织教师、专职党团干部和学生辅导员或者外聘专家和学者即时解答大学生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有关网络道德方面的问题,通过抛出预先设计好的话题或校园内外的热点问题,开展网上互动式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在评论和发表意见中掌握道德“批判的武器”,不断提高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融入高校党建、思政日常工作

目前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机构健全,制度规范,人员到位,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确保了工作体系的科学高效,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应将网络德育工作渗透到党建、思政工作中去。

党校是高校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有条件的高校都实施网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可将网络德育内容融入其中。共青团组织大都建有专门网站,由于网站建立时间长、信息量较大、内容较丰富、贴近学生生活等特点,往往积累了不少的人气,如果在这样一个较成熟的共青团专门网站上开设一个有关普及网络德育内容的栏目,不仅能节约投入成本,还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共青团网站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参与到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工作当中,及时与发贴人取得联系与沟通,在交流中让受教育者接受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性的教育,增强网络道德自律、自重意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可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青少年上网社会调查,帮助指导一些地方中、小学校制订网络安全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向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开展“健康上网、文明上网”辅导讲座,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增强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和打造文明、健康、安全网络社会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社团组织是大学生最热衷和看重的学生组织,一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社团负责人的号召组织下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广泛、联系紧密,有些问题容易沟通并达成一致认识,如果对社团负责人加以培训和引导,再由他们去宣传教育社团内的其他同学,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可见,这种通过共同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的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养成教育是学校网络德育教育的极好补充,对学生来说又是最容易被接受的。

参考文献:

[1][4][6]冯仰生.关于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5)、(6).

[2]魏玉梅.网络社会道德教育研究[EB/OL].http://www.cnki.net/ jianjie/jj11.htm,2007-08-20.

[3]胡先凤.浅谈我国思想政治课程教育[EB/OL].http://gd2009.teacher.com.cn/UserLog/UserLogComment.aspx?UserlogID=32827,2009-12-15.

[5]网络道德的特点与发展趋势[EB/OL].http://www.issp.ac.cn/yjsb/ dangzb/djc9.htm,2004-3-12.

[7]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EB/OL].http://yinghuangli.blog.sohu.com/65679727.html,2007-9-30.

[8]新浪网科技时代.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1986-2003)[EB/ OL].http://tech.sina.com.cn/i/2005-07-19/1038666886.shtml,2005,(07).

[9]胡凌.网络治理:制度与模式[J].北大法律评论,2009,(02).

[10]翁英姿.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the university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ANGMin

(Jinhua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Jinhua321007,China)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force of the network users in the area of information. Facing the social reality with imperfect legislation and net defense technology, college educators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indentify the global networkculture ,moral responsibility and self-constraint awareness and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total progres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网络道德大学生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形势下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