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现状及其思考
2011-05-04姜晔
姜晔
摘 要:“十一五”期间,在全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各省农业经济向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我国农产品总量不足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不仅造成了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而且制约了农民的增收。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对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找到抑制农产品流通的障碍,进而探讨解决或消减影响农产品流通的瓶颈,达到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071-02
一、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
(一)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为中心的流通模式占据主导地位
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是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为核心,已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42个,按地域分,城市79个,农村63个;按种类分,粮食批发市场40个,肉、菜专业批发市场52个,水产品批发市场6个,干鲜果批发市场34个。大多数批发市场主要发挥农产品集散、价格形成、质量检测等功能。全省拥有城乡集贸市场1744个,是现阶段主要的农产品零售终端、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场所。
(二)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特点
1.广大分散的农户仍是农产品流通中的主要力量
目前的黑龙江省农产品营销渠道除了广大的农户还包括农产品商贩,农民协会,农民经纪人,流通企业等多种主题,正朝着多元化发展。
2.产品零售终端仍以农贸市场为主,超市和连锁店的销售份额较小
农贸市场仍然是黑龙江省城市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场所。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以及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事件,食品安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选择去超市或连锁店购买农产品是将来主要的一个发展方向,但现在,其销量份额仍然较小。而传统的农贸市场以其独有的特点如:农产品的新鲜度好、价格便宜,仍然是人们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场所。
3.交易方式仍以传统交易方式为主
黑龙江省农产品的交易主要是对手交易,即通过将农产品全部摆放在摊位上,有业主和客户互相叫价降价进行交易。而期货交易,拍卖交易,电话交易,网上交易等这些更加现代的交易方式很少。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体系功能落后
黑龙江省农产品市场存在着重复投资、盲目建设等问题,其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导致不少市场仍然基础设施建设简陋,市场管理粗放,信息服务差,营销和交易方式落后,这也就进一步制约了农产品的高效流通。
1.批发市场设施薄弱
就全黑龙江省来看,每个城市都有很多农产品批发市场,但大多数市场建设落后、设施薄弱。主要问题有:其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体大都是周边分散的农户,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交易量小、交易方式传统等特点;其二,每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都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同质的批发市场很多,不仅达不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而且还会产生恶性竞争。
2.农贸市场无序性
黑龙江省农贸市场本身规模小,且经营不规范,产品缺乏可追溯性,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信息化程度都很低,造成无法为各批发市场提供准确的销售信息反馈,也不能为供应链下游的消费者提供安全保证。
3.交易方式单一
市场流通模式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按照“产地收购—产地市场集散—销地市场集散—城乡商贩零售”的路径进行现货交易,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简单商品流通状态,导致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需平衡。
4.加工、包装能力较低
黑龙江省上市产品以大宗原产品为主,但加工、包装、品牌产品比例较低。目前,农产品加工包装能力还比较低下,品牌数量少、覆盖率低,品牌及包装产品一般是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品,但进入市场的鲜活农产品基本上仍以散装原产品为主。
(二)流通过程中间环节过多
1.流通渠道过长
黑龙江省大多数农产品流通渠道就相对过长,以菜农为例,农户生产出来之后,要经过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最后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如此冗长的流通环节,必然会导致农产品流通速度缓慢,并引发鲜活农产品的冷藏、储存等问题。
2.流通成本过高
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包括运输费用、储藏加工保鲜费用、运输损耗、流通中介的运营费用和抽取利润。这些费用的居高不下也就造成了我国农产品的零售价和收购价之间差价巨大。生产成本的上升无疑将推高农产品价格,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收购环节、运输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的流通过程时,只要有一个环节成本上涨就会助推农产品价格上升。
(三)流通组织功能不健全
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中运销队伍和经营方式仍以农民自发组织和分散经营为主,难以形成合力。并且,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除一些地方的专业协会外,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基本上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黑龙江省农产品市场的繁荣,转移了一大批农业劳动力进入流通领域,这些闲散人员的无组织性是农产品市场秩序紊乱的主要原因。
(四)农村居民信息化程度较低
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中信息服务还比较薄弱,其主要表现是:信息化硬件建设落后和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大多数农产品流通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或者配备了,但是市场信息情报收集功能未能充分发挥。虽然已建起农业信息网,但是广大分散的农户应用的很少,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落后的方式搜集信息,往往都是盲目跟风,致使农产品出现区域性过剩。
三、农产品流通的对策探讨
(一)构建合理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建立为农产品流通提供网络畅通、功能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必要途径。因此,要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大中城市和集中产区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新品种,加强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
第一,批发市场是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政府要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布局,进一步提高批发市场的档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发展批发市场连锁经营。而且,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除交易外,还要发挥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仓储、运输、配送、结算、信息服务的功能。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强化政府在批发市场管理方面的监管作用,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开始向管理规范化、法制化,设施现代化迈进。
第二,零售市场营销网络中要积极发展超市专柜。对于城市消费者来说,他们一般不会到大规模的批发市场去购买农产品,与他们生活相关性更大的则是超级市场。因此,如果在超级市场中大力发展农产品专柜,一方面可以方便消费者购买,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包装等手段来提升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第三,加强对农村市场建设的金融支持。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流通等方面基础设施投入如果出现严重不足,就会影响市场供给,形成“有场无市”的局面。为此,要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各类农业金融服务机构的作用,保证对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
(二)简化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据统计,在黑龙江省农产品销售价格中,流通成本占50%左右,加之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参与的个体与组织众多,但大多规模小、层次低、社会组织化程度较低,因此,简化农产品流通环节已成为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关键。总结“农商对接”的成功经验,积极开辟新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继续大力推动大型商业企业,尤其是以超市为代表的大型零售企业与农产品生产者的对接,借助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和分销网络,促进农产品生产和销售。
另外,政府还应在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上多下功夫,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交易方式,支持发展农产品物流;除在公路上开通绿色通道外,也在铁路和水路等开设绿色通道,加快运输、降低成本。这些政策措施将有助于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交易关系,保证农产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三)发展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
黑龙江省应该提倡成立农民流通合作组织,使其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积极鼓励生产大户、运销大户领办合作组织。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领办、创办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组织。供销社系统应调整经营结构,在做好农资和日用工业品经营的同时,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专业合作社。加强对各类流通组织、协会的规范和引导,通过加强服务,促进其发展壮大,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还应培植一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并使之与农户、生产基地实现紧密联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四)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
黑龙江省应整合省内各地区已有的与农产品流通相关的信息网络资源,构建全省集中统一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平台。对农产品流通信息进行全面、及时、科学地收集、加工、分析、处理和发布,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提高网络技术对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的支撑作用。同时,必须建立全国甚至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有专门人才分析农产品价格走势,为农产品生产这提供技术及信息服务,确保农产品市场的有效运转。
参考文献:
[1]陈彦丽.黑龙江省主要农产品流通现状及趋势预测[J].商业研究,2007,(3).
[2]崔健.对完善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
[3]黄春玲.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的途径和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7,(1).
[4]王玉莲.黑龙江省农产品分销渠道模式优化研究[J].商业研究,2008,(4).
[5]王蕾.大力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N].经济日报,2010-06-21.
[6]杨剑英.生鲜农产品流通现状与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农业经济,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