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制约因素 促进花生产业大发展
2011-05-04杨喜梅李海侠
杨喜梅,李海侠
(1.吉林省双辽市农业广播学校,双辽 136400;2.吉林省双辽市能源环保办公室,双辽 136400)
吉林省双辽市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旱,土壤条件是沙壤土居多,比较适合花生的种植生长。近年来,双辽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提出了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打造油料生产大市的战略决策,各乡镇干部和广大农民积极推广花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在2005年达到了4万hm2的播种面积。同时,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5~2010年,种植花生的纯收入是种植玉米的1.33倍。但是近两年,双辽市的花生种植面积下滑,单产一直在2 500~2 750kg/hm2左右徘徊。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制约花生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办法如下。
1 做强龙头
双辽市的花生产业虽然有过轰轰烈烈的高潮阶段,但在该市及周边市县没有对花生进行保底价收购和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该市70多家收购网点,仅限于随行收购和剥壳加工转销,起不到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导致农民想种花生又无法规避市场风险。如2008年花生秋季收购价下滑到3.6元/kg,算效益账与玉米基本持平,挫伤了种植花生农民的积极性。
因此,当前应把双佳食品有限公司等相对比较有规模的龙头企业扶强扶壮,同时采取招商引资、民间融资等办法新建一个或几个有规模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行订单生产,确定最低收购价,使农民种植花生有账可算,没有后顾之忧。企业通过诚信经营,规范管理获得利润,建立起农民与企业互惠双羸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促进双辽花生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2 使用良种
花生因其作物自身特点决定良种扩繁速度慢。一般1hm2花生良种繁育田第二年只能扩繁10hm2,远低于玉米良种繁育速度。因而花生良种供应偏紧。双辽市的花生种子70%是农民自留种子,25%是从辽宁省北镇、付家屯一带购买的商品花生 (而这些商品花生又基本是商家从辽宁省北部、吉林省西部收购的花生中去杂去劣精选而来,不是标准意义上的种子),只有5%是从山东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购买的良种。并且从种植品种的面积上看,70%以上是20世纪60年代广东省白沙良种场繁育的白沙系列品种。该品种已种植了50年,种性退化较重,抗性降低,病害较多,除白沙系列品种还有10%以上面积种植的是四粒红,该品种虽然口感好,收购价略高,但其产量低、效益也差。
因此,大面积建立花生良种引进扩繁基地加快良种更新换代步伐是提高花生单产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双辽市通过财政出资引进良种扩繁、以科富花生合作社为代表的民间自繁等形式,在良种繁育上做了一定工作,但距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所需的良种要求还远没有达到。2010年国家实行花生良种补贴试点,双辽市承担了2 000hm2的花生良种繁育工作,每公顷补贴750元,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花生良种繁育的速度,但因花生用种量达300kg/hm2,按10元/kg计算,仅种子一项就需资金3 000元,所以现有的补贴标准还需进一步提高,如果每公顷补贴1 500元,将更能调动花生良种繁育者的积极性,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有效提高花生单产。下步应采取积极争取花生良种繁育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充分利用国家花生良种补贴试点政策,把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做实、做大,从源头上解决制约花生产业发展的种子问题。
3 缩垄增行
双辽市农民的小四轮既种地又搞运输,轮距宽,河套几个乡镇的小四轮轮距是1.2m,沙坨地区小四轮轮距是1.3m,这样只能起60~65cm的大垄,用大垄种花生每公顷保苗仅在10万~12万穴,也就是20万~24万株,个别缺苗断条的地块每公顷保苗只有18万~19万株。如果种植过密则穴距过小,花生植株互相遮光,光合作用差,不能使光能充分利用。同时,过大的行距又使花生不能封垄,垄沟和垄侧的光能浪费,并使土壤中水分蒸发量加大,不利于保墒。由于大垄种花生公顷保苗数达不到30万株的标准,群体增产优势不能有效发挥,水肥气热光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而单产自然受到影响。
而花生的主产区山东省农民的小四轮是专门用来种地,轮距在85cm左右。能够起出80~85cm垄,双行覆膜种植,每公顷保苗15万~30万株以上,密度适中,水肥气热光被作物充分利用,单产达到5 000kg以上。
目前,双辽市主推缩垄增行种植模式,一是大垄双行覆膜种植。2010市农业局、市双英花生合作社在红旗街搞的10hm2大垄双行栽培试点已经成功,每公顷产量达5 000kg。针对四轮车轮距过大问题,我们采取将四轮车后桥及半轴改装,投资约500多元变成90cm轮距,这样就可以种出85~90cm的大垄双行。二是大垄三行种植。垄宽1.2~1.3m,合理调整行距,种出三行花生。这种种植模式是红旗街科富花生合作社针对双辽市四轮车轮距发明的种植方式,经过几年的探索改进,已获得有关专家认可,其增产效果好于常规60~65cm垄种植。
4 加大投入
双辽市农民习惯于用瘠薄地种花生,并且农肥和化肥投入量低,一般每公顷投肥量是400kg复合肥。科研单位和花生种植能手每公顷投肥量为600kg复合肥,而山东省种花生公顷投肥量为750kg花生专用肥,所以要提高双辽花生单产,必须转变观念,选择中等地力以上地块重施农肥,化肥投入量要在600kg以上,才会有较理想的产量。
5 搞好轮作
花生和大豆一样都是豆科作物,忌重茬,一般重荐第一年减产7%~10%,第二年减产15%~20%,第三年减产30%左右。而目前双辽市农民种花生,由于承包地面积有限,倒不开茬,致使多年重茬种植,有的地块甚至重茬6~7年以上,由于重茬地块使花生定向吸收的养分不足,产量降低,同时病虫害加重,尤其是叶斑病大发生,影响产量,严重地块甚至造成花生早衰或早死。 因此,在花生种植上要大力推广轮作技术,采用花生-玉米-玉米-花生或花生-玉米-高粱-花生的轮作模式,避免重茬,确实轮作不开的,可重施农肥,使用重茬剂,尽量提供全价营养,减少重茬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6 田间管理
双辽市乃至东北4省区户均土地面积较多,习惯于广种薄收,粗放经营,轻视田间管理。而花生主产区中原一带,户均土地面积少,每户只有几亩地,所以当地农民像呵护婴儿一样呵护土地,呵护庄稼。要想种出高产花生,要想通过种花生致富,就要精耕细作,搞好田间管理。一是搞好人工清稞。因花生第一对侧枝结果率占花生产量的65%,人工清稞可保证第一对侧枝早出土,早生快发,形成高产长势。二是及时铲趟。花生铲趟一般需要3遍,原则是头遍早,二遍好,三遍除大草。做到“紧三遍”。三是水分管理。花生虽然耐旱,但在生殖生长旺期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给。一般在6月20日左右下针期和7月20日左右荚果膨大期如遇干旱,应及时人工补水。四是搞好病虫草害防治,喷施叶面肥,采取化控措施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总之,花生产业大有可为,只要认真破解目前制约花生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那么花生种植面积就会逐年扩大,农民种植花生的收入也会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