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公开课何时公开

2011-05-04李立群

民生周刊 2011年20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公开课讲座

□ 本刊记者 李立群

网络公开课何时公开

□ 本刊记者 李立群

依托更加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世界著名学府知名教授的精彩授课变得触手可及。没有入学考试、没有偷溜进某名校蹭听一堂课的尴尬、没有不得不接受乏味课程的无奈,在网络公开课更加广阔的空间中,世界各地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被慷慨呈现。

没有围墙的大学

就读于国内某大学的程嘉璐(化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网虫+文艺青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时不时的翘课和偶尔险些不及格的考试成绩,很难让她符合好学生的标准。

现实中爱翘课的程嘉璐却迷上了网络公开课,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放松灵活的授课方式、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无一不让程嘉璐为之折服。

“在网络上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比如‘幸福课’、‘西方世界的爱情哲学’都非常不错。”程嘉璐说。

网络公开课最初源于国外知名高校。2001年世界著名院校麻省理工学院率先试水开放课程计划(OCW),将大约1800门课程向世界开放,供世界各地的机构、学生和自学者免费使用。此举一出即广受好评,有网友直呼“麻省理工大学的‘开放课程计划’是一项慷慨和有远见的计划,比1000次伊拉克战争改变世界的作用还大” 。

之后,网络公开课追随者队伍日益壮大,包括耶鲁、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诸多世界级名校纷纷加盟其中。被囿于大学围墙之内的优质教育资源插上了互联网这双无形的翅膀,让更多渴求知识的人群因此受益。

在我国,国外主要以英语为授课语言的网络公开课经VERYCD与YYETS字幕组的通力合作被源源不断地翻译为中文,并在互联网广为传播。2010年11月1日,国内门户网站网易正式推出公开课频道,第一天访问公开课的独立IP数量就达到了15万。

在白领莫奇看来,在随身携带的MP4中下载一些精彩网络课程,用来打发每天清晨过于漫长的地铁时间无疑是首选,“既能充电又能打发时间,一举两得,我还打算把自己喜欢的课程刻成光盘,保留下来。”

在国外知名高校和网络力量的推动下,开放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到传统教育体系,慢慢瓦解着有形的壁垒,一所无形的大学正在互联网中筑起。

期待我国大学公开课

莫奇没接触网络公开课之前,在闲暇时间喜欢到北京各大高校论坛找讲座信息,碰到合适的讲座便跑去听。

莫奇向记者坦言,最让她头疼的就是为了听讲座的奔走与几乎每次爆满的听课者。因为多半好的讲座都在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而自己离家较远,总是到了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是来晚了,幸运时能在教室最后找到一个位子,不走运时只能闻其声而不能见其人。

“我国也有很多知名学府,为什么不能像西方高校那样,将优质的教育资源传到网上实现共享?”莫奇遗憾地表示。

记者发现,在国内知名大学蹭课的旁听生并不算少,其中有考研、自考的学生,也有充电的白领,另外还不乏高校知名学者的粉丝。他们为了听课或者讲座,不但需要承受奔走之苦,有时还会碰到冷酷的逐客令。

上述遗憾反映到网络中,便是国内高校鲜有网络公开课的现实。偶尔零星散落于网络中的讲座或课程多半来自网友的上传。

今年,复旦大学成为我国首个推出网络公开课的高校,首次亮相的是由台湾中研院副院长、著名历史学者王汎森教授讲授的《执拗的低音》。

“复旦大学推出公开课了,这是大学的一种趋势。”一名网友指出。

复旦大学此举不能不说是“零的突破”,但不能回避的现实是,相比国外日渐壮大的网络公开课队伍,我国的自有网络公开课资源还太过单薄,授课方式还缺乏灵活性。有网友直言“也许我因为受了哈佛公开课的影响,我认为老师多些提问,和同学互动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是‘一言堂’”。

网易公开课项目组成员朱玺瑞曾无奈地表示,网易公开课频道与国内三四所著名高校联系过,但他们对网络公开课反映都比较冷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网络公开课在我国难以推进的原因是,国内许多高校老师把教育资源看做是自己的知识产权,并不愿公开。另外,网络公开课的开办一般不断需要人力与物力的投入,而各高校认为这样做并无收益,所以不愿涉足。

慢一拍的背后

打开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资源中心,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有序的各大高校的精品课程,网页左边的新推出的“视频专区”格外引人关注。

如果点击入内,你会发现网页的编排风格有些似曾相识,网页中各类讲课视频已按学科分类归纳整理,只需要注册后即可在线观看有关课程。

其实,相比如今被热捧的国外网络公开课,我国并非完全后知后觉。在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曾提到将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从此教育计划中,不难看出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可算是我国网络公开课的萌芽,然而始于2003年的细小萌芽确未能壮大成具有影响力的工程。“国家精品课程是高校内部分享的吧,我还真没关注过。”莫奇在记者询问是否听说过国家精品课程后说。

在国家精品课程的讨论区内,有网友叫好,也有一些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看不了啊?”、“视频是很早的了,能不能弄点新的啊?”、“要是有再多资源就好了”。

熊丙奇认为,我国早期有了很好的“网络公开课”理念,但关键是如何落实。显然,经过多年发展,原来的计划落实的并不尽如人意。

在国外,网络公开课之所以能快速发展是因为其开放的教育理念、成熟的知识产权体系作为基础。国外网络公开课的授权方式通常为CC协议,即知识共享协议,它要求使用人在遵守某些条件后方可自由复制传播作品,而这些条件包括非商业用途、署名、不得修改等。

相比之下,我国知识产权尚难得到有效保护,各高校积极性不高。另外,制作高质量网络公开课的高成本也让很多国内高校望而却步。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公开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已经在全球生发开来,与国外网络公开课相比,我国的网络公开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背后不但需要更加开放的教育理念,更需要高校的社会担当,正如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方明所言,“人文的振兴不是一所学校的事,而是整个民族和社会的责任。希望更多人能从网络公开课中受益,也希望通过这个举措,吸引更多人关注、支持中国的人文教育和学术发展。”

□ 编辑 崔银娜 □ 美编 王 迪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公开课讲座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