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并非都是病

2011-05-04

民生周刊 2011年22期
关键词:情绪低落假性抑郁

□ 本刊记者 潘 阳

“抑郁”并非都是病

□本刊记者潘阳

越来越多的白领、老师甚至学生都将自己打上“抑郁”的标签,新浪微博上超过95万人在个人标签上打出这张“深沉”牌。许多年轻人以自闭族、抑郁族自居,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身边真的有那么多的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与狂躁症相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情感障碍类的心理疾病。一般情况下,抑郁症患者不像我们平时常见的那样,张口“我抑郁了”、闭口“我郁闷啊”。真的抑郁症一般都会有很长时间的发病史,一般抑郁症都要连续半年以上的时间来积累坏情绪,而急性发作也最少要2-4周的发病期。在发病的半年中,患者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并常常自我责备怪罪,担心自己是不是会得各种身体疾病,而且饮食睡眠也都会持续性失调,有时候反复出现自杀、自残念头。

抑郁症看似简单,在临床的诊断上却是十分严苛的。所以,没必要仅仅因为出现了一时的情绪不佳就给自己打上“抑郁症”的标签。

心理学家根据临床观察发现,越来越多的假性抑郁症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能恢复心理平稳。正常人的抑郁情绪程度一般较轻,而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恶化。精神医学界定一般抑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持续数月或半年以上,则可以肯定是病理性抑郁症状。

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85%的假性抑郁症患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自我认同感,并且有大量负面情绪不会发泄。由于当今社会发展速度极快,社会环境变化加剧,各种小环境下的评价标准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和这种差异加剧相比,我们个人的自我认同则相对比较稳定。这就带来了有些人无法一下子适应这些新的标准和要求,从而出现迷茫困惑的现象,进而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的社会神经学家约翰·卡乔波基于大量的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理论,通过几十年研究证明,长久的压力和危机感对人体健康的损害非常大。在人体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三点一线”,形成人体的“应激反应轴心”。在遇到危机时,它们分泌激素,让人变得紧张、警觉、清醒,能够迅速做出判断与应对。同时,这些激素往往会重新调整身体中的“资源”分配情况,抑制消化、免疫等系统,将重心放到心脏供血、肌肉运动中去。如果长期压力激素的水平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破坏,心血管系统也可能因为长期负载过高而变得更加脆弱。

此外,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睡眠节律与睡眠质量都会受到损害,而睡眠不但是人体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重要机制,也对人脑的认知、学习、记忆、以及情绪调控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很多人感到身体机能下降、睡眠质量、认知能力衰弱而情绪低落,很可能并不是真的得了抑郁症。

当抑郁情绪出现时,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一时的情绪不佳并不一定会发生情感障碍。学习科学的自我心理保健知识,让负面情绪成为过客,真性抑郁症就会远离我们 。

□编辑周婕□美编庞佳

猜你喜欢

情绪低落假性抑郁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清明
克服情绪低落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