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六·一”还给孩子——六组家庭的儿童节调查

2011-05-04张子琦

民生周刊 2011年22期
关键词:李先生王先生儿童节

□ 本刊记者 张子琦

把“六·一”还给孩子——六组家庭的儿童节调查

□本刊记者张子琦

日语当中描述由夫妻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现代家庭,当用的汉字是“核家族”,其实这也很适合描述当今的中国家庭构成——孩子、以孩子为核心的父母。

在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之时,一向以孩子为重的中国父母们,会如何与孩子们共度这个“核家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呢?

本刊记者选取了六组普通家庭的“六一计划”呈现给读者,希望这些细碎的故事可以以点窥面,展现出一幅中国式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温情画卷。

“孩子的每一天都应该是儿童节。”

赵思龙:男,北京市崇文区某小学四年级, 父亲为国家公职人员,母亲为教师。

“他们学校会在六一前举办联欢会,我儿子有一个表演打小鼓的节目。”赵先生在谈起儿子如何过六一儿童节时语气轻快。

赵先生表示,如果没有的特别事情,会带孩子到附近的公园踏踏青,亲近一下大自然。至于会不会送孩子礼物,他说:“没有想过,孩子也不会主动提起要礼物的事情,也是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淡化节日的观念。”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让孩子知道,或者我觉得父母的责任是,让孩子觉得每一天都是节日,每一天都能过得开心。”赵先生说。

赵先生自己对于六一的回忆似乎简单了许多,“就是学校有联欢会,开完联欢会,再和同学们一起玩小半天,就觉得挺开心的。”

部分受访者:赵思龙(左),王子童母女(右上),罗孟昕母女(右下)。图/受访者提供

“每年都会买给她想要的礼物。”

马明月:女,吉林昌图某小学三年级,父母均务农。

电话那头的张女士声音还有一点紧张,几乎每句话都以自己略带尴尬的笑声做结尾。“我小时候可不像现在的孩子,那时候没有儿童节的概念,忽悠一下就长大了。”

不过,对于自己上三年级的女儿来说,就没有相似之处了,“六一他们放假,有时候她就在家看动画片,要不就和小伙伴出去玩,那一天我和他爸都不管她的。”

至于礼物,张女士谈话中露出了东北人的本色,“那是必须的了,每年都会给她买,买之前会先问她,所以买的都是她想要的,比如书包、新衣服、娃娃之类的。”

“去哪里玩由她自己决定。”

罗孟昕:女,海淀区某小四年级,父母均为大学教师。

谈起自己的女儿,孟女士的声音中透着些许骄傲,“自立”是她非常明显的特质。“今年可能会爬山吧,还不能确定下来,通常这一天都是她自己决定的,比如他们比较要好的小伙伴约好,我们几家人一起去野餐郊游。”孟女士说,“孩子的学校今年会举办‘小妙会’,就是把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拿来卖,当然,也可以买别人的东西,最后买卖得来的钱会捐给某个慈善组织。”

对于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角色,孟女士表示,“父母的责任是配合和审查,快乐是需要很多保障的,孩子需要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自我感受是很重要的,说到底就是中国的父母给孩子的爱太多了。”

在记者谈起会送女儿什么礼物时,孟女士说:“决定去哪里是她的想法,但送她礼物这件事,就是我们需要想的了,固定的礼物是一封信,是我对她想说的话。”

“希望明年能把他接到身边来。”

李文杰:男,江西南昌某小学三年级,父母都在北京经营饭店。

李先生是个非常和善的经营者,和妻子已经在北京漂泊了十几年,如今在北京朝阳区某小区附近开了一家家常菜馆,主营江西菜,生意兴隆。

谈起孩子时,李先生显得有些伤感,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他们夫妻二人把孩子留在家乡的爷爷奶奶身边,一晃已经十年。孩子不会主动给他打电话,也不会要礼物,“因为他知道父母离得太远了,即使要了礼物也不会拿得到。”对于这件事,李先生这样解释,“但是六一那一天一定会给他打电话。”

不过,李先生有自己的计划,“现在北京不是已经不要择校费了嘛,我们决定明年就把孩子接过来,这样不只过节的时候可以陪他,每天都能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弥补这么多年来对孩子的亏欠。虽然现在没能和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六一儿童节的回忆,但至少将来已经有了可能。”李先生不无憧憬地说。

说到自己的童年记忆,李先生说,“那大概就是学校发的两个馒头或者面包比较有吸引力了,会提前好久开始盼望的。最后剩下的印象也只有这些了。”

“带着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孙佳慧:女,吉林四平某小学五年级,父亲为商人,母亲为家庭主妇。

邵女士是两个女儿的妈妈,丈夫在商海打拼多年,自己全职照顾家庭。回忆起自己的儿童节,邵女士笑着说:“哎,就是玩一天而已,家里孩子多,父母每人给几分钱,买个雪糕什么的,就算不错了。”

“以前也会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儿,但是人实在太多了,还不如平时去。正好我参加了一个登山协会,今年应该是带着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既是锻炼,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比较热闹。”邵女士说,“当然,过节时也一定会给她买礼物,会带她吃她喜欢吃的东西,比如汉堡什么的。”

“礼物应该让孩子增长见识。”

王子童:女,北京昌平某私立幼儿园中班,父母均为白领。

王子童还不能准确地表达什么是六一儿童节,但幼儿园会组织活动。王先生和妻子都在企业工作,除非凑巧,否则六一节当天是不能领孩子出去玩的,但王先生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会送孩子礼物,周末也会领孩子出去玩。

王先生说:“礼物是每年都会有的,但不会是那种孩子几个月就会失去兴趣的礼物。应该是长久性的东西。说到底,玩也好,礼物也好,是让孩子能够增长见识,又能参与其中的。”

对于成长的含义,王先生表示,“这种成长是无意识的,不需要用礼物去攀比,不是别的小朋友有什么礼物我就要有什么礼物,重要的不是我有,而是我参与。”

说到自己儿时印象最深刻的儿童节,“应该是四岁的时候吧,那时候不叫幼儿园,是单位的托儿所,举办了一场智力运动会,我在一个数学项目上得了第一名。所以小时候的职业理想就是一名数学家。”王先生笑着说。

后记

六组家庭,两代人的六一儿童节。不同的是地区、职业、教育背景,相同的却是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只有几分钱的雪糕也好,去游乐场也好,远隔千里的电话也好……这种亲密的爱,与年代无关,与地域无关,更与父母的职业无关,这些父母们在尽量让自己的孩子感到幸福,不单是在孩子的节日这一天而已,而是贯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之中。

“六一节就要来了,怎么过一个真正的儿童节,是许多关心下一代的人在考虑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表示,针对现在很多家庭面临的共性问题,比如送礼物、去公园等单一节日庆祝方式,不妨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六一节是儿童的盛大节日,应以自由狂欢为宗旨,尤其应形成让孩子充分释放想像力、创造力的鲜明特色,这既是儿童的真正快乐,也是民族的真正希望;

第二,多倾听儿童的心声,在不妨碍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孩子们喜欢怎么过自己的节日,就怎样去筹办;

第三,六一节庆祝活动由单一模式向超市化发展,即提供尽可能多的样式,供孩子们自由选择。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的成长不仅关系着一个家庭的未来,更寄托着一个民族的希望。“从六一节做起,将儿童节真正办成孩子们的狂欢节!”从事了近40年儿童教育的孙云晓如此呼吁。

□编辑尹丽丽□美编庞佳

猜你喜欢

李先生王先生儿童节
不速之客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警惕提升信用卡额度的骗局
她从来只等人追
注定错过
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