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在新疆外语教学中的长足发展
2011-05-03段雷宇
段雷宇
摘 要: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但由于新疆各方资源的匮乏和局限情况,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溶合度相对比较滞后,笔者依照自己多年对新疆外语教学的分析和探索,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长足发展的建议方案。
关键词: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外语教学;新疆;长足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243-02
一、引言
近二、三十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学家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二语习得者本应有着更敏感和强烈的文化意识,但由于地理位置、资源劣势、出国几率相对较少等种种因素的局限,教师及学生的文化意识或观念较为淡薄。
对新疆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是从课程、时间等客观的因素来看,还是从观念、学习态度等主观的因素来看,几乎少有涉及文化观念。通常状况下,学生会习惯于按照一种固有的模式去机械地学习,在上大学之初就没有弄明白:整个中学阶段,基本上已经把所有的语法都学完了,而大学阶段其实就是对语法点的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语言的使用,无论是笔头还是口头。无疑,要达到此目的,仅有语言功力是远不能及的,必须还要辅之以文化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如何增强和改善这种旷日持久的现状,将外语教学和文化教学融合为有机的一体,使其在新疆外语教学中有着长足发展是本文行将探讨的重点。
二、新疆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一)新疆外语教学和文化教学的不足之处
外语教学中,人们往往习惯于重视显性的语言,而忽视隐性的文化,因而着重强调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在一定的阶段是对的,也是必要的,但必须要有个“度”,任何时候都不能过了头。(赵爱国、姜雅明,2003)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新疆,由于地处偏远,信息滞后,教材、科研及最新学术前沿动态均未能与外界及时获得沟通,使得目前新疆的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严重脱节。既然教学脱离不了教和学这两个环节,以下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因素来阐释新疆外语教学及文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师
其一,教师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很少。无论是区外学者走进来的几率,还是本地教师走出去的几率,都较为贫乏。由于缺乏适时的交流,教师本身就很难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能力。虽然,越来越广泛的网络媒体能够提供大量可以共享的教学资源,但毕竟其间会有着良莠不齐的差异,对于没有经验的教师而言,从中取舍需要同领域先行者的指导和帮助。
其二,教师自身跨文化的经历几乎是空白。新疆的外语教师能有出国经历的寥寥无几,充其量是各大高校比较有成果的副教授以上级别的老师有机会出国访学或深造,剩下95%左右的老师只能是底气不足的教授少量的跨文化知识。然而,纸上谈兵的文化教学能溶入语言教学的含金量比较低。
其三,因为考试大纲、机制等综合因素的制约。新疆的大部分学生,无论从经济、地域还是需求上来讲,所参加的考试除了学校的各类过关和期末考试,就是全国的四、六级考试,涉及到出国或与文化相关的英语等级考试的为数不多。由此,对英语教师的文化教学要求就不是那么高。
2、学生
到进入大学为止,一般学生都应至少学了六年左右的外语,可是他们遭遇的尴尬是读不成调、说不成句、写不成文。而每每提到这种状况的缘由时,学生总是坦然地认为:不是教育机制的问题、就是中学老师教育的问题、最最重要的是没有语言环境,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很难找到几个英美国家的人来交流。这些客观因素毫无疑问,对学生语言及文化学习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学生的主观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其一,观念意识。大多数学生坚信,外语学习词汇和语法就是全部。虽然这种观念的不可取性早已得到验证,但其根深蒂固几乎无法转变。相反,学生会觉得在大学里的英语学习是徒劳无功,可有可无的;对老师的讲解不屑一顾。从篇章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全文,会让他们觉得没有重点和语法内容,学习完一个单元,对于所学文章还是没有印象,收获甚微。再看添加的相关文化信息更是让他们觉得老师上课跑题了,只要告诉他们:如何去扩大词汇量,怎样能减少自己的语法错误,就算是大功告成。
其二,学习方法。由于与外界接触的几率很小,所以学生只会去关注所谓的笔头功夫,不怎么去理会语言的交际功能。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顺利的通过各种过级考试,注意力聚焦在词、句的理解和应用上,而很少注意篇章,往往是只重视信息的接收,而忽略信息的发出。
其三,综合能力。笔者此处提及的综合能力,不但包括外语教学涵盖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还特指学生在五项基本能力之上应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是对于新疆大部分学生而言,这两部分能力都会在上大学的时候遭遇瓶颈期,能有所突破,实现外语学习质的飞跃的学生几乎是凤毛麟角。大多学生,都没有学习外语的整体概念,面临考试不是临时抱佛脚,就是通过一些捷径实现自己的目标,致使外语学习只退不进。
其四,学习态度。最基本的应当是认真度,接着是有效度和实用度。然而目前的现状是学生颠倒了这几个度的顺序,即,将实用度放在了外语学习的首位,而笔者在本文多次指出,新疆外语的最大实用度就是国家统考的各种级别考试,其弊端是不言而喻的。既然新疆外语教学的不足和差距已表现突出,提高、改善现状是势在必行之举。
(二)新疆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长足发展
文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而且也有助于调动教师授课的积极性。由于教学活动不再仅仅停留在词形变化、遣词造句、语法结构等纯语言范畴,而是与教授语言中的文化背景同步进行,使得教学内容和形式由原来的枯燥、单调转向生动、丰富。实现了教与学、语言与文化、教师与学生等多方关系的双赢局面。
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之初就应与之同步进行,但新疆的各方因素不具备该条件,所以只能因地制宜的提出一些长足发展的计划。首先,必须要将文化教学渗透到外语教学活动中;其次,从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判断和非智力因素等多方的影响加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尽量避免因此产生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学习;最后是通过文化导入的途径切实实现上述目标。
文化导入指的是在外语教学中适时适量切合实际地导入一些目的语所属的文化知识,以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束定芳、庄智象(1996) 认为:英语教学阶段的文化导入必须遵循实用性、阶段性和适合性原则。因此,文化导入的具体方法将是本文的重点也就是新疆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双管齐下、长足发展的实施方案。其在教学中大致可分为:词汇、篇章、交际环境及非语言交际等四方面:
第一,词汇。这是学生最关注的,所以从词汇着手开展文化导入是最容易的。一般动词或副词的用法或来历学生不太关注,但有关于颜色、宗教、习俗、地理、历史、社会制度、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名词比较容易引起学生了解的兴趣。比如说,讲到政体时,学生对美国的联邦制Federalism好似一头雾水,再细化到国会Congress、参议院Senate和众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就更加迷离了,但和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每年春季召开的“两会”加以对比,融合到学生现有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就较为容易理解、接受和记忆了。再如,很多学生误以为Washington D. C.和Washington是同一概念,但只要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其他各省或直辖市行政区划加以对比,学生学习起来就顺手多了。而对于比较生僻的历史词汇、特殊描绘或有着特定含义的词语,则可使用注释的手段,帮助学生认知词汇。
第二,篇章。是从较高层次去把握和理解语言,进而去了解深层次的文化。最基本是要让学生明白语言学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除了语音、文字、段落外,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篇章的布局结构相差甚远。中国人是环形思维,所以文章开篇会采用比较迂回的方式进入主题;而西方人是线形思维,文章一般会以一个提纲挈领的主题句来开篇。将学生常见的政府报告和所学的教材文章结合讲解,学生自行会对比出个中差异。
第三,交际环境。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改编对话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同时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利用图片演示,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语言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充分利用新疆维汉双语环境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语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小生活的环境使得新疆本地的学生或多或少的知道:操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有什么样的禁忌和差异,又有什么样的互补和融合。
第四,非语言交际。通过眼神、手势、动作、服装、建筑、音乐等诸多非语言交际的形式同样也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和效果。让新疆的学生亲身去经历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化系列讲座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结语
外语教学必须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教会学生在目的语文化中恰当灵活地使用语言,最大限度地体现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实用价值。希望学生通过学习目的语,反思自己的母语,了解语言的普遍规律,尤其是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交流,加深对母语文化的了解,以增进学生对母语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将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比较,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培养文化移情态度,包容和尊重人类多元文化;克服跨文化交往中的文化冲突,成为具有多元文化视野的跨文化人。
本文力图从外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整体性出发,阐明新疆外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分析、论证提出适合新疆外语教学长足发展的建议。其中不乏片面、不妥之处,望予以指正。
參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
[2]Edward Sapir.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 Harhcount,Brance & Company,1921.
[3]高一虹.距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101-103.
[4]郝瑞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 (36-38).
[5]何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滁州学院学报,2006,(8):12.
[6]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7]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8]束定芳,庄智象.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2):47-50.
[9]王宗炎.自我认识与跨文化交际[C].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14-16.
[10]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1]赵贤洲.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25-27.
[12]张必刚,夏宏钟.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