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亿吨的分量

2011-05-03侯瑞宁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7期
关键词:胜利油田胜利勘探

■文/本刊记者 侯瑞宁

胜利石油人为国找油、为国分忧,这种情怀浸润在10亿吨的每一滴原油里。

◎科技创新是胜利油田不断突破勘探开发极限的法宝。摄影/王国章

贞观十八年(644年)7月,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十万大军东征高丽。行军途中,大军在一处地方安营扎寨,设东营和西营—东营村由此得名。

此后千年,东营村人迹罕至,直到20世纪50年代。唐太宗跃马扬鞭的地方成了石油人的主战场,沉寂的华北平原一片热火朝天。1961年4月16日,一口叫“华八井”的油井提前完钻,日产8.1吨工业油流,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横空出世。

时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在发现了半个世纪以后,胜利油田又将在2011年4月迎来历史性的一刻—原油累计产量突破10亿吨。

这是沉甸甸的10亿吨。约占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原油总产量的1/5,目前年产量2734万吨,占中石化原油年产量的68%;这是勇于担当的10亿吨。为了这一天,胜利人攻克一个个世界级难题,突破一道道勘探开发的禁区,挑起“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历史重任;这是饱含血汗的10亿吨。在那些无悔的岁月里,胜利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民经济源源不断地注入了腾飞的“血液”。

行业发展里程碑

“那一天,大家奔走相告。这可是盘古开天以来,华北油区的第一股油流啊!”说起华八井喷油,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记忆犹新。厚厚的眼镜片下,年近八旬的他眼睛泛出明亮的光泽。

不过,故事正式拉开序幕是在1964年1月25日。党中央一声令下,一万多名来自大庆、玉门、青海、四川和北京的新中国石油人,会师在渤海之滨、黄河两岸,继波澜壮阔的大庆会战之后,打响了全国第二场石油大会战。

虽然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一踏上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大家还是惊呆了。

“和我一样,他们肯定认为来到了月球。白茫茫一片盐碱地荒无人烟,只有枯苇在大风中放肆地摇摆。”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顾心怿回忆当年更加唏嘘。

不过,胜利人无暇顾及遇到的困难,因为新中国缺油的现状正在烧灼着他们的心。彼时的新中国,满打满算只有800万吨的原油家底,对于嗷嗷待哺的工业可谓杯水车薪;在遭遇西方封锁的同时,苏联“老大哥”又突然掐断了对我们的原油进口……胜利人眼前时时浮现出毛主席老人家的忧虑:“没有石油,坦克开不动,飞机飞不了。”

再难也没有国家难!胜利人用惊人的毅力克服着遇到的种种困难:没有地方住,就住老乡的牛棚、羊圈和地窖;没有水喝,就喝长着绿毛的积水;没有粮食,就吃野菜、草籽……

为了让油田尽快投产,胜利人人拉肩扛把井架配件和其他器材运进井场,把泥浆泵、柴油机等较大设备连拉带撬一米一米地挪到基础上。肩膀肿了,手皮磨破了,一天到晚浑身满是汗水、泥水,大家却热情高涨。

油田诗人黑色精灵曾在《种树的人》中这样动情地写过:隆隆的马达声,轰鸣的钻机声/一群闪闪发光的石油人/第一次在旷野里,唱起自创的石油号子……

所有人都满怀信心,希望能很快拿到一个像大庆那样的整装大油田。习惯性思维让人们以大庆会战的勘探模式和方法来认识渤海湾盆地。可是,现实给大家狠狠地浇了一盆冷水。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断块小而碎,一部分井虽然见到了油,但难以连成片,根本拿不到预期的含油面积和储量。

怎么办?

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明确提出,在渤海湾地区搞石油勘探,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渤海湾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其他地方有着很大区别。随之,“区域展开,重点突破、各个歼灭”的勘探方针被提出,胜坨、纯化、渤南、大王庄、临盘等油田一个个被从地下挖了出来,并很快投入了开发。

近20年的筚路蓝缕,胜利人终于在1978年欣喜地看到产量箭头指向了1946万吨,全国第二大油田在渤海湾昂然崛起。历史如此巧合。这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国民经济蓄势待航。胜利油田最及时地为这艘“巨轮”提供着能源动力。

◎无论陆上还是海上,胜利油田的旗帜都高高飘扬。

看似是一个油田,其实不仅是一个油田。“华八井发现了胜利油田,实现了华北早期找油零的突破,之后相继找到了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和中原油田等诸多油田,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牌。”业内专家这样评价。

滚滚黑金铸油城

“一棵树车站”,这个充满想象的名字曾是王端平和工友们辨识孤东油田的唯一标志。就是在这片难辨方向的荒凉大地上,他们创造了半个月投产102口井的壮举,并在行业创造了多项施工纪录。

“大家晚上几乎不休息,平时需要24小时才能发出的射孔方案,我们5个小时就可以拿出来。”已是胜利油田油气开发首席高级专家的王端平激情澎湃地告诉记者。

这份激情源于一份担当。胜利人明白,多生产一斤油,就能多出口一斤,多换回一笔资金。这对于此时油田和石油工业发展而言,实在太重要了。

上世纪80年代,因为缺乏资金投入,全国原油总产量即将跌破1亿吨。这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康世恩彻夜难眠。经过反复研究,石油行业决定实行“亿吨大包干”,通过出口超额产量换取勘探开发基金,用所得外汇进口技术。经过层层考量,胜利油田被选为首批试点单位,包干指标是1590万吨。

然而,此时的胜利油田正在经历自己的“低谷”。由于勘探资金不足,出现了连续三年产量下降的被动局面,产量从1946万吨下降到了1980年的1759万吨,1981年油田产量进一步下调到1590万吨,而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国家需要油,胜利怎么办?干,干,干!

经过1个月的工作,胜利油田顺利拟定了包干方案,快速进行改革管理体制。1981年9月,河口采油5队等单位开始正式试点,实行四级包干、责任到人,包干形式由点到面在全油田逐步展开。在包干中,胜利油田主动加压,连续3年年年超产。节节攀升的原油产量大大增强了石油部决策层推广“亿吨包干”的信心。由此,这一决策以汹涌之势在全国从东到西的十几个油田全面展开。

◎为国找油,为国分忧,是每一个胜利人的心愿。摄影/孙立新

大包干解放了生产力,胜利油田也迎来了快速上产的高峰期。1984年胜利油田产量突破2000万吨。到这一年,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超过2亿吨,上缴利税相当于国家同期投资的4.8倍。

“包干期间,胜利油田的产量翻了一番多,油田原油净增值占到全国原油净增值的47.9%。”说起这份贡献,王端平难掩自豪之情。这实在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数字。包干7年石油部共筹集勘探开发基金126亿元,作为超产大户,胜利油田功不可没。“亿吨包干”迅速结束了石油行业连续几年的徘徊局面,从此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壮大的道路。

在为国“加油”的同时,胜利油田还在做着更多的事情。其间,胜利油田组织职工家属大搞农副业生产,开荒种地16万亩,累计生产粮食5亿吨之多,连续十多年做到口粮、食油自给,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都建设起来。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1983年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成立了市委市政府。

如今,立志打造“世界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东营已成长为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奥迪、奔驰穿行于高楼之间,各种名牌店、大型商城鳞次栉比。站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谁又会想到,就在5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蛮荒之地。

奉献能源打头阵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四化的希望,能源的责任,全靠你们打头阵!”这段鼓舞人心的话语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对胜利油田的勉励。胜利人没有辜负这份期望。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胜利油田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年产量连续9年稳产在3000万吨。

当然,故事的高潮总是伴着千难万险。经过近30年开采之后,胜利油田遇到了新的挑战。主力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大部分综合含水已经高达88%以上,后备资源接替不足,已探明未开发的储量也多为稠油、低渗透和小断块等低品位油藏。

此时,西部油田还处在初级勘探开发阶段。为此,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召开了东部地区油田开发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东部油区要实现“硬”稳定,胜利油田在这场稳定战役中至关重要。

经过深入讨论,胜利油田提出“进行二次创业、开辟第二战场”,按照陆海并进、油气并举的勘探方针,陆上、海上全面展开,老区、新区重点突破。

1993年,埕岛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在国内滩浅海油气开发还无先例的情况下,面对特殊复杂的海洋气候条件,胜利人从零开始摸索。不知经过了多少次的实验与失败,一系列先进技术相继出炉,领先世界的“胜利1号”座底式浅海钻井船、“胜利2号”步行式浅海钻井平台也早早为此做好了准备。很快,胜利油田高速高效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百万吨级浅海油田。

对此,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的周永康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向浅海进军面前,胜利油田走在了前面,这不仅拓展了胜利油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且为陆上石油工业,特别是东部渤海湾地区各个油气田向海上进军趟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如今,胜利滩海油田已经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8亿吨,2010年产油445.6万吨,累计产油6100万吨,成为胜利油田重要的储量和产量接替阵地。

在向海上延伸开拓新区的同时,胜利油田通过科技创新对老油区深度挖潜。他们不断研究与应用先进钻井技术,提高钻井进度和质量。其间,胜利油田钻井一公司60124队打出了我国第一口水平井。它不但创下国内陆上水平井钻井5项纪录,而且填补了国内的水平井施工技术空白。一家美国公司的钻井专家在听说这些消息后,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专门找到有关人员一辨真伪。在事实面前,这位洋专家由衷地说:“胜利油田的技术水平和钻井质量,可以和国外大公司媲美!”

“科技兴油”带来了胜利油田产量的最高峰。1991年,油田原油年产量达到了3355万吨的历史高位。两年之后,胜利油田原油产量累计突破5亿吨,上缴利税224亿元,相当于国家同期投资的5.6倍,累计出口原油8000万吨,创汇110亿美元。

勇担责任稳东部

1996年9月25日,胜利油田处级以上干部大会现场气氛异乎寻常,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周永康亲自“坐镇”。就是在这一天,胜利油田立下了年产量保持2700万吨的“军令状”。

2700万吨,完成起来有多难?非常难。

◎钻头一寸寸前进,10亿吨一步步逼近。

苏联的第一大油田巴库油田,因开采速度过快,迅速走向枯竭,最终油尽城衰。经历32年的高速开采,特别是经过连续9年稳产在3000万吨以上之后,胜利油田遭遇了无情的自然递减率,年自然递减率接近20%,相当于每年要失去一个年产600万吨的中型油田。高含水也不期而至,抽上来的10吨液体里9吨是水。照此下去,黄河三角洲石油还能稳产多久?胜利油田产量的“锅底”在哪里?一连串问题被尖锐地提出来。

2700万吨,责任到底有多大?非常大。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石油需求快速增加,石油行业的压力逐年递增,最终在1993年向自给自足作别。而此时东部各大油田陆续进入开发中后期,很少有新的开发接替阵地。西部虽有较大发展,但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大的生产力。此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就显得尤为迫切。当时,大庆油田原油产量一直在平稳运行,稳定东部最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胜利油田的身上。

面对稳产的疑问,胜利人没有逃避;面对稳产的责任,胜利人铁肩挑起。“在实现‘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中,胜利不仅要稳住自己,而且要为稳 住整个东部油田做贡献。”国务院原总理李鹏的嘱托言犹在耳。

15年来,勇于超越的胜利人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的生产难题。从复式油气藏理论到隐蔽性油气藏理论,从剩余富集油理论到化学驱油,从水平井技术到低渗透技术,从浅滩海开发到稠油开采……一系列领先国际的勘探理念与开发技术被胜利人一一攻克。2700万吨年产量也因此变得如同囊中探物。

为国“加油”的责任感传递到每一位胜利人身上。从领导层到基层职工,从高级专家到普通工人,李奇草就是其中一位。2004,她负责了10年的辛17-26油井含水高达98.4%。在国外这类井会直接被拉入“黑名单”。看着“老伙伴”静静地站在那里,李奇草一阵酸楚。为了能让油井改层生产,她从理论学起,翻阅大量资料,找出改层的理论根据,最终让本应“关井大吉”的油井起死回生。

为了“稳定东部”,胜利油田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做到了“让每一口井都增油,让每一个人都创效”,充分挖掘单井与全体职工的个体潜力。

在高勘探、高采出率、高含水的条件下,胜利油田创造了原油产量连续15年保持在2700万吨以上的稳产纪录。对此,我国石油勘探开发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胡见义说:“作为一个勘探开发近50年的老油田,能够连续15年实现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以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稳,就是胜利。1998年以来,胜利油田原油年产量一直占中石化总产量的67%,占中石化东部油田的77%,为“稳定东部、发展西部”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如今,胜利油田很多老油井还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一如那口曾产油千吨的坨11井。在亟待泛绿的芦苇中,运行快半个世纪的它仍然充满节奏地“磕着头”,仿佛要见证胜利油田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胜利油田胜利勘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坚持就是胜利
庆祝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贺信
勘探石油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
胜利油田经济产量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一个老油田的自我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