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策略

2011-04-29何红亚

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画圆针尖因数

何红亚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学习探究的过程,激活学生主体需要的心理状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以教师的教学智慧生长为学生的学习智慧,实现教与学真正的思维互动。

一、利用“失败”,点燃思维

失败是资源,它包含着经验和教训,为正确思维提供了比照对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看到成功,忽视了失败的价值。其实,“失败”这一教学资源,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改造和重建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效利用“失败”,最终实现认知结构的构建,呈现有意义的学习。

苏教版第十册《圆的认识》中画图的教学,大多数教师是让学生用各种方法尝试画圆,画好后请成功的学生交流画圆的方法,最后教师总结画圆的方法。然而,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失败,深度剖析,让学生深刻掌握画圆的方法,学生将受益匪浅。

师:怎样画一个圆?你有好办法吗?

生1:用杯子底部的圆能照样子画出一个圆。(教师拿出杯子,学生上台示范画圆)

生2:用硬币,绕硬币一圈画出的也是一个圆。(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画圆)

师:用物体上的圆来画圆,这是一个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老师,我可以用圆规画圆。

师:对!圆规是画圆的工具,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试试看!

师:我想先请没有画成功的同学谈谈你用圆规画圆的困惑。(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画成功了,有的同学没有画成功)

生1:(学生把自己画的圆放在展示台上)我画圆时旋转过程中不小心动了这个脚(指带针尖的脚),所以圆的边跑外面去了,变形了!

师:那你有什么建议和大家分享?

生1:画圆时针尖一端要固定不动。

生2:老师,我要补充,我也没画成功,我画的时候,笔芯的脚向外移动了,我觉得画的时候针尖滑动是我用力太猛,所以,要固定针尖一端后,重心在针尖处,再用力均匀地旋转另一个脚,保证两只脚不移动,就能画成一个圆。

师:说得好,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这是学习的好方法!就请你来画一个圆,相信你会成功的。(生2在众目睽睽下镇定自若,画出了一个圆)

师:画成功的同学也来说说怎样才能画好一个圆,请你边画边说。

生:要先固定针尖的一个点(定点),再张开圆规两脚(定长),最后旋转一周,就画成了这个圆。

师:看来,画圆有三部曲:定点、定长、旋转一周。同学们,画好一个圆,你们有信心了吗?(有)请再画一个圆给大家欣赏吧!

这一教学过程,不难看出,学生不仅掌握了画圆的基本方法,同时学生在经历失败的过程中,自我总结、反思,真切感受画圆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利用“失败”激发了学生敢于和善于剖析问题的勇气和热情,点燃了思维的火花,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明晰,实现了认知结构的重建。

二、呈现过程,激荡思维

自主探索是思维铺展的过程,也是深入学习的过程。现实教学中,老师往往注重结果,忽视学习过程的充分展开,人为精简学生的思维,弱化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示思考的历程,一方面教师可以感知学生的所思所想,调整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思维交流的内容,通过学生相互分析和反思、肯定和否定实现思维的深化和认知的重建。

案例一 《倍数和因数》的教学片段(聚焦结果)

师:36的因数有哪些?请同学们自己去探索,把所有的因数都写出来。(学生独立思考并探索)

师:(反馈)你是怎么找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想除法算式36÷( )=( )。

师:哦,你是想36÷( )=( ),除数是从几开始找的?

生:从1开始。

师:很好,往下呢?

生:是2、3、4……

师:(根据问答有序呈现算式)

36÷1=3636÷2=1836÷3=12

36÷4=9 36÷5(不行)

36÷6=6 36÷7(不行)

36÷8(不行)36÷9=4(重复了)

师:我们找到重复为止就不要找下去了。

案例二 《倍数和因数》的教学片段(聚焦过程,关注结果)

师:36的因数有哪些?请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找?

生1:(学生独立思考片刻后)我准备从除法算式36÷( )=( )来找。

生2:我准备根据乘法算式( )×( )=36来找。

师:很好,按照你喜欢的方法找出36的因数吧,注意一边写下算式,一边写出找到的因数,注意要找完整哦!

(学生开始忙碌起来,教师巡视,观察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情况,捕捉教学信息)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和分享你们的探究成果。根据除法算式的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思考过程?

生1:36÷2=1836÷6=6

36÷4=9 36÷3=12

36的因数有:2、18、6、4、9、3、12

生2:36÷1=3636÷2=18

36÷3=1236÷4=9

36÷5(不行)36÷6=6

36÷7(不行)36÷8(不行)

36÷9=4(重复了)

36的因数有:1、36、2、18、3、12、4、9、6

师:同样根据除法算式找36的因数,你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生1:我欣赏第二种,因为第二种找全了,第一种漏了36÷1=36。

生2:我也欣赏第二种,因为它从除数为1开始找,是有次序依次往下找的,不容易漏掉。

生3:第二种还把不行的也列举出来了,这样更清楚,不容易搞错。

生4:第二种找到第一个重复的数就不往下找了,因为后面的都重复了。

师:同学们讲得很有道理,在想除法算式找因数时,我们从除数是几开始考虑?

生:从1开始,依次是1、2、3、4、5……这样找就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

生2:有序找的时候出现第一个重复的数就可以不往下找了。

师:是这样吗?让我们继续往下写一写,看看是不是如大家所说。(师生一起往下有序列举)的确如同学们所发现的,出现第一个重复的数以后后面的因数都重复了,所以我们只要找到第一个重复的数出现为止。

生:老师,用乘法算式( )×( )=36找,也应该从1开始有次序地找36的因数。

……

上述两个案例告诉我们,只注重结果,会造成教学中的急功近利,过早地和盘托出,表面上看教学任务完成得很“顺利”,但实际是造成顺畅背后思维空间的收缩,充分暴露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相互间的评价,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教学生长点,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思维的生长。

三、组织交流,激活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反映人思维的精准程度。善于交流表达的人,概念清晰,思维流畅。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灵动的语言能缔造活泼生动的课堂。因而,教学中要努力引发学生的交流欲望,以交流触发学生思维的敏感度,激活学生的主体思维状态。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身边的年历,帮助学生积累年、月、日的相关信息,为课上人人交流奠定基础。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这时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发言积极,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因为有话可说而脸上洋溢着得意和快乐!接着,我组织全班交流,选择一些思维相对滞后的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信息。这些学生的表现让我喜出望外,他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的31天,有的30天,有的28天,有的29天”“我还知道12个月中有大月小月之分,31天是大月,30天是小月”“我补充,二月很特殊,有时候28天,有时候29天”“一年中有平年和闰年之分”等等。学生的交流发言尽管不是很系统,有些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我们可以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思维状态,从而调控教学进程。紧接着,设问:你们的发现都正确吗?还有什么没发现呢?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年历表,进一步探索和验证自己获得的信息,并填写汇总表:

一年有()月

为再次系统、准确交流提供依据,使交流质量螺旋式上升,最后在交流中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年、月、日的知识要点。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存在,其学习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不同个体之间的交流又存在着差异性,思维速度有快有慢,思维深度有深有浅,语言表达有流畅有生疏,因而组织学生交流,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切忌因追求教学过程的顺畅,而只重视思维超前学生的交流,忽视部分思维滞后学生的发言。我们要特别关注思维相对滞后的学生参与交流活动,浅显的问题尽量让其先说,较难的问题,提示他们说,维护这些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难的问题让优等生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分享学习的快乐。组织学生交流还要培养学生想说、敢说、会说的品质,在灵动的交流中凸现思维的张力。

猜你喜欢

画圆针尖因数
借助因数巧妙拆分
圆的启示
适用于针尖增强拉曼的银针尖物理制备方法研究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针尖和笔尖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