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教学:弹奏在儿童心灵上的经典乐章

2011-04-29朱卫卫

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古诗心灵儿童

朱卫卫

心灵的世界有多大?无限大!心灵的成长有多重要?关系一生的幸福!心灵的财富是什么?是人的精神和目标,是人幸福的源泉。成功的教育必定关怀学生的心灵成长。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它以艺术的语言、纯粹的语言,充分显示了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古诗教学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资源,她以精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含蓄的意蕴滋润着小学生的心灵,观照着小学生人格成长,成为弹奏在儿童心灵上的经典乐章。

一、古诗教学: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突出教学阶段特征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科学实践活动,因此教育必须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生为本”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基于学生心灵成长的古诗教学不能囿于教学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应当使教学方式贴近小学生的身心实际,方能显现教育的实效。为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九岁以下的年龄阶段,基本上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其形象思维也处于较低的水平,联想在这个时期占主导地位。同时,这类儿童知识容量有限且层次很低,刚开始识字和接触浅易的白话文,对古代文学作品更是陌生。因此,低年级的古诗内容首先应该是通俗的、篇幅短小的,语言朗朗上口,易于诵记。如在教学《江南》《春晓》等古诗时不求学生“逐字逐句领会”,但求在“俯而读,仰而思”的诵读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强烈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教师也可以通过“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式,让学生透过诗中展示的图景,去触摸诗人的感情脉搏,体会诗人的感情世界。三、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其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也正在提高,加上又有低年级的经验和基础,对古诗已经词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因此可以对其要求高一些。如在教学《小儿垂钓》时,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演力,演一演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乡村儿童纯真的童心。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较扎实的学习古诗的基础,其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此阶段所学的古诗含义较深刻,涉及的古汉语知识更丰富,词汇的难度、意境的理解深度都加深。如在教学《石灰吟》《墨梅》这两首古诗时,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词语、诗句的基础上,深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使学生受到自然美、艺术美的熏陶。

二、古诗教学:开启儿童心灵窗户,丰盈学生情感世界

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认识和堆积。”赞科夫也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古诗教学的使命不仅在于教学生认几个字词,更重要的是开启儿童的心灵窗户,丰盈学生的情感世界。

师生平等是民主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的必然前提。作为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把老师当做朋友,让学生“摸得着”你的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美,一次轻轻的抚摸,都能让学生心底产生暖流,让师爱流淌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师生平等也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古诗教学的课堂应当是开放而有活力的,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都有对世界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其读出不同的感悟,促进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和张扬。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一文时,有的学生读出的是诗人的“悲愁”心事,有的读出了诗人的“悲怆”心境,还有的读出了诗人的“悲壮”心愿。古诗教学不仅要彰显学生的个性,还要让儿童感受人类更多的情感,丰富其体验,这样才能叩问其心灵。童年是快乐的,但快乐并不是简单地为乐而乐,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情感,才能让他们从悲中感受乐的兴奋,从怒中感受喜的兴奋。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掘古诗中饱含着的丰富的情感元素,和学生们一起感受“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恨;“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中的哀;“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中的乐;“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趣……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懂得爱,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恨,爱憎分明,才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才能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三、古诗教学:引导儿童生活实践,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生活就是一首无言诗,古诗教学的外延应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诗文源于生活,也应回归生活。古诗教学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灵成长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清明时节,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吟诵《清明》;春节来临,我们可以与学生一同诵读《元日》;郊游时节,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见景吟诗”“见物吟诗”……学生们在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中恰当地诵读出不同的古诗文,表达出自己不同的情感,就能让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诗词朗诵欣赏和诗词表演等活动,使诗词从古代走进现代生活,走进心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诗人、作品与读者的精神交汇。另外,教师应自觉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孩子的心田,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善于促进小学生的知行统一,真正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如在《锄禾》一诗的教学中,播放几个生活小镜头:一个学生将吃不完的馒头随手扔到河里;一个学生将一大碗白米饭倒进垃圾箱;几名学生在秧田里玩,踩坏了秧苗……看了这几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小镜头,有的学生低下头露出羞愧之色,有的学生露出生气愤怒的神色。又如,针对学生作业拖拉、浪费时间的现象,我们可以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来教导他们珍惜大好时光。学了《游子吟》以后,我们不仅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母子情深,而且专门布置了“我为妈妈洗洗脚”的家庭作业,以实际行动来诠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亲情。

基于学生心灵成长的古诗教学,应流淌着激情的诗韵和激昂的歌律,师生心之和谐,像泉水相互滋润,像星光彼此照耀,竞相发展着自我。让每个人的创造力尽可能得到展示,每个人的个性尽可能得到张扬,生命活力尽可能得到绽放。让我们从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出发,划出学生幸福的人生起跑线。

猜你喜欢

古诗心灵儿童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品读古诗
唤醒心灵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