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

2011-04-25王亚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肌力康复训练

王亚萍

心脑血管病长期困扰着老年人,并且也是老年人易得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这些病一旦病发即无法根治,只能以控制为手段,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状态[1]。心脑血管病常常是并发多病,并且对器官的损害十分严重,各个机能逐渐衰退、肌力下降,以致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病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出现心理极度消退[2-3]。为了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心理特征,更好地对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本研究 20例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抓住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心脑血管疾病病人 20例,其中男 12例,女 8例,年龄 56~87岁,平均 76.5岁。均系首次发病,其中有 1例病人病情十分严重,年龄为 83岁女性病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所有的 20例病人都表现比较偏激、固执,对医护人员持怀疑态度,对自己的病情缺乏信心,害怕死亡,顾虑重重。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本身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害怕孤独却时常孤独,计划很多却机能衰退。老年人的社会经验十分丰富,生活阅历相当深,还有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所以考虑问题和对事情的看法都比较独到,心理状态就比较复杂。俗话说 “心病还须心药医”,实际上,老年人或多时候心病比身体上的疾病更加严重。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直面身体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就尤为重要。

对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要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入手。比如对性情猜疑、固执的病人,需要采取迂回的措施。他们往往在自己心里有一个意向的身体检查标准,比如血压,他就认为是 12kPa,检查结果如果稍微有一点偏差,都觉得自己问题十分严重,再怎么解释都没有用。这时就需要临床医护人员在检查完了的时候报给一个他自己心里的意向数据,并且嘱咐家属和其他医护人员统一口径,避免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在临床的护理中,医护人员还应该做到和颜悦色对待病人。让他们感觉到亲切,感觉到轻松的氛围。对十分偏激的病人,甚至打人骂人的病人,也应该要耐心解释,仔细说明情况,消除病人的心理不安情绪。

1.2.2 早期康复训练 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在急性期过后,就可以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家属或则是临床康复医护人员要掌握好训练的进程和进度,最开始在床上做轻柔的按摩、被动运动。帮助病人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营养机能,还可以放松痉挛的肌肉,降低其肌张力,有助于肌力的恢复。在按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轻柔、缓慢的进行安抚推摩、擦摩,轻柔地进行揉、捏。逐渐加重手法,切不可急于求成。早期康复训练还可以进行被动的运动,即是在临床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帮助瘫痪的肢体恢复肌力。在被动运动的时候,一旦瘫痪的肢体恢复了肌力,病人应该积极的进行主动运动。比如在床上举举手,伸伸腿,握握手之类的。但同样切忌骤然加大强度,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来改善身体的各个机能。当训练一段时间过后,身体的各个机能都有所恢复过后,就可以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离床下地站立或行走,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就可以独立扶墙或借助拐杖站立或行走。

2 结果

通过康复训练,20例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效果见表1。

表1 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康复训练效果Table1 The clinical effect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病情严重,康复缓慢,病人思想复杂。在对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过程中,应该抓住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步骤,耐心的进行康复训练[4]。

1 吕玉霞.怎样帮助脑血管疾病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J].老年健康365,2007(12):115.

2 李振波.康复训练 [J].简明心脏病治疗学,2006,10:19-21.

3 查建华.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J].青年中医临床研究与验案,2007,10:485-487.

4 张同君.浅谈社区心脑血管病的防治策略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3):388.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肌力康复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