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2011-04-24张世仪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胸痛心肌梗死心肌

张世仪

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急症,近年来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老年人有上升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下降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导致的心肌坏死,并出现胸骨后持续性疼痛、口唇紫绀和心肌酶升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研究报道 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为 75岁以下人群的两倍,而在住院死亡的心肌梗死患者中约 50%为 7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此,掌握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和科学的护理,能够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1]。本研究就 2008年 1月—2010年 1月本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3例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 37例,女 16例,年龄 65~86岁,平均 (81.4±3.8)岁。选取同期来本院就诊的 53例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 36例,女 17例,年龄 32~58岁,平均 (47.8±2.7)岁。

1.2 诊断标准 参照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2],急性心肌梗死的确诊符合下列 3个条件中的 2条及以上者:(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标记浓度的动态改变。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等,做出初步诊断。

1.3 治疗 对于所有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急性期都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严密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和心电图等。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可给予适量镇静剂。患者出现胸痛时,一般可应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从而保护心肌细胞。也可采用极化液,一般用 10%葡萄糖溶液 500ml,胰岛素 8U,硝酸甘油5mg,10%氯化钾 10ml,静脉滴注 1次/d,能够恢复心肌细胞的应激性,减少心律失常的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剧烈心绞痛难以忍耐时需要应用吗啡进行治疗,但老年患者常合并多个脏器功能减退,有的还合并有肺气肿等。因此,在应用吗啡时,要保证剂量和给药速度的安全性。我院采用小剂量皮下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一般将 3mg吗啡加入 20ml葡萄糖或盐水中缓慢注射,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综合情况适量调整用量,最高不超过 5mg。

如果患者符合再灌注的标准,应在发病 6h内尽快治疗血流再通,来挽救还处于可逆状态的缺神经元和血心肌细胞,尽最大限度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和心肌梗死面积,恢复期收缩功能。在对患者进行上述常规治疗外,需要应用尿激酶 150万 U加 100m l0.9%氯化钠溶液稀释静脉滴注,半小时内滴完,12h后再给予 4250U低分子肝素左下腹皮下注射,每隔 12h 1次,连续注射 5~7d。

2 结果

2.1 两组首发症状的对比分析 老年组和对照组首发症状不同,老年组和对照组都已胸痛为主要的首发症状,但是对照组中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占到了 84.9%,明显高于老年组的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老年组胸闷和心悸的构成比分别为 20.8%和 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和 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梗死部位的对比分析 老年组和对照组梗死部位有所不同,尤其是非 Q波的构成不同,老年组非 Q波梗死部位的构成比为 1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3 两组伴发症和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老年组和对照组各种并发症和伴发症的构成比不同。其中,老年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3大主症状的构成比分别为 67.9%、22.6%和 15.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30.2%、3.8%和 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老年组急性脑血管意外、上消化道出血、阿斯综合征、各类感染等并发症的构成比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老年组显效率、有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 71.7%、18.9%和 9.4%,显效率低于对照组的 86.8%,病死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 13.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5,见表4)。

3 讨论

3.1 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发症状不典型 有研究显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非胸痛发生率较高,发生率为 36%~61%,本研究为 52.8%,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3],且年龄越大,非胸痛发生率越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老年人痛阈高、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老年人反应迟钝等,也可能是由于老年人以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首发有关。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首发症状的不典型就要求患者入院后更加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3.2 老年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非 Q波最为常见 可能的原因为:老年患者的病史长,建立了广泛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老年患者在发病时常常出现血容量不足、贫血、肺炎和低血压等,在没有冠状动脉大血栓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小动脉非 Q波[4]。

3.3 情绪因素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老年人比较孤独,对疾病更加恐惧,情绪相对较好的患者恢复效果较好,因此,在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中要更加关注心理状态对患者的治疗的影响,帮助患者克服不良心理状态[5]。

3.4 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个体化 老年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因此,疾病治疗没有统一的模式,要结合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发症、年龄、经济状况和心理状态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且密切关注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自觉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既要保证治疗效果,又要保证患者的安全[6]。

表1 两组首发症状的比较 〔n(%)〕Table1 Comparison of first symptom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梗死部位的比较 〔n(%)〕Table2 Comparison of infarction position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两组伴发症和并发症的比较 〔n(%)〕Table3 Comparison of some indexesbetween two groups

表4 老年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n(%)〕Table4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1 姜健,华建江.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42.

2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12):707.

3 王金英,赵薇,赵颢,等.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86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2,19(2):86-87.

4 吕蓓,戚文航.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 [J].实用老年医学,2002,16(3):117.

5 陆霞,吴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感障碍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65-66.

6 杜红,周荷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58例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16.

猜你喜欢

胸痛心肌梗死心肌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有些胸痛会猝死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