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危机时代转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为例

2011-04-23

财经问题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中东欧能源俄罗斯

张 哲

(浙江师范大学 非洲研究院,浙江 金华 321001)

金融危机之前,俄罗斯及中东欧转轨国家借助经济全球化的红利一度成为欧洲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其经济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然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转轨国家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有的甚至濒临崩溃。事实证明,俄罗斯及中东欧转轨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缺陷,面临调整压力。剖析其深层根源并提出经济调整方向,对转轨国家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转轨国家人民的福祉意义重大。

一、转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金融系统逐步被西欧外资银行所控制

21世纪以来,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经济体都卷入其中,广大转轨国家改革金融体制,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是整个经济转轨过程的关键步骤。转轨国家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依据本国国情选择不同的金融改革路径。俄罗斯和中东欧的一些国家采用了“休克疗法”,快速地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银行业改革的基本路径一是打破几十年不变的由国家垄断的单一的银行体制,实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并存的二级银行体制。重新界定和明确划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和作用;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私有化和整个银行业对外开放。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东欧普遍在较短的时间内实施了银行私有化,公开拍卖国有银行的股权,而这些银行的控股权绝大多数被西欧银行所获得。表1数据显示,转轨国家的银行系统在那一时期逐步被外资银行所控制,银行利润源不断地流向西欧国家。以银行业为链条,俄罗斯及中东欧转轨国家与西欧国家的经济“命悬一线”。

表1 部分转轨国家外资银行占银行总数比重 单位:%

2.外资银行为主导的银行信贷模式和个人房贷为主体的信贷结构

在中东欧地区金融业的开放、宽松货币政策的推行以及对经济增长前景乐观的背景下,以西欧银行所主导的银行业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不断扩张银行业信贷规模,实行“激进”的放贷策略,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据资料显示,奥地利银行向东欧地区的放贷量相当于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0%,瑞士的高风险贷款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5。另外,中东欧国家以个人房贷为主体的信贷结构为金融危机的冲击提供了条件。个人房贷的迅速扩张,形成了房地产泡沫,推动了经济的虚假繁荣。

以个人房贷为主体的银行信贷的快速增长对中东欧转轨国家经济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外部资金高度依赖性,导致宏观经济运行不稳定,银行风险加大,加上银行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使银行信贷质量难以控制。在这种条件下,金融危机一旦爆发,宏观经济恶化,申请房贷的个人面临较大的还贷压力,债务危机加剧,这种状况如果逐步扩散,就会导致银行和整个金融系统危机。

3.高负债、高投资的经济模式

2000年以来,广大中东欧转轨国家在转轨后期经济一度繁荣,资产价格上涨,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而这种高速经济增长是由“高负债、高投资”的经济模式所支撑的。据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发布的报告,2008年每个东欧国家的外债与GDP的比率均高于50%,拉脱维亚为135%,保加利亚、匈牙利、爱沙比亚等国也高于100%,中东欧地区的外债总额远远超过了该地区的GDP。国际清算银行 (BIS)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第四季度,俄罗斯外债总额达到4 847多亿美元,为该地区外债最多的国家,土耳其次之,外债总额达到2 768多亿美元,波兰达到2 420多亿美元。发放的贷款以欧元、瑞士法郎等外币贷款为主,贷款利率较低,激发了中东欧国家居民的贷款消费欲望,家庭储蓄率很低。经济前景乐观时期,银行信贷激增,经济增长加快,资产价格上涨,刺激投资与居民消费,银行放贷又加快,形成一个上升的经济循环。然而由于外币贷款的低成本及易得性,企业发展严重依赖融资,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性。另外,资金利用率较差,企业发展缺乏国际竞争力。这种经济繁荣不具有可持续性,带来了安全隐患。一旦外部环境恶化,打破经济循环圈,去杠杆化导致外资撤离,流动性短缺,银行信贷紧缩,贸易赤字增大,汇率贬值,就会加大对外币偿付的负担。货币危机易引发债务危机,加剧金融系统风险,经济发展就会进入恶性循环。

4.严重依赖资源或能源出口

大多数中东欧转轨国家都把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业作为本国的支柱产业,高度依赖资源和能源产品出口带动国家经济增长。

俄罗斯是世界上石油蕴藏量丰富的国家之一,石油储备保守估计占世界总储备的13%,天然气储备占世界的1/3。2007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约为4.907亿吨。俄罗斯在《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中规定,2020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将增加到5.9亿吨,出口量则从2005年的2.5亿多吨提高到3亿吨。俄罗斯凭借雄厚的能源资源优势,全面运筹能源外交,彰显能源大国的威力,提升本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油气资源也很丰富,油气产业对外依赖性程度较高,把油气出口当作政治和经济的筹码。

实际上,资源型和能源型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全球经济上涨带来滚滚能源和资源利润的同时,对初级产业的高度依赖性会带来经济发展的惰性,延缓企业的技术创新。在俄罗斯的整个经济结构中,产业仍停留在资本性和资源性阶段,主导性产业仍为技术创新性不足的基础性工业及资源性初级产业,缺乏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俄罗斯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处于起步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不足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

另外,依赖“能源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转轨国家极易受到国际市场上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不平稳性。金融危机袭来,全球经济衰退减少对能源、原材料等产品的需求,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转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理论思考

转轨国家的出口导向型、资源依赖型以及技术、资金对外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紧缩的全球经济面前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转轨国家的这种发展战略在经济转轨初期恰逢全球经济繁荣时期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成为大多数经济体的主要发展动力。发展模式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转轨国家国情的约束,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合理性。经济体发展的外在环境的变化提供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与压力。转轨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转轨过程的顺利完成,转轨国家人民福祉的提高,关键在于此阶段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否及时以及与经济趋势的适应与否。经济模式的转变应以渐进转变的原则为主,循序渐进地进行制度变迁,以减少对经济体的冲击。

1.从能源型及外资驱动型经济到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

波特将发展中经济体依竞争方式不同分为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型经济阶段、投资导向型经济阶段、创新导向型阶段、富裕导向型阶段[2]。前三个阶段产业竞争优势层次由低到高,最后阶段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循环末端,代表着更高层次竞争优势的开始。

生产要素导向型阶段是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经济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企业应用流程的技术较少,依赖于外国企业提供的经验与技术。产业进入门槛低,产品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获利低。本地市场的需求有限,该阶段产业发展对全球经济景气循环及汇率波动影响非常敏感。

投资导向阶段是产业竞争优势的高一层阶段。这一阶段以政府和企业积极的投资意愿为基础,技术由引进模仿转为吸收改良为主,虽然主要是依赖基本的生产要素,但生产要素的创造机制正逐步建立,更先进的生产要素在逐渐培育。该阶段的企业专业化层次不高,国内市场需求高的企业往往能够脱颖而出。该阶段政府的引导作用很重要。

创新导向型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发展摆脱生产要素的依赖,逐步深化由下游向上游迈进,同时横向发展形成产业群,不受少数产业发展的限制,形成跨产业扩散效应,使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稳固,能够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企业产品寻求技术和产品的差异化,多元化经营避免对单一产品的依赖,成本或汇率的影响有限,弱化外在环境的影响。富裕导向型阶段是原有产业高层次发展的衰退期,同时也是更高竞争优势循环发展的准备期和酝酿期。

转轨国家在经济转轨初期,资源丰裕型的产业为经济起飞的驱动力,对单一性初级生产要素的依赖性较大,产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层次较低。转轨国家中的俄罗斯经济具有典型的“三化”特征:一是经济原材料化,即经济发展依赖能源等原材料部门;二是出口原材料化,出口商品结构中能源产品占首位;三是投资原材料化,投资行业以能源的采掘为主,能源产业的配套行业发展势头及投资意愿较强[3]。俄罗斯“石油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性很大,“能源经济”的发展不平稳;二是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能源红利”最终必然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消失;三是能源利用的浪费与无效率。陈弘研究指出,“俄罗斯国内低于世界市场几倍的燃料和能源的价格造成了能源的无效率消费——俄罗斯是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4];四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不稳定。俄罗斯的财政盈余主要得益于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增长势头。国际能源价格的下降,会恶化政府的财政收支;五是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消极抑制作用。俄罗斯“石油美元”的滚滚流入,会淡化其他产业的创新与奋斗意识,坐享其成。事实上,俄罗斯政府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这一点。普京就曾经指出,俄罗斯经济尚未摆脱惯性地依赖于能源原料,沿着这个版本,就不可能在提高俄罗斯公民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应有的进步。更有甚者,俄罗斯甚至不能保障国家的安全,不能保障国家的正常发展[5]。

投资驱动型经济是以充裕的资本为基础的,转轨国家资金缺乏,对外国资本依赖性较大,外国资本的流入流出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易对转轨经济体的金融系统造成冲击。美国次债危机的爆发再次证明了粗放型、能源依赖型经济及依赖外资驱动型经济最终会给转轨国家的经济发展带上“绝路”,长远来看是“下策”。李作双研究指出:“基于技术创新、生产创新、组织创新的‘创新型经济’是转轨国家的‘出路’”[6]。从2008年普京的《俄罗斯2020年前发展战略》报告中可以看出,从资源型经济转向创新型经济是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主体战略方针,其主要内容:一是从追求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增长质量,特别是把实现经济增长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密切联系在一起;二是从进口依赖型转向进口替代型;三是从主要注重俄欧经济发展转向全方位区域经济均衡发展[7]。

2.由外需型经济向内外需结合型经济过渡

所谓外需型经济是指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产品的出口,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一般小型经济体因国内消费市场有限,容易采用这种发展战略,立足于国际市场。一部分中东欧国家的出口占GDP比重较高,如匈牙利约80%的GDP来自于出口,还有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欧盟是中东欧国家主要的出口市场。欧盟市场的需求变动直接牵动着中东欧广大转轨国家的“神经”。对于单一销售市场的依赖会增大本国的经济风险,从本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经济容易复苏。为了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转轨国家须积极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减少对欧盟的依赖程度。通过引导国内投资和消费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内外需结合型的经济模式。当然,鉴于转轨国家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资金缺乏,这种经济模式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规划与摸索。

3.出口产品由单一性的初级产品向多样化高技术含量产品转变

出口商品结构的多样化可以分散外向型经济的风险。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的出口产品一直以单一的资源性产品为主,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较少,因此需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减少对资源型和能源型初级产品的依赖,摆脱“能源经济”,增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Bosner的技术差距理论认为,从产品的创新到模仿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模仿时滞。模仿时滞分为需求时滞、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当技术领先国创造出新的产品的时候,由于技术差距或模仿时滞的存在,技术领先国家在一段时间之内具有技术垄断优势并获得垄断利润,当后进国家在模仿时滞过后掌握该技术后,领先国家的技术领先优势逐渐减弱,则该技术生产的商品由垄断市场转变为完全竞争市场,企业获得的垄断利润转变为合理的经济利润[8]。高技术优势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需求刚性不易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另外,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优势,行业进入壁垒较高,能够较长时间维持垄断利润。大多数转轨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替代性强,在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获得微薄的利润。事实证明,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不容易受外部经济风险的影响,产品技术创新是转轨国家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长久策略。

三、政策建议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迫使俄罗斯及中东欧转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向自主创新、内外需结合型经济转变,出口商品向多元化销售渠道、多样化商品结构、高技术含量转变。根据前面对中东欧转轨国家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方向的理论分析,结合中国的经济特征,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增加对自主创新型产业的扶持力度

政府制定恰当的产业政策,积极支持企业的技术更新与改造,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进行产品创新,产业技术升级,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俄罗斯把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放在了第二产业,通过“再工业化”,一方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用高新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工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由过度依赖能源原材料部门的“发展版本”全面转向创新型发展模式。俄罗斯2003年公布的《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被认为是俄罗斯产业调整进程的起点。2008年2月普京作的题为《关于俄罗斯到2020年的发展战略》的报告,被认为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由此俄罗斯产业调整步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俄罗斯政府的产业政策规划对经济结构调整起着有力的协调指导作用,值得所有转轨国家学习仿效。

2.合理引进并有效利用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

转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转轨国家的教育、医疗、大型的科研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大型战略支柱性产业都需要巨额投资。转轨国家的经济状况不具备独立自主地完成经济模式转变的实力,因此需要引入国外的资金作为经济模式转变的资金保障。另外,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是提高企业产品技术水平的一条便捷之路。然而,外资与技术的引进如果不加以合理、有效的利用,就会造成对其严重的依赖,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高效率地合理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与模仿、自主创新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3.政府应加大教育和科研投资力度

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提高整体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是转轨国家发展创新经济的根本。转轨国家经历经济转轨的动荡过程和金融危机的冲击,各个国家财政赤字严重,对教育和科研拨款不足,教学水平落后,科技人才外流严重。在经济模式转变期间,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支持,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为经济发展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1]Uiboupin,J.Short-Term Effects of Foreign Bank Entry on Bank Performance in Selected CEE Countries[R].Working Papers of Eesti Bank,2005.26.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0-31.

[3]陆南泉.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趋势与制约因素[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1).

[4]陈弘.波波夫评俄罗斯经济与社会发展前景[J].国外理论动态,2009,(1).

[5]程伟,殷红.俄罗斯产业结构演变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1).

[6]李作双.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竞争力道路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09,(2).

[7]邢玉升.论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2).

[8]Bosner,M.V.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echnical Change[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61,(3):323-341.

猜你喜欢

中东欧能源俄罗斯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
同舟共济
中东欧政治体制转轨20年的得与失
2010年中东欧国家选举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