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的比较研究

2011-04-19唐媛琳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主观量表幸福感

■唐媛琳

一、前言

(一)主观幸福感的涵义

美国学者Diener1984年提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基本特点是:其一,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其二,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其三,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法

1.测量工具

八种测量主观幸福感的标准化研究工具,即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量表、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幸福感指数和总体情感指数、生活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量表(MUNSH)以及情感量表。其中总体幸福感量表适合于大、中学生群体,因而本研究采用了总体幸福感量表作为测量被试主观幸福感的工具。

2.测量对象

目前,国内已有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尚未见以武汉市大、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的数据。笔者作为这一群体中的一员,采用量表测量的方式对武汉市大、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抽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分析比较,以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所以本研究选取了武汉市五所学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对来自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分析对比。

二、问题的提出

(一)本研究所欲探讨的问题

目前有关成人SWB的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许多,侧重的是成年人以及老年人方面,但有关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则起步不久,而将出生于80年代及90年代,经历了信息时代不同变革时期的两代人之间,作年龄差异研究的就更少了。在经济上有了相对更多自由与独立自主权的大学生是否会比还需依赖父母的中学生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二)研究假设

“80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90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水平上的差异,且“80后”的主观幸福感高于“90后”的。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武汉一所普通中学的初中某班50人,一所普通中学的高中某班56人,一所重点一级完全中学的高中某班74人,两所大学某班各53人以及56人。发出问卷289份,收回有效问卷为262份。

(二)研究工具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作为本研究中测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工具。该量表于1977年由Fazio编写,被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指定为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量表共有33项,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国内段建华(1996)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并用修订后的量表测查了362名大学生。

本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女性为0.95。间隔3个月后重新测查了其中的41名学生,发现重测一致性系数为0.85。总体幸福感量表与PFI抑郁量表的一致性为0.50。

(三)研究过程

在抽样测量的过程中,采取随机整班抽样,同一时间内对整个班的学生被试进行集体施测。从而保证了时间,测量环境变量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了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整班抽样,使得由学习成绩,人格因素等影响主观幸福感个体因素得到抵消,从而也控制了个体差异给测量带来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五所学校被试主观幸福感得分的描述统计

表1 五所学校被试主观幸福感得分的描述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在武汉市这五所学校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中,大学1平均分最高,总体最高分和最低分否没有出现在大学1的分数中,且大学1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较集中在中上水平。而其他学校全距都比较大,在一个班级中,有人在近段时期感到非常低落与抑郁,而有人却感到非常幸福,这样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这是值得关注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分别就中学生(“90 后”)和大学生(“80 后”),在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差异进行推断统计分析。

(二)“90后”学生与“80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比较

表2 两个年龄组被试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比较

本研究把大学生被试作为“80后”组,中学生被试(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作为“90后”组,对这两个年龄组被试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在对“80后”和“90后”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得分的描述性统计中(表1)可以看到:“80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最低为80分,最高为156分;“90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最低为67分,最高为140分。这表明,两个年代的人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全距很大,但是“80后”在整体上来说比“90后”主观幸福感高。

经对两组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t=2.396,P=0.017<0.05,两年龄组被试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从样本的均数来看“80后”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高于“90后”学生。

五、讨论

(一)结论与分析

在对“80后”与“90后”两个年龄群体,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比较的结果中,都显示出了两两之间的明显差异。

“80后”主观幸福感总地来说比“90后”主观幸福感高,可能是由于所处年代不同,时代社会发展的变迁而造成的,但同时也有可能是因为中学生与大学生这两个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及学业成长阶段造成的。本研究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并未能对时代因素和年龄发展因素两个均可能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变量进行分离,以下的分析把两个因素的影响合在一起,仅以出生年代(“80后”和“90后”)作为区别两个群体的标准,对这两个群体进行比较和分析。前已述及,社会关系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在生活上的相对独立,在获得社会接受、认可的,有助于增强其自尊自信的社会关系方面要优于中学生。同时出生在90年代的中学生得到的物质享受很多,但面临的社会期待、学业压力、社会关注也更多。这些都有可能成为“80后”主观幸福感来说比“90后”主观幸福感高的影响因素。当然若要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困扰着“90后”的中学生,并使其对生活的满意度不高,则需要做一个交叉研究设计,即除了横断研究外还应该有纵向研究。因本研究的时间及资源限制,而暂时无法做到这一点。

在所被调查的五所学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得分之间有很大差异,有的学生得分低至67,而有的得分是其2倍,这是应当引起关注的问题。现在只有重点中学有心理健康老师,而大多数普通中学都没有专设有心理健康老师。目前,很多调查均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普遍存在,且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们确实需要正确的指引,需要专业的老师进行心理辅导与帮助。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水平较其他生活领域满意度要低,对学校生活的不满意可导致一系列的负性后果,包括学业成绩不良、退学等。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学校改革主要关注的是学业目标和结果,忽视学生情感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则值得学校方面进行思考。培养青少年快乐、幸福的心态,提高其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令其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无疑会对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目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虽已起步,但有关提高青少年幸福感的干预研究尚没有展开。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幸福感,这方面的研究无疑会对青少年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青少年幸福感研究领域亟待展开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不足与局限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武汉市各类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建议。但基于测量工具本身的适用对象和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只是随机抽取了武汉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五所中学或大学的学生作为样本,因此所得结果与结论,在推广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已有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的一份补充资料,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深化和完善。

[1]唐洁,孟宪璋.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

[2]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

[3]董灿华,沈雪芬.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

[4]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

猜你喜欢

主观量表幸福感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后印象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