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江口水电站阿斯布隧道贯通段塌方处理施工

2011-04-18刘斌洲贾高峰

四川水利 2011年4期
关键词:洞身洞段塌方

刘斌洲,贾高峰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分局,成都,610045)

1 概述

双江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金川县境内的大渡河上,为大渡河干流梯级水电开发的上游控制性工程。电站装机容量200万kW,主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高314m。阿斯布隧道为双江口水电站的右岸低线公路交通隧道,全长1167m,为矿山二级公路隧道,开挖断面平均面积为91.6m2。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隧道采取双向掘进方式施工,至塌方前上半洞已经贯通,剩余K5+375m~383m洞段为下半洞开挖。

2008年8月17日8∶30,反铲正在进行阿斯布隧道出口侧剩余洞段下部开挖时,K5+379m~K5+383m段洞身左侧失稳发生坍塌,砸坏反铲工作臂,小臂及铲斗完全被埋入坍塌岩体内,失去工作能力。8月18日7∶30左右,洞身再次出现大规模塌方,塌方范围扩大至K5+368m~383m段,且持续发生掉块现象,至12∶00时反铲全部被埋入渣体。8月23日,塌腔内发生第三次较大坍塌,已贯通的上部洞段两侧洞口全部被封闭,至8月26日该段塌方基本稳定。此次连续塌方共计15m,形成坍塌体总量约2200m3,累计砸毁型钢拱架16榀。

2 塌方原因分析

阿斯布隧道K5+368m~383m段原设计为Ⅲ类围岩,根据开挖揭露围岩情况,该洞段洞身围岩情况为:岩体为全强风化花岗岩,用手可捻成粉末,岩体内含不规则片状黑斑,节理裂隙发育,局部为碎块状结构,水锈严重,呈红褐色;左壁发育一小型褶皱,岩体强度低,自稳能力极差。该洞段裂隙水发育,岩体含水量很高。鉴于该段围岩特点,与设计围岩级别存在较大出入,曾经提高了支护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调整原Ⅲ类围岩全断面开挖法为分两台阶开挖法。该洞段在开挖过程中基本未进行钻爆,可使用反铲直接挖除。地质条件太差是本次塌方的直接原因,不能客观判定围岩级别,彻底调整开挖方法和支护形式是塌方的间接原因。

在多次坍塌掉块期间,塌体块度从小变大,岩石含水量由高到低,掉块频率逐步减少,塌方顶部基本趋于稳定,基本呈倒“V”字型,下口横向略宽于洞腰。(见图1)。

图1 塌体形态洞轴向示意

3 塌方处理施工

为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塌方处理先加固塌方区两端影响带,然后进行主塌区施工;主塌区施工分两层,先上部后下部,短进尺小循环推进。

3.1 进口侧加固

先对进口侧塌体坡面采用C25喷射混凝土进行固化,然后对K5+352m~361m段以钢模台车进行衬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标号提高至C40。

3.2 出口侧加固

封闭出口侧渣体坡面,以φ25mm自钻式锚杆对K5+383m~393m段进行加强支护,以保证人员、设备施工安全。加固范围为洞身顶部圆弧圆心以上180°内区域。自钻式锚杆长6.0m,间距3.0m,排距2.0m,梅花型布孔。K5+383m~385m段布置三排小导管,在洞身顶部圆弧圆心以上180°范围进行固结灌浆。施工时采用手风钻将小导管直接送入塌体内。

3.3 主塌方段处理

在完成进出口加固以后,使用反铲按照每0.5m~1m的进尺谨慎自出口侧开始清理塌方段上半洞渣体,然后以0.5m/榀的间距完成型钢拱架架设,型钢拱架之间采用钢筋纵向连接,下部设置临时型钢立撑;型钢拱架上部铺设钢筋网片,采用模喷法喷射C20混凝土封闭型钢拱架间空隙,依次向前推进,直至通过塌方段。为保证安全,采用人工辅助风镐开挖可能受灌浆影响固化的渣体。

在完成上半洞渣体清理并形成“护棚”以后,对塌方空腔进行C40混凝土回填。混凝土回填分两次施工,第一次回填至顶拱高程,等强3天,第二次回填至顶拱以上60cm,等强7天。混凝土使用HBT60混凝土泵通过预埋在“护棚”顶部的泵管入仓。混凝土回填高程通过在“护棚”上设置的观察管确认。

回填混凝土到达等强期后开始拆除“护棚”临时立撑,进行下半洞开挖支护。下半洞左右两侧施工错开2m的安全距离,依次完成开挖、型钢拱架接腿、锚杆挂网喷混凝土。贯通段塌方处理完成后,优先施工该部位的衬砌混凝土,同时将混凝土标号提高至C40,以确保后期运行安全。

3.4 施工顺序

K5+368mm~383m塌方段处理方案实施顺序为:塌方段两侧加固→出口侧上半洞短进尺开挖支护→通过塌方段形成“护棚”→空腔回填混凝土→下半洞开挖支护。参见图2。

图2 塌方处理施工顺序

4 安全事项

(1)安排专职安全员现场值班,巡查监视安全情况,遇安全隐患及时排除,遇险情及时撤离。

(2)塌方两侧设置警戒线围护,树警告标牌,注明“隧道塌方,请勿靠近”,防止人员误入。

(3)加强作业面光照强度,创造良好的视觉作业环境。

(4)现场设置紧急逃生通道,出现险情时,及时组织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5)本次塌方处理期间,全过程对洞身进行围岩变形监测,据此判定围岩稳定情况。采用徕卡402全站仪测定拱顶下沉值,采用收敛计监测洞壁收敛值。

5 效果评价

贯通段塌方处理自2008年9月1日开始,至10月15日全部完成,历时45天,无人员伤亡事故,被埋反铲经维修可以正常使用,圆满完成塌方处理任务。该技术措施与其他方案相比,可以保证施工人员始终处于相对安全的条件下施工,克服了施工人员的恐惧心理,易于施工组织安排,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JTG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黄成光编.公路隧道施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8.

猜你喜欢

洞身洞段塌方
乌斯通沟水库导流洞偏压洞段埋藏式锚筋桩的应用
滇中引水工程隧洞施工技术研究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河口村水库1号泄洪洞洞身支护结构设计
隧洞变形洞段处理方案结构复核分析与研究
高埋深隧洞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及开挖支护方案设计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技术探讨
毕节市关门山隧道洞身开挖工艺
基于ANSYS的高温隧洞洞段温度场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