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再出发
2011-04-18
“如果穷人没有一个更美好的前景,那么富人也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贫困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贫困问题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三大问题之首。
贫困本身是对人权的侵犯,它使人的基本权利无法实现,妨碍了公民经济、政治和社会权利的行使。进入新世纪以来,扶贫减贫问题前所未有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我国是世界反贫困事业的积极实践者。
2007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开发计划署与亚洲开发银行在《千年发展目标:2007年亚太地区进展状况》的报告中说,中国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的多个方面走在亚太地区的最前列。“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75年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这一目标。
中国扶贫事业的开端可以往回追溯到1984年,那一年,邓小平在深圳考察时,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1986年,中国拉开了扶贫事业的序幕。在三十多年的扶贫实践中,以“科技扶贫”为主的开发式扶贫,成为解读中国扶贫事业“奇迹”的关键词。
“科技扶贫”让贵州省黔西南原本乱石满坡的濯濯童山变为开满金银花的青山,实现“治穷”和“治荒”的双重目标。
“科技扶贫”让大别山区的英山县茶、桑、药、栗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6年的260元增加到2009年的3668元,增加了13倍。贫困人口减少到2009年的1.8万人,减少了93%。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井冈山当年红军艰苦岁月的口粮,通过科技扶贫引进的新技术,精制成“井冈”牌红米酒、南瓜醇、茄子干等绿色食品,远销大江南北。
……
当今,扶贫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扶贫与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起来,推行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此举是新时期科技扶贫的一大跨越和亮点。
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在其《贫穷的终结》一书中指出:贫困的终结不仅仅意味着结束极端苦难的状态,更意味着帮助那些贫困的人走上发展的阶梯,开始能够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与希望。
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科技扶贫”之路仍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