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一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创辉煌

2011-04-18本刊编辑部

中国农村科技 2011年9期
关键词:十一五三区丰产

◆文│本刊编辑部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12个粮食主产省人民政府共同推动,于2006年启动实施的。项目以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粮食单产年增长率达到2%,保证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为目标,重点面向三大作物(玉米、小麦、水稻),三大平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区”建设(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按照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和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突破两个层次全面开展。项目经过五年的实施,各级承担单位认真组织落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促进全国粮食大面积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示范与带动作用,为进一步确保国家粮食持续增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圆满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和目标。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实施五年来,在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四川、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12省的251个县(市)累计建立水稻、小麦、玉米核心试验区218.41万亩、技术示范区8881.93万亩、技术辐射区74432.60万亩,项目“三区”合计8.35亿亩(表1)。

五年来,项目区粮食总产、亩产和效益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均有大幅提高,“三区”五年共增产粮食4866.48万吨,亩单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产58.26 公斤,单产增长率为11.58%,增加效益802.19亿元。共性课题增产169.59万吨,单产增长率为13.92%,增加效益28.22亿元;产后减损粮食43.04万吨,增加效益22.51亿元。五年三项总计增产(减损)5079.11万吨,增加经济效益852.92亿元(表2)。

与全国同期粮食生产相比(表3),项目“三区”面积占全国五年粮食生产面积总和的10.37%,增产粮食占同期全国增产粮食(与2003~2005三年平均相比)的17.04%,亩增产是全国平均亩增产21.45公斤(与2003~2005年平均亩产相比)的2.72倍,有效带动了粮食主产省乃至全国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技术支撑,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项目“三区”技术试验示范的具体做法

证了“三区”建设顺利进行。五年来,“三区”以提高三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结合各课题实施省的具体情况,探索成果转化新途径,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与国家优质粮基地建设、种子基地县、星火基地建设等项目相结合,整合技术资源,发挥了整体优势,加速了“三区”建设速度,提高了建设质量;二是将优质高产品种筛选示范与栽培技术、水土资源利用技术、防灾减灾技术有机组合,集成创新,实现了高产与高效相结合;三是各示范区建立技术指导组,制定责权利明确的管理制度,技术人员直接入户到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了三大作物增产增效技术的普及率;四是与加工企业结合,根据不同企业需求特点,进行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采取“企业+课题+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通过订单的形式进行定向种植,实现了优质优价,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直接经济效益。

五年来,项目在“三区”建设和丰产技术示范开发中,坚持突出重点,扶强扶优,充分发挥三大作物主产区的优势,在核心试验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建立了技术工作组,制定了管理办法,做到了任务落实到人,技术落实到田,保

项目“三区”建设与增产效果

核心试验区。长江中下游平原6省共建立水稻、小麦核心试验区129.76万亩,比前三年增产粮食20.71万吨,增加经济效益3.82亿元;华北平原3省建设小麦/夏玉米核心试验区61.53万亩,比前三年增产粮食6.43万吨,增加经济效益1.31亿元;东北平原3省建立玉米核心试验区27.12万亩,比前三年增产春玉米2.82万吨,增加经济效益0.68亿元(表4)。

技术示范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共建立水稻、小麦示范区,共计4328.54万亩,增产粮食325.27万吨,增加经济效益62.15亿元;华北平原3省共建立小麦/夏玉米示范区2886.01万亩,增产粮食222.98万吨,增加经济效益35.39亿元;东北平原3省建立玉米示范区1667.38万亩,增产春玉米127.28万吨,增加经济效益17.47亿元(表5 )。

技术辐射区。长江中下游平原6省建立水稻、小麦辐射区33464.86万亩,增产粮食1630.69万吨,增加经济效益298.05亿元;华北平原3省建立小麦/夏玉米辐射区25235.40万亩,增产粮食1701.06万吨,增加经济效益271.00亿元;东北平原3省建立玉米辐射区15732.34万亩,增产春玉米829.61万吨,增加经济效益112.32亿元。

共性课题:粮食丰产四个共性课题各项目区共计增产粮食169.59万吨,单产增长率为13.92%,增加经济效益28.22亿元(表6)。

三大作物增产情况

在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四川、安徽等6个省共建立水稻项目“三区”3.601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835.53万吨,亩增50.98公斤,增幅为8.52%,共计增加经济效益332.42亿元;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4省建立小麦项目“三区”累计达2.052亿亩,累计增产小麦1234.60万吨,亩增60.15公斤,增幅为15.33%,共计增加经济效益213.79亿元;在河南、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6省建立玉米项目“三区”累计达2.70亿亩,累计增产玉米1796.35万吨,亩增66.52公斤,增幅为14.47%,共计增加经济效益255.98亿元(表7)。

存在问题与建议

从本项目实施情况看,整体运行较好,进展顺利,实施效果良好,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是,项目在技术集成与创新及组织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为了进一步提升“十二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的效果,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充实和调整项目实施区域,明确实施重点,尽快组织实施“十二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根据国家粮食生产战略需求,“十二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要合理调整实施区域,在原有12省实施三大作物丰产科技创新与示范的基础上,将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东北粳稻、对全国商品粮有较大贡献的内蒙古玉米丰产纳入到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来。

——粮食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还不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一是产量还需进一步突破,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高产稳产技术比较缺乏。三是防御生物灾害和非生物灾害的能力还比较弱,四是粮食生产机械化栽培整体水平不高。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突破的重大技术问题。

——加强构建粮食丰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全国粮食科技联盟。当前,粮食丰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体比较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粮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标准,特别是要在核心示范县不断充实、完善基层试验示范基地,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人员在基层开展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全面开展粮食丰产技术研究,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课题管理机制需要完善,管理工作需要加强。一是要强化对课题主持人的管理,需要通过制定课题主持人的符合条件、规范课题主持人的权利和义务,来进一步发挥课题主持人的作用,确保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顺利实施。二是要强化课题经费配套管理,重点要加强地方政府配套,切实保证课题实施的经费支持。三是要强化课题检查与验收,特别要加强对示范转化环节的宣传、观摩,健全项目区评价机制。

猜你喜欢

十一五三区丰产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吃好采后“月子餐”葡萄来年得丰产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伞兵三区海上起义的前前后后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汽车智能三区空调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