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制冷设计的探讨
2011-04-18盛耀
盛 耀
江苏省矿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江苏徐州 221000
井巷制冷技术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至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但是在我国矿井下作业中,井巷制冷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井巷制冷技术可分为:机械制冷降温技术、非机械制冷降温技术、空气压缩式制冷技术及机械制冰降温技术等。
1 制冷工作原理
采区外25℃左右,压力5MPa的防尘水沿管路进入掘进巷道,经巷道顶部的热变换装置而受热升温,受热的水带着大量的热量,经排水管路流出巷道,持续不断的冷水与巷道中35℃的较热空气进行连续热量交换,使巷道中空气温度下降,达到降温效果。
2 方案的可行性
该方案能够实施,存在4个基本条件:
1)温度差――实现热量交换的根本
进入巷道压力水温度较低,一般不高于25℃,巷道中空气温度(夏季)迎头28℃左右,巷道出口35℃以上,巷道中温度变化由以下曲线表示:
由曲线可知,巷道温度由里向外呈递增状态,固进排水管无需加保温材料。由于巷外压力水与巷中空气存在10℃左右的温度差,这是实现巷道降温的先决条件,下一步就需一简单的物理现象——热传递,即可进行巷道降温工作了。有条件的矿区,可以先给进入巷道的压力水做冷却处理,巷道的降温效果会更明显。
2)5MPa压力水提供直接动力
在巷道掘进中,敷设4吋压力水管供巷道除尘,迎头降尘以及支护时打锚杆用,巷道实行降温时只要用软管把热交换装置的进水口与4吋压力水管的闸阀搭接起来即可,无需另敷设管路。5MPa的压力能够给该循环系统提供足够的动力,也不需其它外力的帮助就可实现系统的循环。
3)循环管路已具备
(1)系统的进水管路借助于巷道中已敷设的4吋压力水管;
(2)系统的排水管路借助于巷道中现有的2吋主排水管路。
巷道降温系统的主要循环管路已形成,只要在巷道中选择合适的地点安装热交换装置,并分别用软管把压力水与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排水管与装置的出水口连接即可。系统中压力水一打开,回路畅通,水就会按既定的路线流动起来,通过热量交换巷道中大量的热量就会带出巷道,实现巷道降温。
4)系统维护方便、投资少
该系统环节少,仅有一根进水管,一根排水管,一组热交换片及用于系统控制的闸阀和截止阀。其中只有热交换片比较复杂,也只是由数根细的平行钢管和紧贴其下的一层铝合金组成。整个系统在维护上比较容易。在选材上只需考虑各钢管的耐压在5MPa以上,这点很容易做到,而且材料费用低,整个工程投资较少。
3 热交换装置设计
3.1 热交换装置的组成
装置由9个热交换片组成,采用串、并联的方法进行连接,如下图所示:
热交换装置图
该装置用多个热交换片进行混联,主要作用是进行充分的热传递,使热交换片出口温度尽可能达到巷中空气温度而获得冷水使用效率。
3.2 热交换片的设计尺寸
1)热交换片管路如下图尺寸:进水端与出口端管径为ø9.5,中部平行毛细水管要求管径不大于ø3;
2)热交换片安装靠近顶板并与顶板平板平行,铝合金片按热交换片尺寸设计,贴紧毛细管下方焊接。
4 结论
热交换片简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井巷制冷技术的出现使得煤矿机械开始向高效、节能、可靠、环保的方向发展。在井巷制冷技术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正在被推广应用。我国的煤炭企业应抓住“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契机,加快转变技术发展途径与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的方针政策,加大科技投入,使井巷制冷新技术在煤炭企业节能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采掘工作面的高温现象已成为严重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务之急,以上我们介绍了热传递这一物理现象,应用于巷道制冷系统的设计思想,尚未投入现场应用,相信其在矿井安全生产上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聂闯.软启动技术原理及应用[J].红水河,2007,26(2):83-86.
[2]仇慧林.谈变频调速与煤矿节能[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2,22(3):25-27.
[3]张玲.煤矿节能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3(7):37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