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在 2010 年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交流会议上的主旨报告

2011-04-14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

水利信息化 2011年1期
关键词:水利部门水利水资源

水利部副部长 胡四一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 2009 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全面总结近年来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取得的进展,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化水利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水利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和实际效能。下面,我谈 3 点意见。

1 信息技术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推动水利发展方式深刻变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事业的全面推进,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十一五”期间,全国水利系统坚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全国水利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是水利信息化投资最多、应用最广泛、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水利信息技术已成为提升和创新水利工作、促进水利发展与改革、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战略举措和重要手段,有力地推动了水利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1.1 信息采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自动化水平

各级水利部门加强了水情、雨情、工情、旱情、灾情等信息的采集能力建设。至 2009 年底,全国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已建成的各类信息采集点达63336 个,其中自动采集点为 27113 个,占 42.8 %,采集的信息覆盖了水文、水质、地下水、水土保持、土壤墒情、水生态等方面。遥测、在线、自记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水利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让我们“测”得更准、“看”得更多、“动”得更快,提高了水利信息采集的自动化水平。

重点水利工程加强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为水利工程的管理提供了直观、迅捷的手段。至 2009年底,全国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点达 2928 个。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技术得到深入应用,水利工程被“看”得更透,“用”得更顺,“管”得更好,提升了水利工程的监控水平。

1.2 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应用,提升了信息传输效率

至 2009 年底,水利部与直属单位、流域机构、省级水利部门实现了政务外网的全部联通;流域机构与 2 级单位的政务外网联通率达到 98.9 %;32 家省级水利部门中,与地市级水利部门政务外网联通率达到 76.7 %,其中实现对地市级水利部门全覆盖的达到 20 家,与县级水利部门的政务外网联通率达到 35.4 %,其中 7 个省级水利部门实现了县级水利部门的全覆盖。水利部还实现了与直属单位、流域机构的政务内网联通。水利通信网逐步完善,建成了包括 1 个卫星主站、500 多个卫星终端小站的全国防汛卫星通信网。通信卫星、微波、光纤、软交换等技术得到全面应用,水利通信网络“联”得更广,“传”得更快,保证了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的高效安全传输,提升了水利信息的传输效率。

1.3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深化了水利信息的分析应用

至 2009 年底,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已具备336 TB 的在线存储能力,提供信息服务的数据库达 600 个,存储的总数据量达到 71 TB,内容覆盖了水利业务的各个方面。水利部组织加工了 1∶250000水利基础电子地图,并分发给直属单位、流域机构、省级水利部门使用,正在建设 1∶50000 水利基础电子地图。遥感信息在全国第 1 次、第 2 次土壤侵蚀调查中得到充分应用,并在目前开展的全国第 1 次水利普查中得到深入应用。数据存储、处理、多媒体等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广泛应用,使水利信息组织更合理,表达更直观,分析更快捷,丰富深化了水利信息的分析应用。

1.4 决策支持技术的应用,增强了业务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

至 2009 年底,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已经投入运行的业务应用系统达到 780 余套。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进入项目总体竣工验收阶段,建成了水情分中心、工情分中心共 129 个,建成了水情、气象、防汛等业务应用系统。完成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成 2 个流域监测中心站、13 个省级监测总站和 100 个分站,开发了全国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发布系统。在全国 21 个省级行政区的 32 个城市开展了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监控 72.4 亿 m3的城市取用水,覆盖城市供水人口 2873.23 万人。在 29 个灌区开展了信息化试点,开发了灌区业务应用系统 212 套,建成了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的动态管理。建成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管理信息系统,覆盖全国 3866 座大中型水库以及库区、移民安置区,有效支撑了省、地、县 2600 余个移民管理机构的业务管理工作。这些业务系统的建设,提升了防汛抗旱决策支持水平,提高了水资源管理能力,改善了水土保持工作条件,拓展了农村水利管理手段,加强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监管力度,增强了水利业务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

1.5 电子政务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水利管理和服务方式

至 2009 年底,22 个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本单位内部实现了公文流转无纸化。水利部实现了与流域机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网上公文交换,7 个水行政主管部门实现了与上下级单位的网上公文交换。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都开通了门户网站,部分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实现网上办理。电子公文流转、远程办公、网络服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大量可重复、程序化和繁杂的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完成,公务人员提高了办公效率,群众降低了办事难度,改变了传统的水利管理和服务方式。

1.6 信息安全技术的利用,加强了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安全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和广泛,信息安全的形势也日益严峻,网络成为泄密的主渠道,也成了安全保密工作的主战场。水利系统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水利部完成了电子政务内网保密改造并通过国家保密部门的测评,达到机密级保护水平,流域电子政务内网保密改造正在实施。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已进行安全等级保护定级的系统 334 个,正陆续开展等级保护改造工作。电磁屏蔽、身份认证、安全审计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安全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水利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得益于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引领,得益于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水利信息化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此,我谨代表水利部,向为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广大水利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近年来信息技术应用和水利信息化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始终把促进水利发展方式转变放在水利信息化工作的首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科学发展观对水利的要求贯彻到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各个方面,为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2)始终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把水利信息化作为覆盖水利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把水利信息化作为解决现实紧迫水利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通过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不断提高水利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

3)始终坚持统一规划、资源整合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放到重要位置,坚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的 5 个统一原则,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4)坚持以信息技术推进水利科技创新,水利发展与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已成为水利创新的重要模式,水利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5)积极争取持续较强的投资支持,水利信息化在“十一五”期间保持了较高的投资规模,先后开展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试点、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和二期工程、水利电子政务系统等重要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得水利信息化得到快速发展。

2 强化信息技术的利用,支撑“十二五”水利建设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尽快启动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我们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水利部党组的部署,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顺应国家对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要求,深入推进信息技术的水利应用,提高各类水利信息处理及水利业务应用的水平,为“十二五”水利建设提供信息化保障。

2.1 促进水利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未来发展的主线。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将深刻影响水利发展方式的转变。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改造和提升传统的水利行业,提高水利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水利适应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2 应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新挑战

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的重要支流、小型病险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病险水闸等成为防汛抗旱薄弱环节。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为主要手段,用 5 年时间,基本完成流域面积 200 km2以上有防洪任务的重点中小河流,基本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在加强工程措施的同时,我们更要重视和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目前,对于山洪灾害频发的小流域,水文站网布设稀疏,观测设备较差,数据传输和报汛手段落后。根据对 80942 座水库的调查结果,有通信设施的水库不足 54.25 %。在应急机制方面,水利部门普遍缺乏应急抢险机动通信及指挥手段。我们要充分利用通信与信息技术,加快通信网络、信息采集、信息传输系统的建设,增强防汛抗旱预测预警及应急管理的能力。

2.3 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新任务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入河纳污总量“三条红线”上。先进的水资源监测和用水计量体系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取水、用水、排水计量监测手段,加强重要江河、湖泊省界断面和重要控制断面水量水质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供水水源地和水功能区监测设施建设;加快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尽快建立覆盖中央、流域和地方的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切实提高水资源监管的技术能力。

2.4 保障民生水利持续发展的新期待

今后一段时期是推进民生水利的重要时期,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面临繁重的民生水利建设任务,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监测饮水安全状况,监控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提高农村水利装备现代化水平。同时,信息化在倾听民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服务广大民众、接受群众监督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网络服务,能让最大多数的公众受益于水利,分享水利发展成果。

经过多年的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已具备了一定基础,进入了全面深入推进的新阶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深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显著提高信息技术的水利应用能力,已成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任务。

3 加快信息技术与水利融合,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2009 年召开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陈雷部长明确指出今后 3~5 年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1)建成完善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2)形成完善的水利信息化业务应用体系;3)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按照这一要求,水利信息技术应用近期应重点开展 7 个方面的工作。

3.1 整合完善信息采集设施,提升水利信息综合采集能力

1)现有采集站点的完善与优化。目前,水利信息采集站点还无法满足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工作的需要,应在统一规划和现有基础上对现有采集站点进行完善与优化,对信息采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2)充分利用遥感技术,提高信息采集及应急监测的能力。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体信息,与地面站网进行互补及耦合,建设实时或准实时的天地一体化水利信息综合采集系统。要深入分析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水利工作对卫星遥感信息的需求,综合利用现有卫星遥感数据资源,推进卫星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要利用低空无人机等航空器平台,开展高空、中空、低空相结合的水利航空摄影测量研究与应用。

3)积极开展传感网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应积极研究和应用传感网等新技术,提高水利监测与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当前要着重研究如何把传感器嵌入和布设到各类水利设施中,并积极探索与现有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和应用系统的集成,尽快在防汛抗旱、水环境、工程监测等领域开展试点应用。

3.2 拓展水利通信和网络,增强对信息交换和服务的支撑能力

1)水利卫星通信网建设。依托重点中小型水库防汛报警通信工程、山洪和重点蓄滞洪区通信建设工程等项目,完善现有水利通信设施,加快公网无法满足水利特殊需求以及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水利通信工程的建设,为防汛指挥调度、水文测报、蓄滞洪区建设、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等业务提供通信保障。

2)水利信息网络的建设。依托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项目,逐步完善水利信息网络,形成覆盖全国区县级(有条件的地区可到乡镇级)及以上水利部门的水利政务外网,完善水利政务内网。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和公共网络资源,实现水利信息网络与相关行业以及与各级政府网络的互联互通。

有。秦川说,很多充气娃娃走下流水线就已经人到中年或者人到老年。你得知道,顾客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3)积极研究和应用下一代网络、第 3 代移动通信等技术。水利行业要认真分析研究下一代网络、第 3 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信息技术给水利工作带来的影响,结合水利工作特点,提出水利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方案,保证水利信息化的先进性,为水利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3 深入开发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强化信息整合与共享

1)建设基础信息库。包括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库、水利基础信息库等。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库方面,要根据水利工作的需求,逐步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并加强与测绘部门的合作,逐步实现多种类、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库的一致性及同步更新。水利基础信息库主要包括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等,应尽快建成并持续及时更新。

目前,水利部正开展第 1 次全国水利普查,其成果将是水利数据中心的重要信息资源,在水利数据中心的设计和建设中要注意对水利普查成果的整合和利用。

2)公用平台的建设。在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中,特别要注意公用平台的建设和共享,主要包括应用支撑平台、信息交换平台、信息发布和服务平台、维护管理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是业务应用中具有相同功能的软件构件的集合,能大幅度减少业务应用系统的重复开发。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内外网间、业务系统与水利数据中心间,以及水利部、流域机构、地方等 3 级水利数据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发布和服务平台将统一资源目录,集中响应用户需求,让用户获得一站式服务。维护管理平台对网络、通信、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进行统一监控,保障信息系统持续提供服务的能力。

3)存储计算能力建设。水利数据中心需要海量的存储计算能力,支撑多源数据的聚合分析和海量数据的综合处理。采用云计算等新技术,通过高速网络连接并集成地理上分布、异构的各种资源,为水利用户提供超大规模、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通用性的存储计算服务。

3.4 推进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夯实水利信息化安全保障能力

1)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根据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要求及《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基本技术要求》,完成安全保护等级 3 级及以上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建设,逐步完善全国各级水利部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根据国家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相关要求,逐步完成全国各级水利部门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防护建设。

2)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各流域机构、省级水利部门应根据《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落实相应的应急处置和恢复措施,并做好物资、技术等储备,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减少突发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

3.5 加强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提高水利管理和服务能力

1)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

2)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依托水利信息化已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水资源日常业务为重点,覆盖中央、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3 级水资源管理机构,以水源、取水、输水、供水、用水和排水等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环节的监测以及大江大河行政边界控制断面、地下水超采区监测为基础,以水利信息骨干网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为依托,以水资源业务应用系统为核心的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形成支撑国家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工作业务平台和决策支持环境,动态及时准确掌握国家主要江河和区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总体状况,从而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更好地履行水资源管理职责,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科学保护的目标提供支撑。

3)电子政务建设

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各级水利部门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建设,发挥水利政府网站作用。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要主动适应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管理创新的要求,与政府管理过程有机结合,在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着力促进电子政务建设从独立运行向协同互动转变、从提高办公效率向提升政务效能转变,从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促进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

3.6 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水利信息化的持续发展能力

1)完善管理体制

根据信息化工作的特点,使水利信息化工作逐步正规化、制度化,逐步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工作高效的水利信息化推进协调机制。

2)加强人才培养

根据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分析人才需求,制定人才政策,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采用信息化培训班、在职培训和高等学校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形成与水利信息化进程相适应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

3)重视成熟技术和系统的推广应用

逐步规范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业务系统、信息资源建设,初步使各级水利部门的核心业务都有标准、规范的软件进行支撑,并降低系统运行维护的难度,为各级水利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业务协同打下坚实基础。

3.7 科学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谋划水利信息化新发展

2010 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建设也即将开局,水利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已完成编制,各流域机构、各省区市的水利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正在编制。还没有开始编制规划的单位,应立即启动编制工作。已经完成规划编制的各单位要积极与规划计划、财务部门沟通汇报,把筹划的重点项目纳入各流域、各地的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争取编制的规划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并印发实施。正在编制规划的各单位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紧完成,编制过程中注意与当地水利发展规划的对接,注意与上下级水利信息化规划的衔接。

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促进水利现代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当前水利信息化工作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形势喜人,任务艰巨。希望大家努力拼搏,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推动水利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可持续发展水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水利部门水利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水利部门财务管理优化研究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正确对待水利部门投资城市供水事业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利部门档案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