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要闻

2011-04-14

科技传播 2011年14期
关键词:科技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颁布提出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升至前18位 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

科技部今天正式发布实施《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将由目前第21位上升至前18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此外,《规划》还提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将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基本建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等“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同时,《规划》从研发投入强度、原始创新能力、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惠及民生、创新基地建设布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指标。

《规划》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突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战略部署。强调坚持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本质要求,把增强科技长远发展能力作为战略重点,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对未来5年我国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战略任务,《规划》突出了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前瞻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提升科技开放与合作水平等几大重点。

针对当前科技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规划》从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两方面提出了措施。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推进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等。二是强化科技政策制定和落实,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和对科技创新需求的引导,优化全社会创新环境。

《规划》由科技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国防科工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编制。

《规划》历经战略研究、集中编制、征求意见、论证审议等阶段,广泛听取了科技界及各方意见,上百个研究机构、上千名专家参与,集中修改达几十余次。《规划》编制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和高层咨询,先后召开多次领导小组会议和专家顾问组会议,就规划工作方案、总体框架、重点内容和规划文本进行研究审议;注重加强战略研究,组织开展了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检查评估和重大专项、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科技人才、国际合作等专题研究;注重加强与相关方面的协商,先后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参事室、部分民主党派中央以及十多个部门进行沟通会商,召开了地方科技系统片会;注重加强需求征集和公众参与,组织征集“十二五”科技发展重大需求,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了建言献策和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活动。(本报今日3版刊发《科技部出台若干举措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科技日报》

中国科协党组学习贯彻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7月4日,中国科协党组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陈希,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程东红,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张勤、徐延豪、王春法分别发言,畅谈学习体会。会议还对科协系统开展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作出具体部署。

陈希指出,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对我们党90年奋斗史的总结客观准确,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突出的大局观。二是对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部署全面完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指导意义。三是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要求明确具体,具有高度的战略指导性和现实操作性。

陈希要求,科协系统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热潮,自觉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同扎实推进科协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同加强科协系统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科协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7月5日,中国科协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的通知》,要求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切实把学习重要讲话作为当前最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自觉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科协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中国科协

科技部高新技术领域全面实行视音频远程项目评审

7月7日~7月18日,科技部在北京组织高新技术领域2012年度国家科技计划预备项目视/音频答辩评审,如此大规模实行全国性视/音频远程项目评审尚属首次。

据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主任秦勇介绍,科技部高新技术领域的6个领域共邀请约380名评审专家,按照6个领域47个技术方向组成47个专家评审组,在北京的16个视/音频评审会议室进行答辩评审,参加评审答辩的近3000个项目在全国各地的43个视频答辩会议室或通过电话连线进行报告和答辩。

记者观摩了评审现场,首先由参加答辩人通过视频或电话简单介绍项目内容,约5分钟;然后由评审专家提问,答辩人回答,约10分钟。整个过程非常紧凑、高效。

“答辩评审现场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如果项目申报人对评审过程提出异议,都可以调出原始音频视频资料进行核查,从而做到可申述、可查询、可追溯。”秦勇告诉记者,这样做不仅能有据可查,也使专家在整个过程中精神集中,提高了评审质量。秦勇说,以前评审第一轮是专家通过背对背审核材料,淘汰部分项目后再进行第二轮面对面的评审。现在第一轮评审中,每个项目申报者都能和评审专家有答辩和沟通的机会,既给评审对象充分表达的机会,也让专家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和选择项目。

据悉,本次评审将为音频和视频两种答辩方式探索和积累经验,今后将全面推开。记者从科技部发展计划司获悉,目前,网络视频评审和答辩系统已基本覆盖全国,科学家现在不出省就可参加评审答辩,不远的将来,将实现科学家不出校门就可参加视频答辩。

《科技日报》

科技部出台若干举措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怎样拓宽项目申报和推荐渠道?项目评审如何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科研经费怎样用活而不是“管死”?《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今天公布,针对当前科技计划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科技部已同步推进“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科技部针对科技界普遍关注的指南编制和发布、项目评审、经费预算管理和信息公开4个关键环节,研究提出了10项改革举措,并在当前主体科技计划管理办法中充分体现。”

据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司长王晓方介绍,“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提出要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目标,突出重大任务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布局;强调各科技计划要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进行系统部署,促进科技资源集成应用与开放共享,实现项目、基地、人才的有机结合;建立国家科技计划备选项目库,推进网络视频答辩和评审;建立和落实项目法人管理责任制和项目专员制,优化经费预算管理,完善评估评价、责任追究和成果汇交机制;加强项目实施全流程的信用管理,加强科技计划的信息公开;加强科技计划支持重点与地方、行业部门工作重点的有机对接。

项目指南规定限制少了,申报渠道多了

“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将围绕国家战略目标,按照重点领域、研究方向公开征集和发布指南。“项目指南只提出优先领域和方向,不对具体技术路线、具体任务指标等作过多规定,不对申报人职称等作过多限制,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个人等社会各类科技研发主体都能够无障碍地申报项目。”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叶玉江介绍说。

按照指南征集和发布的总体要求,科技部在农村领域先行先试,于去年8月在门户网站公布了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今年年初,基础研究领域、高新技术领域、社会发展领域的预备项目征集指南也相继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对社会公开发布。

征集需求范围进一步扩大,部门、地方、行业协会、相关研究单位等均可按要求申报。截至目前,“973”“863”和支撑计划全部领域都在网上发布项目指南。

建立国家科技计划备选项目库

据叶玉江介绍,“十二五”期间将在科技部门户网站设置“国家科技计划需求和项目征集”专栏,公开征集需求和项目建议,做到公开征集、全年受理、定期归集,建立备选项目库。

在此基础上,根据科技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凝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现重点任务与广泛需求相结合。

“备选项目的征集,改变过去仅由部门和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单一推荐的方式。”叶玉江说,在强化部门、地方推荐的基础上,广泛拓展推荐渠道,增加了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推荐渠道。社会发展、农业等领域还开通了专家推荐渠道,在农村领域首批推荐的2056个项目中,专家推荐项目有547项,占总数的27%;在社发领域首批推荐的2910个项目中,专家推荐项目有1305项,占总数的45%。

农村领域首批征集备选项目2056项,入库1851项;启动50个项目,280个课题,占备选项目的30%~40%;其他备选项目可视国家预算资金情况及时安排,有一些贴近产业化的项目,还可直接推荐给创业投资公司给予培育扶植。

973计划征集项目409项,遴选出127个备选项目入库,目前正对入库项目进行综合咨询,提出出库项目建议。高新领域共征集备选项目3947项,社发领域征集备选项目2910项,正在开展入库评审。

备选项目库能使科技计划项目更好地满足国家财政预算要求,确保项目经费及时拨付。如果年底财政收支盈余而追加预算时,可及时从备选项目库中择优立项。

项目凝练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

如何让项目集中体现国家目标?叶玉江告诉记者,项目审批将改变过去“科技人员报什么,部门批什么”的形式,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创新链、产业链的发展进行系统部署,然后再纳入各个计划实施,并注重衔接和协调,最后再进行集成。

备选项目的凝练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体现了学术民主,强化了科学家兴趣驱动的研究与国家重点任务的结合。

“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优选一批目标清晰、重点突出、预期成效好的重大战略任务,以重点专项的方式,跨领域、跨计划组织实施。

重点专项是备选项目库凝练任务的重点,预计将达到主体科技计划经费总量的60%。重点专项的实施,将结合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鼓励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牵头承担重大任务。

为了节约科技人员申报项目的时间和费用,提高答辩的公开公正程度,净化答辩环境并提高答辩质量,“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在“十一五”实现科技项目网上“一站式”申报的基础上,将全面推进国家科技项目网络视频答辩和评审。

优化经费预算管理,人员激励性费用增加了

经费预算审查程序太繁琐、不科学,科研骨干为了支付研究人员工资而预算“造假”……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科技部、财政部对“十二五”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进行认真研究,形成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简称《通知》),目前正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通知》强调了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进一步调整和规范了课题经费开支范围,提高间接费用比例,增加人员激励性费用支出。

对于参与研究课题的研究生和科研助理的劳务费用也作了相应安排。规定明确要求人员激励和劳务费用的分配必须公开透明,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通知》进一步简化预算调整程序,增强预算管理的弹性。设备、材料和能源动力等直接费用可按课题进展需求,由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实行动态调整,并简化审批程序。

同时,科技部正在积极推动计划项目(课题)预算评审简化流程,实现课题评审与预算评审同步实施,分头出报告。

计划管理全过程信息公开

据悉,目前各计划都对计划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公开作了明确规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必须进行立项公告和结题公告。对于非保密的项目,课题立项后即在科技部门户网站进行公告;课题验收后,需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研发成果进行公告。

各国家科技计划的管理办法中都明确要求实行公示制度,在遵守国家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对项目立项、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结果等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并逐步实现结题项目后评估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科技计划管理过程的信息公开,目前主体科技计划管理办法以及科技经费管理办法调整意见都已在网上全文公开,面向全体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科技日报》

“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 万钢要求把粮食科技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第一要务

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今天在京联合召开“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出席会议,会议由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主持。

万钢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粮食科技工作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总结了“十一五”工程实施的成效与经验,并对做好“十二五”粮食科技工作提出了5点要求。他指出,在当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市场供应趋紧,粮食安全形势异常紧张的背景下,必须认清“十二五”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全面系统部署粮食科技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粮食科技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第一要务;二是要突出科技创新,促进粮食丰产技术集成和大面积均衡增产;三是要强化粮食科技服务,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一线,组织实施好“百千万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在粮食主产省建立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四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强化粮食丰产科技基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作;五是增加粮食科技投入,逐步完善粮食科技稳定支持的长效机制。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陈传宏代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联合办公室作了“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工作报告。“十一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自2004年开始策划,2006年正式实施。5年来,工程充分发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政府引导和市场为主体有机结合,有力推动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工程实施突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立足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强化了攻关田、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一田三区”建设,工程实施涉及12个粮食主产省的251个县(市),占全国粮食主产区680个产粮大县的36.9%。通过工程实施,5年累计建立“三区”面积8.35亿亩、增产粮食4866万多吨,增产粮食占全国同期的17%以上,单产增加是全国平均的2.7倍;组装集成了180套具有区域特色的粮食作物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使核心区化肥利用率提高1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25%以上,灾害损失降低15%以上;创造了长江中下游单季稻亩产超900公斤、双季稻亩产超1325公斤,黄淮海地区小麦亩产超750公斤、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亩产超1700公斤的新纪录,为全国粮食大面积高产树立了典范,也为实现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张来武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各省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归纳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确保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部署,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具有相对系统的设计,为粮食7年连续丰收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三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技术创新和集成示范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项目实施的12个省共组装出180套具有区域特色、适合不同生产需求的粮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使核心示范技术真正在农业生产中得以突破;四是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积累了良好的方法与经验,孕育了新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加速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张来武强调,“十二五”期间,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目标更高,要求更严,任务更艰巨。要以科技为机芯,以政府行政力量和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机制为两翼,引入农村科技创业专项行动,通过“一机两翼”推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深入发展。要以提高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成果大面积推广,最终使农民增产又增收。要不断完善公益性推广服务、社会化创业服务、多元化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用新型工业化方式带动现代农业,以企业家的精神带动农民进入国内外市场,培育市场主体力量,提升农民收入。科技特派员通过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参与粮食丰产科技工作,定能为我国粮食丰产、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三化同步发挥出更大的贡献。

会上表彰了“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对“十二五”工程的实施进行了部署。黑龙江等9个省的领导在会上作了发言。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与13个实施省分别签署了“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协议。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将在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四川、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13个粮食主产省(区)继续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并以此为重点,全面、系统部署粮食科技工作。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科技日报》

美研究显示“双酚A”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更多危害

美国科学家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化工原料双酚A可能对健康有更多危害。

双酚A(BPA)也称为聚碳酸酯,用于饮料瓶、食品包装等多种塑料制品。它有类似激素的作用,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究竟如何,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由于担心双酚A对婴幼儿健康的损害,欧盟、加拿大、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禁止将双酚A用于婴儿奶瓶。

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研究人员认为,受激素调控的特征可能对双酚A之类的内分泌干扰素特别敏感。为了检验这一假设,他们将怀孕的拉布拉多白足鼠分成三组,分别喂食富含双酚A的食物、富含合成雌激素——乙炔雌二醇的食物,以及不含上述物质的普通食物。这样的喂食一直持续到哺乳期结束,随后给断奶的幼鼠喂食普通食物,并观察它们的行为。

结果显示,用富含双酚A的食物喂养的怀孕雌鼠,其雄性后代看起来正常,体内雄性激素水平也正常,但空间导航能力较差,在设计实验中很难学会迅速通过迷宫的办法。据认为,空间导航能力对雄鼠在野外扩展领地和求偶非常重要。此外,幼年时曾接触双酚A的雄鼠,成年后相对不受雌鼠欢迎,择偶的成功率大约只有普通雄鼠的一半。这一成果发表在27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研究人员表示,还不清楚双酚A对人体是否有类似的影响,但显然必须引起关注。

网易探索

新闻业的未来:咖啡馆模式又回来了

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传播方式给大众媒体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正透过这些表象日益凸显出来。未来的新闻行业将是什么样子?有趣的是,工业化、新科技让大众传媒如虎添翼,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自19世纪以来大众传媒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未来很可能会兜一个圈,新科技或将终结大众传媒的单向传播时代,传媒业将重新回到19世纪咖啡馆式的人人双向交流时代。

回归咖啡馆模式

三百年前,新闻的传播方式并未如现在这么发达,人们主要还是依赖口口相传获知信息。你可以在旅馆、咖啡馆见到各种小册子、新闻信札以及海报。“咖啡馆因为人多宽敞,尤其适合自由的信息交流,也更容易看到各种印刷材料。”一位观察家如是称。但是随着1833年第一份大众传播类报纸《纽约太阳报》的诞生,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宣告没落。《纽约太阳报》运用广告支撑发行的策略,让新闻的传播范围变得更广,广告主也能由此而面对更多的目标客户。当时美国大陆最畅销的报纸每天的发行量只有4500份,但《纽约太阳报》很快就超过了这一规模,达到每天发行1万5千份。后来的广播和电视,进一步把新闻从传统的“双向交流”模式转向一边倒的“单向传播”模式。这也导致新闻行业的集中化,几家公司控制了整个媒体传播的空间。

而现在,新闻行业正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回归传统的咖啡馆模式。互联网技术让新闻变得更加多元、更为互动和社会化。大众传媒出现之前的讨论式新闻传播方式正借由此而开始复活。这种变化,将对社会生态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不少国家,大众传媒仍然欣欣向荣。2005-2009年间,全球的报纸发行量上涨了6%。其中,主要的增长来自类似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在这里每天大约有1.1亿份报纸被销售一空。发达国家的情况却正好相反,读者对于报纸的依赖程度正在经历急速的下滑,报纸发行量连年下降。

西方社会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人们正在逐渐抛弃报纸和电视新闻,并转向其他各种各样新的新闻获取方式。其中最具冲击的,就是普通的民众正越来越参与到新闻的制作、分享、过滤、讨论和传播过程中来。Twitter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播报自己看到的情况。机密文件被数以千计的在线网友公布于众。可手机直播的国际新闻,已经在社交网络和电视媒体上同步播出。一位业余摄影师拍摄的日本地震画面,在YouTube上被点击播放了1500万次。

这些“大众消息源”的项目让读者和记者一起揭开事件的真相。社交网络帮助人们寻找、讨论并且和朋友们分享自己获知的消息。

正在改变媒体的并不仅仅是读者。Google、Facebook和Twitter等互联网信息公司正在成为新闻重要的来源。世界名流以及各国政要,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等在内,都已经直接采用社交网站更新信息;很多国家目前都在通过政府公开项目,向公众公开一些原始的统计数据。互联网也让人们能够看到全世界各地的报纸和电视频道:比如《卫报》,它原是一家英国本土报纸,但现在无论全球哪里,人们都能够通过网络在家中轻松看到它所报道的内容。互联网也提供了新的新闻来源,从一些个人博客到专业的新闻网站HuffingtonPost,这些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

互联网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比如维基解密所尝试的那样,它让匿名的消息来源者能够在上面发布完全机密的档案文件。新闻议程已经不再完全由一小部分新闻大亨或者像BBC这样的国家机构所掌控。

新的担忧和解决之道

从原则上来讲,人们都应该对此拍手称快。一个更加具有参与性和社会化的新闻环境,加上更加多元化的消息来源是一件好事,但也带来了一些担忧。

第一种担心是新闻正日益失去监督。平面媒体收入的减少正导致深度新闻调查的数量减少和质量的降低。实际上,《世界新闻报》被曝入侵用户的手机,这只是很传统的丑闻。好在互联网正在催生新型的问责制。越来越多的非营利机构,比如ProPublica,SunlightFoundation和维基解密,开始填补监管媒体滑坡留下的空白。这种新闻监督尚未成熟,但其活跃程度和现有经验已让人比较乐观。

第二种担忧是新闻偏见。在大众媒体时代,本地新闻大亨通常不得不保持相对的客观性,从而吸引更多读者和广告投放。但在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界里,偏见则似乎更容易吸引眼球,因此,保守派的美国有线新闻频道福克斯新闻所得利润超过了观点不那么尖锐的CNN和MSNBC的利润之和。这样一来,新闻的观点性越来越强:有些保守派美国人坚持认为奥巴马诞生在美国之外,另一些人则拒绝接受加税。

那该怎么办呢?新闻业的转变是已经是大势所趋,阻止其转变的行为注定会失败。不过个人可以采取措施消除这些担忧。作为新型新闻的生产者,他们可以恪守事实,保持信息来源的透明性。作为消费者,可以在口味方面更加广泛,但却不放低自己的标准。这场变革的确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但互联网时代这种嘈杂、多样、吵闹、争论、尖锐的新闻环境有很多地方值得庆祝。咖啡馆回来了。欢呼吧。

《南方都市报》

日本出现抗药性“超级淋病菌”

一个国际传染病专家团队报告说,他们在日本发现了一种新型淋病菌,这种名为H041的菌种对目前已知的所有抗生素具有抗药性。

研究人员当地时间7月11日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国际性传染疾病学会会议上发布了这一成果,大量实验室研究也证实了上述发现。

参与这一研究的芒努斯·乌内莫表示,多重抗药性淋病菌种的发现令人警惕,但这也是早已预见到的。

研究人员说,上世纪40年代抗生素用于治疗淋病以来,淋病菌的抗药性也逐渐加强,目前大多数淋病菌种都已能抵抗至少一种主要的抗生素。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也说,美国淋病细菌样本同样显示出新的抗药特性。

美国研究人员对2000年至2010年病菌样本的分析显示,淋病菌受抗生素药物的影响越来越小。

新发现的“超级淋病菌”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扩散到全球其他地区。

研究人员告诫说,在研发新药物之前,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药物还可以治疗。

《科技日报》

中国科技出版业“航母”起航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暨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今天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

刘延东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建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部署。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推进中央各部门出版社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成果,对于推动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刘延东强调,科技出版在传承科技成果、支撑科技创新、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和股份公司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注重企业属性、科技属性、文化属性相统一,尊重市场规律、科技规律、出版规律,不断提高引领社会风尚、生产精品力作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要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发挥行业带动示范作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拓扩大内需的新领域,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要坚持服务科技发展的根本宗旨,立足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前沿,及时归纳整理、有效传播创新成果和科学知识,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支持。要坚持改革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企业运营活力和综合竞争力。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和国际市场营销,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文化品牌,促进科技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科技文化影响力。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是以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为主体,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单位参股成立的。未来,该集团公司将陆续对中科院及其他中央部委拥有的科技出版资源进行整合,成为集图书、期刊、文献信息与服务、网络出版、进出口、印刷为一体的中国科技出版“航母”,属中央国有大型文化企业。

同时成立的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为基础,由中科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共同发起设立。作为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的核心企业,以其为上市主体,将采取融资、并购、重组等多种市场化手段,建成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国际化的国家大型出版传媒骨干企业。

《科技日报》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支撑

中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成果展启动仪式7月11日上午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成果展撰写了导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出席启动仪式,现场点击开通成果展网站。

温家宝在导语中指出,随着知识产权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知识产权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各国发展科技、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制定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立了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协调、符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形成了行政与司法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温家宝强调,“十二五”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对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坚决遏制部分领域和地区存在的侵权盗版、制售假冒产品现象。为适应这一形势和任务,国务院决定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6月,在全国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针对侵权假冒的重点内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采取有力措施,开展集中整治,查办大案要案,曝光违法违规企业,震慑违法犯罪分子,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温家宝指出,为展现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一贯立场和坚定决心,国务院批准举办这次专项行动成果展览。希望通过典型案例展示和正面宣传引导,进一步唤起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动员广大企业和公众支持并参与知识产权保护,从而形成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科学发展作出贡献。专项行动成果展是中央政府部门首次网上办展,由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26个成员单位联合主办,中国网络电视台承办。展览运用互联网平台及数字化表现手段,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表现形式,充分展示专项行动的成果,力求扩大展览效果,方便公众观展。展览共分为“部署专项行动”、“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制假售假”、“推动软件正版化”、“展望”五个部分,重点介绍了专项行动查处的典型案例,反映了专项行动的动员部署、政策措施和工作过程,展现了对建立保护知识产权长效机制的探索和实践。同时,展览设置“在线访谈”、“识假辨假”、“投诉指南”、“信息服务”、“相关视频”、“观众留言”等板块,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关信息服务。展览将持续三个月,期间将设立“省(区、市)部活动日”,邀请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省(区、市)政府负责人以及企业、专家代表等与网民在线互动。

展览设中文、英文两个版本,展览内容分发至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各大海外镜像站点,覆盖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等的190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日报》

调节人体内一种代谢酶有效控制葡萄糖浓度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赵世民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调节人体内一种名叫“PEPCK1”的代谢酶可有效控制葡萄糖浓度。该项成果为糖尿病干预与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并于9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细胞》杂志上。

赵世民介绍,科学家把人体内氨基酸等非葡萄糖营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叫做“糖异生”。正常情况下,人体会根据需要自动转换葡萄糖,而PEPCK1是控制人体细胞糖异生过程的关键酶。

据悉,上述研究不仅阐明了PEPCK1活性的分子调控机理,而且发现了人体内与PEPCK1相关的乙酰化酶、去乙酰化酶和泛素链接酶的重要功能,这一系列酶均可作为未来调节糖异生通路的药物蛋白靶标。也就是说,今后科学家可以通过药物改变人体内这一系列酶的活性来控制血液葡萄糖浓度的高低,进而有效防治糖尿病。

《科技日报》

我国高影响力科技论文数量近五年快速增长

关于我国科技论文的各项统计结果历来受到科技界广泛关注。近日,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项统计报告显示,“十—五”期间,我国科技论文总数大大增加,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速领先于G7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和意大利)。

统计分析显示,我国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七位。高被引论文是以10年为统计时间段,且被引用次数排在各学科前1%的论文。2010年统计的我国在2000~2010年间的高被引论文数达到5264篇,远高于1995~2005年间的1555篇,超过意大利排在世界第7位。美国、英国和德国分列前3位,论文数分别达56299篇、11904篇和11040篇,但均比1995~2005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法国、加拿大和日本排在4~6位。2005~2010年,我国高被引论文数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7.6%,高于我国SCI论文总数年均15.5%的增长率。

我国热点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六位。热点论文是指最近两年内发表且被引用次数排在各学科前0.1%的论文,反映了最新的科学突破和科学发现。2010年统计的全世界热点论文总数为1760篇。其中,我国热点论文数为132篇,排在第6位。美国热点论文数最多,为990篇,其次为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法国。

我国在世界三大名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九位。《科学》《自然》和《细胞》是国际公认的3个享有最高学术声誉的期刊(简称CNS)。2005—2010年,我国在CNS上发表论文数年均增速达到12.9%,超过所有G7国家。2010年,CNS共刊登论文5620篇。其中我国论文为145篇,比2005年增加了84%,排名超越意大利前进到第9位。美国仍居首位,论文数为2538篇,比2005年减少了161篇。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和日本分别排在第2—6位。

我国在世界各学科顶尖期刊发表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二位。世界各学科顶尖期刊是指各学科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根据汤森路透公司出版的《期刊引证报告》,2005年各学科顶尖期刊有157种,2010年达到173种。2010年,各学科顶尖期刊上的论文总数为55336篇。其中,我国论文数为5203篇,比2005年增加了3406篇,排名由2005年的第8位上升至第2位;美国论文数最多,为21296篇,仍排名第1;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依次排在第3—8位。2005—2010年间,我国顶尖期刊论文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3.3%,高于我国SCI论文总数的年均增长率。

《科技日报》

“天链一号02星”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7月11日23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二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2星”成功送入太空。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火箭点火升空约26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天链一号02星”是中国第二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它将与2008年发射的“天链一号01星”组网运行,为我国“神舟”飞船以及未来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建设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并将应用于我国即将于下半年实施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此外,还将为我国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服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为该卫星的主要用户。

承担此次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40次发射。

2008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天链一号01中继卫星”系统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将飞船的测控覆盖率从15%提高到50%左右,对保障航天员安全和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填补了我国天基测控与数据中继的空白。

《科技日报》

通用型流感疫苗有望研发成功

流感病毒每季都会发生变化,科研人员不得不研发不同的流感疫苗予以应对。但美国和荷兰研究人员称,他们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将两种抗体组合起来就有望研发通用型流感疫苗。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加州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和荷兰克鲁塞尔生物制药公司共同完成的,论文日前发表在新一期《科学快报》上。目前人们接种的流感疫苗是季节性的,首先要预测下个季节流感病毒的类型,才能生产特定的疫苗。其原因在于,常用的疫苗是由流感病毒外壳的血凝素蛋白制成,而流感病毒按血凝素蛋白类型如H1、H3、H7等分成不同的株系,由一种血凝素蛋白制成的疫苗对另一种病毒株系可能完全无效,这就给流感防治带来很大困难。美、荷两国研究人员说,早先他们检测已接种流感疫苗人群的血液,发现了一个名为CR6261的抗体。动物实验显示,这一抗体对近一半的流感病毒株系有效,其中包括H1N1等所有血凝素类型为H1的病毒。研究人员确认了CR6261抗体的三维分子结构,并发现,这一抗体能阻止病毒外壳的血凝素蛋白与细胞结合,阻断感染过程。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个名为CR8020的抗体。动物实验显示,这种抗体对H3和H7两个病毒株系有效。

《科技日报》

猜你喜欢

科技
点亮科技之光
科技向善
科技赋能未来
韦地科技
笔中“黑科技”
春之希望:期待未来科技之花开放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