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2011-04-1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中医院211200黄杏美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中医院(211200)黄杏美
急诊科作为医院工作的最前沿,是接受急诊患者及抢救重危患者的场所。急诊科的特点是: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躁。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灵敏,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假如护士在患者就诊和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危险[1]。为了能使急诊患者顺利就诊,保障其生命安全,避免发生医患冲突和医疗纠纷,保证护理安全,现总结笔者的急诊工作实践,浅谈急诊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2]。
1 常见的护理风险
1.1 护理业务技术水平低所致的风险 急诊科护理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岗位,就诊病人多,病种复杂,病情重且发展快,要求护士迅速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低年资护士是急诊护理队伍的主要力量,但由于欠缺临床经验,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心理素质较差等原因,导致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特别是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个别护士显得心理紧张,茫然失措,甚至静脉穿刺数次未能成功,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
1.2 护士的服务意识不强,责任心不足急诊科是一个服务性的窗口,急症科病人发病急,病情重,病人和家属通常会感到恐惧和紧张。如果护士服务意识不强,不热爱自己的专业,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服务不主动,不热情,不能耐心听取和回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不能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常常会导致病人的不信任和家属的不满,从而引发护理纠纷。
1.3 病人因素所致的风险 一方面,急症病人病情的复杂性、多样性,增加了护理的困难性,从而使护理风险增加;另一方面,病人可能出现一些意外事件,如躁动不安的病人可能发生坠床、撞伤等,有喉头痉挛、大量出血、呕吐的病人可能出现窒息。而急诊、重症病人在诊查运送过程中可能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等。再者,部分病人和护士不合作,甚至有的病人还出现违规冒险行为,如自杀、自残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性。
1.4 护患沟通不良所致的风险 病人看病前都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持有一个基本的期望值,但由于病人缺乏医学常识,不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期望过高,对疾病的认识与医务人员之间存在差异。如果医务人员不能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对病情交代不清或对病人和家属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视,在病情发生恶化时,极易激化矛盾,发生冲突。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高年资护士传、帮、带、教工作,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不断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定期考试,培训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使吸氧、吸痰、洗胃、心肺复苏等各种急救技术操作规范化,要求人人会使用抢救仪器。过硬的业务本领,是干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是搞好护理工作的核心,并可降低护理风险。
2.2 培养护士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性工作,具有高危险性,护士应加强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调整心态使生理、心理健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警觉性,从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服务好每一位患者,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2.3 加强巡视病人,密切观察病情 对躁动患者及时拉起护栏,给以适当约束,尽可能移去一切可以自伤和他伤的物品。危重患者,如大咯血呕吐时,一定要注意体位安置,头侧向一边,及时清理血液和呕吐物,床边备吸引器和相关用物。一旦出现窒息,应紧急吸引,保持气道畅通。危重患者及有潜在危险的患者,在检查和运送途中,一定要有医护人员陪护,并携带急救物品以便及时抢救。
3 小结
护理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护理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只有强化护士的防范风险意识,不断提高护士的自身能力和责任心,熟练护理技术,结合适宜的心理护理,才能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急诊急救的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