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常见鸭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1-04-13徐旭涛,王海英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12期
关键词:母鸭肉用蛋壳



几种常见鸭病的诊断与防治

徐旭涛 (山东省昌邑市龙池畜牧兽医管理站 261304)王海英 (昌邑市柳疃畜牧兽医管理站)

了解肉用种鸭产蛋期常出现的几种疾病,并做好防治工作,对提高肉用种鸭的经济效益十分有益,本文就此浅析如下:

1 脱肛

主要是种鸭输卵管或泄殖腔翻出肛门之外造成的一种疾患,初产或高产母鸭易发生此病。主要病因:产蛋母鸭饲养密度过大;母鸭过肥;母鸭开产后喂料量骤增;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母鸭过早或过晚开产;日粮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母鸭产蛋时的突然应激以及一些病理方面的因素如输卵管、泄殖腔炎症等。

治疗方法:重症母鸭大部分治愈后不良,没有治疗价值。发现脱肛母鸭,要立即隔离,及时治疗。症状较轻的母鸭可用温热的0.1%高锰酸钾液或2%~3%硼酸溶液将脱出物洗净,再热敷后托回去,3~4次/d,脱出物如有炎症,则涂上紫药水,并均匀地撒上消炎粉或土霉素粉,缓缓整复,反复进行,一般均可治愈。

2 产薄软壳蛋

种鸭产薄软壳蛋的主要原因有:(1)日粮中钙的含量不足,一般产蛋种鸭日摄取钙为9~10g,低于这个标准就会产薄软壳蛋。(2)饲料中维生素D3含量不足,维生素D3在种鸭新陈代谢过程中起到促进钙、磷吸收作用,若钙吸收不好,血钙不足,种鸭便产薄软壳蛋、畸形蛋。(3)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种鸭日粮中钙的需要量为3.6%~4%,有效磷为0.48%,磷在日粮中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钙磷的正常比例,导致种鸭对钙的吸收障碍而产薄软壳蛋。(4)产蛋期的应激,母鸭受到外来的惊吓,会使蛋壳质量下降,产薄软壳蛋。(5)随着种鸭到产蛋后期,尤其对于春天留种的鸭群,产蛋后期再加上夏季高温、产蛋量、蛋壳品质均有所下降,产薄软壳蛋也会增多。

防治措施:当薄软壳蛋比例增多时,可在日粮中逐步增加0.1%的钙,随时观察蛋壳厚度变化情况,如果壳的厚度增加,说明缺钙。如果蛋壳畸形增加,说明缺少维生素D3,应加以补充。检查日粮配方,及时调整钙磷的含量。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鸭舍环境安静,尽量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产蛋环境。

3 种鸭腿病

肉用种鸭在限饲过程中,腿病表现比较普遍,一般在60日龄开始发病,发病率7%~15%,但死亡率不高,在产蛋期也有发生,尤其是产蛋后期,腿病发病率10%左右,主要原因是:(1)细菌性疾病,尤其是葡萄球菌引起的关节炎、关节周围炎、滑膜炎以及关节周围结缔组织增生,使关节畸形。(2)钙磷缺乏及比例失调,是骨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爪变得易弯曲,跗关节肿大,蹲卧或跛行。(3)锌缺乏,引起跗关节肿大,骨骼发生一系列变化,同时种鸭羽毛尾部变红,日常管理中操作粗暴,抓鸭,接种疫苗、称重、大群应激时易造成鸭相互践踏以及外伤或跗关节受伤。(4)留种时公母比例失调(正常公母比例为1∶5.5),公鸭过多,相互啄斗,极易造成腿瘫,母鸭也会因不堪重负而发生腿瘫,尤其是体质较弱的、体型较小的母鸭。

防治措施:(1)对营养缺乏引起的腿部疾病,要保证日粮营养物质的质量,提高饲料维生素含量(高于标准20%~40%),矿物质(特别是钙高于标准15%~25%),特别是夏季高温期间以及种鸭产蛋后期。(2)加强饲养管理,以减少刮伤、碰伤等外伤机会,操作忌粗暴,避免大群发生应激反应。(3)随时掌握种蛋的受精率,观察大群公母鸭的交配情况,如公鸭过多,应及时淘汰,对受伤母鸭及时隔离。(4)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定期用0.01%百毒杀饮水消毒,对运动场要定期清理消毒,有条件时对饲料进行甲醛熏蒸。

4 种鸭腹水症

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为3%~4%,寒冷的冬季和早春季节发病率较高,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病鸭腹部膨大,腹部着地似企鹅状,用手触压有波动感,穿刺时有大量淡黄色液体流水。

(2011–07–16)

S858.32

B

1007-1733(2011)12-0065-01

猜你喜欢

母鸭肉用蛋壳
现代化养殖场肉用牛饲养管理要点解析
母野鸭
蛋壳变变变
神奇的小蛋壳
史上最难撩的四大星座
算蛋
The devoted mother
蛋壳与拱桥
季节和体重对肉用绵羊超数排卵的影响
肉用仔鸭的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