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气9封闭性断块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1-04-13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开发处山东东营257000
闫 斐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开发处,山东 东营257000)
刘卫芝,闫 森,张 勇,张金岗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山东东营257231)
孤气9封闭性断块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闫 斐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开发处,山东 东营257000)
刘卫芝,闫 森,张 勇,张金岗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山东东营257231)
孤气9封闭性断块采用蒸汽吞吐开发采收率低、采出程度低,在进行蒸汽驱评价可行前提下,开展了蒸汽驱优化射孔、配产配注、注采调配等配套技术研究。蒸汽驱实施后,注汽阶段增油0.76×104t,油汽比0.36,为孤岛油田热采稠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
封闭性断块;稠油;蒸汽驱
孤岛孤气9断块稠油油藏位于孤岛油田北部,由4条断层切割而成,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断阶区,含油面积0.6km2,地质储量256×104t。孤气9断块主力油层为Ng42、43小层,地面脱气原油粘度 (50℃时)为5800~27000mPa·s,油藏平均埋深-1227~-1336m,为一具有弱边底水的高孔、高渗、高泥质含量的构造-岩性稠油油藏。
1 蒸汽吞吐开发状况评价
孤气9断块1994年7月投产以来一直采用蒸汽吞吐开发,截至2008年1月有热采总井29口,开井13口,单元日产油水平43t,平均单井日产油能力3.3t,综合含水73.5%,平均动液面927.1m,累计产油30.4×104t,累计产水33.0×104t,采油速度0.70%,采出程度11.9%,累计注汽33.0×104t,累计油汽比0.92,是典型的 “双低”(低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单元。综合运用水驱特征曲线 (甲型)、注采法、产量递减法预测孤气9断块最终采收率为14.8%,为提高采收率,有必要探索蒸汽驱开发。
2 蒸汽驱可行性评价
对于适合注蒸汽开发的稠油油藏而言,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实质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阶段,但是并非所有的蒸汽吞吐油藏都适宜转蒸汽驱[1],需要从油藏参数和开发参数进行综合筛选。根据国际通用的蒸汽驱筛选标准[2],除原油粘度和油藏埋深偏高外,其余油藏地质参数对蒸汽驱均比较有利。
从孤气9断块 “三场”(压力场、温度场、剩余油饱和度场)分布状况来看:一是压力场分布状况,孤气9断块水体体积小,蒸汽吞吐累计亏空大 (60.0×104t)、地层压降高达6.2MPa,平均地层压力介于5.2~6.5MPa,满足油藏筛选标准。二是温度场分布状况,矿场实践证明孤气9断块蒸汽吞吐加热半径一般为80~150m,2005年孤北调整方案实施后孤气9断块井距为80~200m,单井吞吐能够建立井间热连通。三是剩余油饱和度场分布状况,2004年11月起对孤气9断块实施综合调整,新钻井12口,新井资料为剩余油饱和度场分析提供了充分证据。蒸汽吞吐后期主力层剩余油饱和度值高于50%,利于转蒸汽驱。
综合油藏地质参数、开发状况评价认为,孤气9断块实施蒸汽驱是可行的。
3 蒸汽驱配套技术研究
3.1 蒸汽驱优化射孔技术
研究思路是根据孤气9断块油层渗透率级差实际建立多油层蒸汽驱概念模型,平面上设计为反九点法井网且为均质,预测注汽井和受效井不同射孔组合下注汽井和受效井间蒸汽饱和度分布状况及蒸汽驱最终提高采收率状况,以实现蒸汽驱射孔优化。
对于多油层 (薄厚交替)模型,平面上选取1/4个200m×141m反九点井组模型,纵向上将薄层细分为2层,厚层细分为3层,薄层与厚层之间设一个隔层,纵向上总共6层,总网格数为10×10×6=600个。
多油层蒸汽驱射孔方式优化结果对于多油层 (薄厚交替)共优化出3种射孔方式:一是薄层、厚层处均避射上部;二是在薄层、厚层处均全部射开;三是在薄层处全射开、在厚层处避射上部。数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薄厚交替的多油层油藏,薄层全射开,厚层避射上部的射孔方式蒸汽波及范围最大,采出程度最高。
3.2 蒸汽驱配产配注技术
建立孤气9断块网格模型,对比不同井网方式下采收率状况,实现井网方式、注汽速度、注汽量分配及单井产液、采注比优化。
1)设计思路 利用现在的生产井网,先设计汽驱井网作为基础井网,然后依次进行注采比和注汽速度的优化,在确定上述参数的基础上,再进行布井方式和开采方式的优化。
2)单井产液和注汽量的分配原则 该次数模蒸汽驱阶段各单井均设置了不同的产液量,目的是使注入蒸汽沿各方向均衡推进,以期提高蒸汽驱波及面积,分配原则如下:注采量应尽量使注入蒸汽沿各方向均衡推进;确定各井注采关系,以注采井间控制体积为基础,综合考虑渗透率、井间热干扰、边角井及边水等因素的影响,并对其校正;根据数模优化得出的注采参数,分配单井注汽和采液量,并采取以单井组为基础,对多向受效井再叠加的原则。
3.3 蒸汽驱注采调配技术
蒸汽驱注采调配技术以保障蒸汽向各方向均衡推进,扩大蒸汽波及体积为目的,包括蒸汽驱前完善注采井网、蒸汽驱中根据储层非均质性及井距开展注采调配。蒸汽驱注采调配的主要原则:一是对位于高渗透条带的油井降低生产参数,控制液量,防止汽窜发生;二是对位于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油井进行酸化压裂,同时放大生产压差,提高蒸汽利用程度。
4 蒸汽驱配套技术应用效果
在蒸汽驱配套技术研究基础上于2008年5月对孤北1-更11井组和中9-更21井组开展蒸汽驱,井组日产油水平由汽驱前的25t上升至汽驱后的85t,综合含水由汽驱前的72.6%上升至汽驱后的56.8%,累计注汽35519t,汽驱阶段累计产油12927t,注汽阶段油汽比0.36,累计增油7605t,取得了显著效果。该断块采收率由汽驱前的14.8%上升至汽驱后的32.8%,提高采收率18个百分点,新增可采储量46.0×104t。
[1]王卓飞,黄景龙,王力兴,等.稠油油藏段塞蒸汽驱技术研究 [J].新疆石油地质,2001,22(4):16~20.
[2]岳清山,沈德煌.对蒸汽驱几个问题的探讨 [J].特种油气藏,1997,4(2):11~14.
TE357.44
A
1000-9752(2011)06-0310-02
2011-03-20
闫斐 (1979-),男,2002年西北大学毕业,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开发管理工作。
[编辑] 萧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