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2011-04-13马立峰
马立峰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初级中学 江苏 常州 213172)
“如何能让我的课堂充满智慧的火花,让我的课堂生机勃勃?”作为一名工作了十多年的化学教师,我在不断的思考。初三的学生刚接触化学这一学科,化学实验对他们来说充满了好奇,有着无比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我觉得要好好利用化学实验,做一个探究型的新教师。只有教师真正地探究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它使学生由“坐”着学科学,变为“做”着学科学。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同时“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营造宽松气氛,培养探究意识
科学探究主要指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的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封闭式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的合作、探究等活动,课堂中呈现的是师生、生生、生师互动的多元教学情景,首先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养成探究意识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我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视野拓展:空气成分的发现”,引导学生“模仿重现”或“挑战”拉瓦锡探究的过程,刺激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接不来由学生按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我又适时的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学生加以点拔,设置了如下问题:
①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实验前红磷为什么要装过量?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又说明了什么?
②红磷燃烧时止水夹没夹紧会怎样?红磷点燃后没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会怎样?
③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④为什么要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⑤实验装置漏气会怎样?
⑥实验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何性质?怎样证明?
⑦能否用其他药品如蜡烛、木炭、硫磺等代替红磷?为什么?
在上述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实验中存在的疑问也一一得到了解决。在这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和问题层层环生的设置下,学生大脑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激活,个性得以张扬,探究力得以培养。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是课堂中问题情境设置得以顺利实施的润滑剂。给学生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关键所在。
二、巧妙设计实验,培养探究欲望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由思到疑,再由疑到辩,化学课堂中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共入质疑、解疑境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真理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新形势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生的好奇心是形成探究欲望的一个重要因素。化学学科中神奇的实验变化和鲜活的实验现象能有效地激起思维的新刺激,引发学生注意力的迁移,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这一性质时,为了使学生头脑中能够建立起制约物质溶解的几个因素,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的探索性实验:①葡萄糖、面粉在水中溶解的对比实验;②碘在水、酒精中溶解的对比实验;③高锰酸钾在冷水、热水中的溶解对比实验。由此,学生很容易探索出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有关,同时还能得出:温度越高,固体物质溶解越快:温度越低,固体物质溶解速度越慢的结论。
三、灵活结合教材,培养探究能力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础载体。因此如何灵活运用教材对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利用好教材中“联想与启示”培养想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鼓励学生猜想。讲到硬水的软化时,联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烧水的锅炉为什么要经常清洗?如不及时清洗会有哪些后果?为什么不能用过量的酸去清洗?联想让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运用和迁移。
2.培养探究人格,激励探究志向。在教学中可依托课本为平台,根据教材中相关内容讲述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介绍当今世界化学科学研究前沿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化学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环保、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领悟到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而进行的多次实验探究,从而激励学生养成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志向和顽强的学习毅力。例如:初三教材中英国学家雷利通过多次实验,终于发现稀有气体中的氩气。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毅然回国开发和研制制碱工艺……探究品质和探究志向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多层面、多维度对学生开展和实施探究品质和探究志向的养成教育。
著名学者陶行知曾经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讲。”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探究实验的强化和训练,引领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探究,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在课堂实验中,要给学生留有“空白”和“开发区”,要让学生沿着知识的原点摸索知识的生长点,要让学生去探究、去创新,发展思维能力、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并进而逐渐养成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受到生命活力的涌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小明.化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