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隔药饼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2011-04-13詹明洁汪慧敏指导王樟连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医案针刺

詹明洁,汪慧敏,指导 王樟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针刺结合隔药饼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詹明洁,汪慧敏,指导 王樟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关键词】针刺;间接灸;子宫内膜异位症;医案

患者,女,39岁,就诊时述经期前后剖宫产切口瘢痕处疼痛11年左右。患者于剖宫产后2年发现瘢痕处有包块,经期变大变硬,伴疼痛,并呈渐进性加重,西医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想保守治疗却被告知>1 cm的腹壁包块药物效果不好,又拒绝用手术根治方法割除病灶,遂就诊于我院。患者腹部脐下7 cm有一长约11 cm横向切口,触诊时瘢痕左侧深部有一触痛性包块,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肤色正常。述瘢痕处疼痛时间贯穿经期前后半个多月,包块逐年增大。B超检查示腹壁内可见一个大小约4.0 cm×2.5 cm×1.8 cm的异常低回声,形状欠规则,边界尚清楚,肿块距皮下约1.5 cm。经期血清CA-125正常范围。

取天枢、丰隆、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血海穴,行平补平泻法后留针30 min。在病灶体表投射区放置药饼灸。取中药附子、皂角刺、三棱、五灵脂按5:1:1:1比例混合打粉末,用20%乙醇调制,压成直径5 cm、高1.5 cm药饼。上面放置清艾绒(约3 g),点燃后至药饼底部略有温热感,再将药饼灸放置于肿块处,每次至药饼冷却,约30 min。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通过1个疗程治疗,患者第2个月月经来时方觉疼痛,经后包块大小立即恢复到经前水平。继续治疗至3个疗程,疼痛时间明显缩短,只在经期1~3 d,肿块较前明显缩小。最近一次B超检查示腹壁内可见一个大小约1.6 cm ×1.1 cm的异常低回声,距体表约0.9 cm。经期血清CA-125正常范围。因患者为外地患者,就诊时间有限,疼痛缓解后,只在月经前来治疗2~3次。电话随访述,经期几乎没有明显疼痛,但是肿块未完全消失。

按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随着剖宫产率上升而升高。虽然恶变率比较低,但其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属中医学“癥瘕”范畴,多从“瘀”论治。《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有“瘀血流滞作癥,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气弱而不行。总有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癥日积而渐以成癥矣。”产后瘀血留积日久,活血化瘀是关键。又癥瘕多以寒凝肾虚为主,故需温经通络。腹壁包块内有褐色黏稠液体,故需软坚散结。针刺除有疏通经络、活血散结作用外,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刺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良性调节体内性激素水平,可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而药饼主要组成附子、皂角刺、三棱、五灵脂,可温阳散结、化瘀止痛。用20%乙醇调制,可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故隔药饼灸除一般灸治作用外,还能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发挥药理效应,使盆腔内气血循行,温中散寒,化瘀止痛,消散肿块。

【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1.04.253

文章编号:1005-0957(2011)04-0253-01

收稿日期2010-09-12

作者简介:詹明洁(1980 - ),女,2008级硕士生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异位症医案针刺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医案聊斋续篇 吐泻案
医案聊斋续篇 晨泄案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新加香薷饮医案6则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