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2011-04-13于洪波,仲伟锋
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以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经济效益高、改良土壤、调解生态等优点而为许多国家大面积种植,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紫花苜蓿种植可以有效促进畜牧业的向前推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1 营养价值高
紫花苜蓿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多年生豆科牧草,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粗纤维等,粗蛋白质含量约在20%,各种氨基酸含量约为6%,除甘氨酸外,其他几种氨基酸的含量均比玉米高,特别是赖氨酸含量是玉米的4倍多,组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均是玉米的2倍,色氨酸、光氨酸等比玉米高3倍,比大麦高1.7倍。同时,紫花苜蓿还含有叶黄素和维生素C、K、E、B和Ca、P等微量元素以及其他微生物活性物质,营养成分全面,且为各种家畜喜食。食用方法多样,可饲喂畜禽新鲜的青饲料,也可放牧利用,还可青贮或调制成干草作为冬春季节畜禽的补充饲料。目前已逐步形成完整的牧草生产、加工、贮藏技术产业链,可生产鲜草、干草、草粉、草块、颗粒料、青贮等。乳牛经过饲喂紫花苜蓿干草后可显著提高产奶量与乳脂率,而且紫花苜蓿干草所含的维生素E能控制牛奶香味的氧化;肉牛、羊通过饲喂紫花苜蓿干草可以提高肉的品质;而草粉可增强肉鸡体质,并使肉鸡皮肤、腿和喙呈现消费者所喜欢的黄色;饲喂蛋鸡草粉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蛋黄颜色也得以改善,蛋壳牢固度亦可增加,色泽更好,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种蛋的孵化率。紫花苜蓿纤维素为多物提供能量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幼畜肠道有益菌群繁殖,从而改善胃肠道发育、提高抗病力;也能通过刺激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增加食欲。
2 市场前景好
大力发展牧草产业已逐步成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而种草养畜以其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正在成为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牧草产业以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紫花苜蓿大面积种植不仅适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而且可以通过增加地面覆盖、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来阻止草原生态继续恶化,由于紫花苜蓿可以控制部分杂草生长,进而比其他作物减少施用农药,所以大面积种植紫花苜蓿也可以减轻农地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保障。我国每年粗蛋白饲料的需求量远大于传统饲料工业的供应量,粗蛋白饲料短缺问题的最终解决,主要取决于绿色饲料的提供。我国每年生产配合饲料6 000万t,以3%~5%的比例加入配合饲料,仅配合饲料每年需要苜蓿粉达180~300万t。粗略估算我国奶牛对苜蓿草的需求为每年480万t,肉牛、肉羊育肥需要苜蓿草2 300万t。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肉类消费量会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畜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对优质牧草饲料的需求即会逐渐加大。未来我国紫花苜蓿的种植将不断增长。
3 改良土壤
种植紫花苜蓿1年后,667m2的土地能积累干残体量达554.2 kg,等同于施用优质厩肥3 200 kg;种植三年的土地可积累干残体2 049 kg,相当于有机肥料施用了10 t。紫花苜蓿的根瘤可以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当年生紫花苜蓿可结合到土壤中的氮约35~305 kg·hm-2,比其他作物和天然草地高。种植紫花苜蓿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含量,可以改良土壤。
4 调解生态
保障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三项基本措施为种草、减畜和治沙。治沙固然可取,但投资多、难度大、见效慢;减畜更不可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畜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增加,且减畜也不利于农牧民脱贫致富;种草养畜是切实可行之路,直接解决草畜矛盾,最大限度地缓解畜牧业发展对草地的生态压力;而紫花苜蓿具有保持水土、减轻作物病虫害、防止环境污染等生态效应。紫花苜蓿与农作物合理轮作,可以减轻作物的病虫害,控制部分杂草生长,同时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改善土壤肥力,从而减少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施用量,防止潜在的环境污染,进一步改良土壤。另外,紫花苜蓿根深叶茂,大面积种植紫花苜蓿,尤其是多年生紫花苜蓿可以在地表形成良好的覆盖层,有效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地面,减轻雨水水流对地面直接的冲刷破坏力,并可以阻挡被冲刷的土粒,可以起到强有力的固土作用;同时其复杂的根系盘结,又可以保持土壤拥有良好的吸水力和渗水力,对保持水土显著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