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3例疗效观察

2011-04-13

山东医药 2011年23期
关键词:尿激酶肝素溶栓

(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病,尽快使闭塞血管再通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能改善血液动力学、阻止心肌梗死发展、改善患者预后[1]。静脉溶栓是治疗AMI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43例AMI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AMI患者86例,男60例,女26例;年龄(53.8±11.3)岁。诊断均符合薛冰等主编《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相关标准[1],梗死部位位于前壁40例、前间壁11例、下壁15例、广泛前壁13例、正后壁及下壁7例。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均常规予对症支持治疗及尿激酶15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min内滴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溶栓后6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2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

1.3 疗效评定 两组入院后即行心电监护,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肌酸磷酸激酶(CK)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功能NYHA分级恢复到0级,抬高的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心肌酶谱恢复正常为显著进步;心功能NYHA分级降低1级,心肌酶谱各指标水平下降为进步;仍有阵发性胸痛及胸闷,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Ⅳ级,有心源性休克,心电图示梗死面积扩大,ST段持续抬高,心脏超声示有室壁瘤等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著进步17例、进步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显著进步+进步)为76.7%,对照组显著进步9例、进步15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55.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AMI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坏死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或中断,导致其支配区心肌血供急剧减少而坏死。AMI发病突然、凶险、病死率高,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并发症[2]。

目前,静脉溶栓疗法是治疗AMI最常用的方法,其使患者早期病死率大幅度下降,生存率不断提高;基本原理是影响凝血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外源性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而纤溶酶具有很强的溶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能力,并可对抗纤溶酶抑制物的抑制作用,进而引起血浆纤溶激活状态,使血栓溶解[3]。常见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4]。尿激酶是一种类似胰蛋白酶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基本不具抗原性,半衰期为16~22min,可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可渗入到新鲜血栓块内部迅速产生纤溶作用,从而恢复冠状动脉血运、挽救濒死心肌[5]。尽管溶栓治疗可使大部分AMI患者血栓溶解、冠脉血运再通,但部分TIMIⅡ级再灌注患者及原梗死处严重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易再次形成血栓,溶栓成功后再闭塞率早期约8%、后期为10%~20%[6]。肝素是AMI溶栓后最常用的抗凝剂,已证实可降低病死率和再梗死率,但普通肝素用量过多可导致自发性出血,每次注射前需检测凝血时间,并禁止用于出血性和伴有凝血迟缓疾病的患者[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原因为低分子肝素具有下列特点:①相对分子质量小,有很强的抗Xa因子(FXa)作用,能抑制凝血酶激活及血小板聚集,减少暂时性血小板凝块转变为永久性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的发生率,并能改变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维持血液正常流动[8];②与血浆蛋白及各种细胞亲和力较低,可克服普通肝素的多种局限性;③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4倍,有更好的线性剂量反应曲线,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高,较少引起血小板减少或骨质疏松[9]。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AMI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1]薛冰.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248-249.

[2]Wu CH,Sung SH,Chang JC,et al.Subclavian artery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Ann Thorac Surg,2009,88(6):2036-2038.

[3]齐晓敏.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期心肌梗死疗效观察32 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67-68.

[4]陈倩.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52-53.

[5]Fu XX,Xiao WJ,Lu J,et al.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rombolysis therapy for 64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elevated ST segment[J].Chin J Integr Med,2009,15(6):462-465.

[6]魏文琦.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7-98.

[7]Xu CS,Liu WG.Clinical features in 65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went successful thrombolytic therapy po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Zhonghua Xin Xue Guan Bing Za Zhi,2008,36(6):531-535.

[8]黄君杏,甘爵民.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9例临床分析[J].内科,2009,4(5):712-713.

[9]Mizuta E,Takeda S,Sasaki N.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 patient with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successful treatment with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recanalization[J].Circ J,2005,69(8):1000-1002.

猜你喜欢

尿激酶肝素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