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发展养鹅业的初步探讨

2011-04-13任继武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鹅肉养鹅山西省

刘 源,任继武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山西汾阳032200)

我国养鹅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驯化养鹅最早、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时间可以追溯到3 100 a前[1-2]。鹅合群性强,适应性好,生长速度快,耐粗饲,产出投入比高,抗病能力较其他家禽强,特别适合我国国情,属节粮型草食家禽,宜于大力发展。《本草纲目》记载:“鹅肉甘平无毒,利五脏,止消渴。”由于鹅脂肪中的软脂酸含量高、呈流质,必需脂肪酸含量高,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鹅胴体中肌肉所占比例高达48%~50%[2]。除鹅肉外,鹅肝、鹅羽、鹅绒等也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鹅全身都是宝。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鹅肉成为现代人健康的首选食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促使我国养鹅业得到快速发展。山西省具有发展养鹅业的优越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养鹅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现就山西省发展养鹅业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 国内外发展养鹅业的经济潜势

1.1 国外鹅业市场需求对我国的影响

欧美国家习惯将鹅肝、鱼子酱和松露列为三大美味。鹅肥肝风味独特,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高,有利于降低血脂,防止形成粥样硬化,是法国的一道著名料理。鹅肥肝的生产是指在鹅饲养过程中添加特殊饲料填肥后,使肝质量达到普通鹅的5~10倍,并且加工需要特殊的工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一些国家新制定的《动物保护法》明令禁止对鹅填肥,使鹅肥肝生产量下降,这为我国肝用鹅的生产和出口创造了机遇。另外,我国年产羽绒及其制品的2/3出口创汇[3],例如俄罗斯、乌克兰等比较寒冷的国家和地区每年要从我国进口鹅羽绒及皮毛制品。可以说,鹅在国际市场上的经济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1.2 我国发展养鹅业的经济潜势

我国养鹅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养鹅最多的国家,养鹅总量占世界总量的85%以上[3]。2005年世界鹅肉总产量为235.01万t,而我国鹅肉总产量为217.25万t,占世界的92.44%[2]。我国在鹅产量、存栏量、屠宰量、羽绒及其制品的数量上一直为世界第一[3],且发展势头仍然强劲,这与人们消费意识的改变和国家对畜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关。我国鹅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上海、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鹅肉常常供不应求。随着人们消费绿色保健食品意识的增强,鹅的消费必将由南向北逐步扩展。此外,北方寒冷的冬季,为高产绒、大体型鹅的饲养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成为北方发展养鹅业的强有力支撑点。

2 山西发展养鹅业的地理区域优势

山西地处华北平原西部和黄土高原东部,位于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地形多样,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区域性气候差别明显,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及南北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为-4~14℃,无霜期为110~220 d,年平均降水量400~650mm。由于山西的特殊地形与气候条件,形成了西北部雁门关生态畜牧、东西两山(太行山、吕梁山的丘陵区)小杂粮与干果以及晋南无公害果菜3个农业优势发展区域[4],而这些区域均具有养鹅的良好条件。

气候干旱与水资源短缺不能成为限制山西鹅产业发展的因素。从全国来看,山西气候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是存在的,而从小范围来看,山西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来源地,山川河谷到处均有水流出现。鹅养殖需要一定的水源,但是,“无水不养鹅”的观念需要打破,在一定条件下,鹅完全可以旱养。单从养鹅需求上来看,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不存在。

鹅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0~23℃,超过25℃,鹅产蛋会急剧下降或停产,填饲鹅肥肝也受到限制,优质高档羽绒的生产能力下降。南方一年中超过25℃的时间累计多于6个月,山西超过25℃的时间仅3个月左右。相比之下,山西省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养鹅业。近几年山西的养鹅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潜力巨大,后劲十足。据调查,山西各地都存在散养鹅;在晋南、晋东南地区有数个龙头企业,但规模较小;在临汾等地曾举办过以鹅类为主的产品交易会。与其他禽类养殖相比,养鹅业规模小,户数少,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

位于山西省西北部的雁门关生态畜牧区生态环境脆弱,防风固沙的任务很艰巨。顺应雁门关地区发展畜牧业的大形势,该地区可以依托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养鹅业。鹅适应性好,生长速度快,耐粗饲,产出投入比高于牛、羊等其他家畜。充分利用该地区广袤的草原资源,并大力种植苜蓿、鹅冠草、黑麦草、苦荬菜等优质牧草养鹅,实行鹅业的产业化开发,可以实现更多的规模效益。晋东西两山(太行山、吕梁山的丘陵区)小杂粮与干果区、晋南无公害果菜产区可在保持传统果树优势的同时,发展鹅鸡混养,可利用鹅除草、鸡除虫,免去除草剂、除虫剂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生产出绿色食品,发展可持续零排放的立体循环与观光农业,一举多得[5]。

发展鹅产业符合山西省省情,不仅可以发展鹅-粪-沼气-农田-鹅的立体生态农业,也可发展鹅肉、鹅肝、鹅皮毛、鹅绒等,使之形成庞大的产业链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区域农业产业化规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3 山西省发展养鹅业的对策

3.1 加强政府引导力度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山西省发展养鹅业,适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有利于农民增收,政府应大力支持。在民间散养的基础上,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使之做大做强。通过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通过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形成鹅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最终带动整个山西鹅业全面发展,成为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3.2 加强鹅业科研投入和队伍建设

山西省从事畜牧研究的单位主要有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以及其他地方院校,其中,鹅业研究人员屈指可数,基本没有开展相关研究。相对于四川、江苏等养鹅大省,山西省鹅业科研实力薄弱。要大力发展鹅产业,就要制订科学研究计划,利用四川白鹅和莱茵鹅等外源优秀品种[6]来形成和完善当地品种的繁育体系,形成不同生态和环境条件下的养殖技术,延伸产业链。制定配套的饲养标准、免疫程序以及行业管理标准,掌握鹅业市场信息,这些都需要政府投资和鹅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参与。因此,山西发展养鹅业,应搞好与之相配套的鹅业科研队伍及人才的建设。

3.3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由于自然地理及风俗习惯,养鹅没有成为山西禽业的主打产业。大多数的养殖户是小规模散养,随意引种,不分肉用、蛋用、还是羽用,随意混养,缺乏科学、系统的饲养管理模式。刘乃安[3]的研究表明,进行鹅的杂交繁育,建立新品种繁育体系及优良品种的提纯复壮,比本地鹅提高经济效益30%以上。制订科学的防疫计划,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因此,在加强鹅业科研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提高鹅的饲养管理水平,保证鹅产品的质量,有利于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3.4 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目前,山西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万个,数量名列全国前茅。由专业大户、龙头企业、技术能手这些具备市场参与能力的主体牵头,农民自愿加入,进行民主化管理。在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还没有发现鹅业组织。山西养鹅业发展滞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因此,山西养鹅业需要发挥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可采取“龙头公司+行业组织+农户”的模式,壮大山西省鹅产业。

3.5 延伸产业化链条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7-8]。

目前,山西省除晋南等少数地区的龙头企业生产规模较大的鹅肉和鹅绒外,其他地区只存在农民的小户散养,更提不上分解鹅的深加工。据调查,10周龄的鹅体质量4 kg,每只可获纯利润14~18元,而如果将整只鹅分割加工,鹅肉、肥肝、羽绒等产品总值达70元[9-10]。此外,鹅血具有抗癌的作用,鹅骨粉也是重要的磷、钙来源。因此,强化产业链条就是强化产业链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以农业行业协会为核心,沟通销售终端与生产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鹅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强化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利用国家对农业的“绿箱政策”支持,全面实施绿色鹅产品认证体系,包括产品的15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GMP(良好操作规范)、15014000(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等认证工作,提早为突破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市场作铺垫。

综上所述,山西养鹅业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势。目前,山西鹅产业在家禽中所占的比重较低,这说明养鹅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应放眼国内外市场,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山西养鹅业,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名优特鹅产品。依托农业地理区域优势,由政府引导,依靠农业人才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扩大产业链,培育农业经济中的新增长点,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并以科学的决策,优化畜牧业内部产业结构,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实现山西鹅产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 张响英,唐现文.我国种鹅的育种现状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11-10513.

[2] 朱士仁,黄炎坤,李克,等.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鹅业生产[J].河南农业科学,2000(6):31-32.

[3] 刘乃安.吉林省鹅业经济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7.

[4] 李晓飞.山西省农业优势产业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5] 尉亚妮.谈谈果园养鹅[J].山西农业,2006(19):37.

[6] 王日君,段修军,董飚,等.四川白鹅与莱茵鹅遗传多态性的比较[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17-120.

[7] 邓蓉.中国肉禽产业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

[8] 方天堃.畜牧业经济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9] 张永江,张福国,曲海玲.吉林省养鹅业的探讨[J].吉林畜牧兽医,2002(9):27-30.

[10] 刘乃安,郭庆海.吉林省鹅业经济发展探讨[J].中国家禽,2007,29(4):47-50.

猜你喜欢

鹅肉养鹅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林下养鹅的特点和生态养殖技术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鹅肉怎么吃才营养
均匀试验优化控制腌制鹅肉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鹅肉怎么吃才营养
养鹅失误失败教训100例
鹅肉不是谁都能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