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说明汉英翻译中评价意义的传递

2011-04-13□徐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汉英译者态度

□徐 燕

食品说明汉英翻译中评价意义的传递

□徐 燕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食品说明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并吸引读者,汉英翻译时译者应在表达信息的同时重视评价意义的恰当传递。通过考虑原文内容、目的语读者期待和食品本身实际三个方面,译者可以采用强化、弱化或简化三种方式对原文的评价意义进行调节,更好地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食品说明;汉英翻译;评价意义

如今,我国很多产品都在其包装上配了汉英双语说明。食品说明汉英翻译属于应用翻译的研究范畴,目前成果仍较有限。翻译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不同于写作,译者始终要以原文为蓝本来创作译文,因此我们必须肯定原文的重要地位。生活中我们也发现许多成功的译作存在“不忠实”现象,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解析了这些现象,并赞同忠实并非衡量应用翻译质量的最高标准。本文将尝试从语言评价意义的角度探讨食品说明汉英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文态度、译文态度和译者态度三者的关系,如何在忠实与不忠实之间找到平衡。

一、原文态度、译文态度与译者态度的讨论

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有三个元功能 即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涉及的是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与他人沟通、建立人际关系,如何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或用语言表达对世间事物的看法和评价。评价意义是人际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Evaluation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the indication of whether the speaker thinks that something(a person,thing,action,event,situation,idea,etc.)is good or bad”(Thompson 2000:65).食品说明中富含积极评价词汇,译者在翻译时也应该高度重视这些表达,认真考虑译文中积极评价意义的传递。张美芳 (2002)认为译者对原文中评价意义的理解以及在译文中的表达,往往带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因而有时会产生“不忠实”于原文的译作。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即原作者与译者的,,评价标度一致;原作者与译者的评价标度不一致;译者增加原著没有的评价意义;译者减去原著的评价意义。陈明瑶 (2007)针对新闻语篇的态度资源进行了讨论,她认为既是翻译,就必须尊重原文及原作者的态度与价值观。译者不仅应忠实原文的内容、态度、风格,更应在两种语言、两种价值观不相容时借助翻译的变通手段,传递原文的态度与评价。变通手段是以忠实原语篇为前提的。

对于食品说明这一特定的文本类型,翻译过程中原文态度、译文态度和译者态度应该如何处理呢?译者是否应该忠实于原文的评价意义呢?应用翻译特有的信息性、诱导性和匿名性功能特征,决定了提供信息和感化受众是这类体裁翻译的主要目的,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往往要服从于译文的需要,服从于译文的交际功能和目的 (贾文波,2007)。食品说明的目的在于向读者即潜在的消费者提供信息,促使他们购买,语篇本身并不署名,因此同时具有信息性、诱导性和匿名性。汉语食品说明尽管没有固定格式,但一些常用句式已基本形成一定的套路,例如“实为居家旅行必备佳品”,“馈赠亲友的理想佳品”等。此外,一些褒义词例如“健康”、“现代”、“优质”、“老少皆宜”等出现频率非常高。原文作者以汉语读者为中心选择了这些词句,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起到了很好的诱导作用。

汉语食品说明主要照顾了原文读者的评价标度,缺乏作者个性,是一定文化体系的产物。将汉语食品说明译为英文,其目的同样是提供信息和感化受众,只是服务对象变成了英语读者。随着读者群的变化,翻译过程中原文态度并非是译文态度绝对的参照标准。译者要考虑的是在有效传达信息的同时,如何向读者传递恰当的积极评价意义以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鉴于汉英语言文化的区别,在表达方式上必须作出一些调整。但是,译者必须牢记应该以原文为基础,译文读者为中心,同时参照食品本身的实际情况,在译文中恰当地传递积极评价意义以实现影响读者购买的目的,既不能盲目照搬原文,也不能随意增减改变原文的评价意义。

二、译例分析:食品说明汉英翻译中评价意义的传递

在食品说明汉英翻译过程中适当调节评价意义是必要的,译者需要权衡原文内容,目的语读者期待和食品本身实际三个方面。下文将通过译例分析,具体探讨强化、简化和弱化原文评价意义这三种方法。

1.强化原文的评价意义,进一步吸引目的语读者

(1)明确原文的评价意义。评价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有一些评价是通过具有明显评价意义的语词来表达的,而另一些评价是通过非评价语词间接表达的 (刘世铸,2007)。食品说明中有些词汇在提供信息的同时,间接传达了积极的评价意义,原文读者往往可以领会,但直译为英文后就丧失了原有的积极评价。如例1:原文:本品采用东北优质黄玉米精加工而成。(隆迪黄玉米羹)原译:This product is made of the high quality yellow corn of the Northeast with the fine process.改译:This product is processed from selected corn of Northeast China,where the soil is most fertile and productive.原文介绍了食品原料,除了较明显的褒义词外,“东北”一词也隐含了积极的评价,因为大多中国读者熟知我国东北地区土地肥沃,自然对该食品产生好感。原译文把“东北”直译为“the Northeast”,虽向英语读者传达了产地信息,却丧失了积极评价。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采用补充信息的方法向英语读者简要介绍东北地区,从而明确表达原文隐含的积极评价意义,更易于吸引消费者。

(2)增加原文的评价意义。食品说明原文有时会省去一些中国读者熟知的信息,这对英语读者造成了信息缺失,译者必须把这部分信息补全,而补充信息中可以向读者传递积极的评价意义,使译文的积极评价得以增强。例2:原文:本品结合四川特有的传统风味研发而成。(香辣金针菇)原译:It i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special traditional flavors of Sichuan.改译:Spicy and tasty,it provides you the unique flavor of Sichuan food.原文说明了该食品为四川风味,中国读者马上就会联想到又香又辣的口感。但是原译文中“Sichuan”一词却显得单薄,很多英语读者可能对四川地区并不了解,他们得到的信息仅仅是中国某一地方口味食品。译者不妨通过增译spicy and tasty直观的描述该食品的口感。改译后在文字上看似不忠实于原文,但是符合川味食品的实际,既能有效传达原文信息使读者得到具体的感知,又有助于吸引读者并促使他们购买,可以有效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

2.弱化原文的评价意义,避免失信于目的语读者

(1)降调处理夸大表达。一些汉语食品说明会使用较为夸张的表达吸引消费者,虽然起到了诱导作用,但若不符合产品实际,直译为英语会显得言过其实,反而失信于读者。例3:原文:是您在品饮咖啡时不可缺少的咖啡点心。(怡然咖啡酥)。原译:An essential companion for coffee drinking refreshment.改译:A great/perfect companion for your coffee.例3中原文是一则点心说明的结尾句,“不可缺少”明确表达了高度的积极评价。原译文选用了“essential”,意为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语义上忠实于原文,但是对于该食品而言显得不切实际。咖啡点心属于休闲食品,可以使品饮咖啡变得更加令人享受,但并不是必需的食品。译者不妨降低原文的评价力度,改用“great”或“perfect”表达对该食品的积极评价,读起来轻松自然,易于读者接受。

(2)删除不当表达。例4:原文:富含多种维生素,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健康,也是科学饮食馈赠亲友的理想佳品。(“我家粗粮”面条)。原译:Containing a variety of vitamin,it especially suit middle-aged and old people to eat.It might be a perfect food of the sound meals,also it might be the fine gift.改译:Rich in a variety of vitamins,it makes a nourishing and wholesome food for all ages.例4摘自于一则面条说明,原文指出“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健康”,这虽符合人们崇尚健康的心理,但没有人喜欢被归为“老年”这一群体,因而该句并没有很好地传达积极评价意义。而且面条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普通食品,没有必要把消费者范围缩小,故该句不必全部译出,只需要留健康食品这一信息。此外,该种简易包装的面条并不适合作为走亲访友的礼物,“馈赠亲友”只是一种惯用表达,并不含有实际信息,也没有必要在译文中保留。

(3)简化原文的评价意义,便于目的语读者接受。汉语食品说明中常见一些结构工整的表达,以三字短语和四字短语居多,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汉语读者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但是这种富有节奏感的形式却给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若译者拘泥于原文逐字翻译,可能会造成信息堆砌,译文也丧失了形式美,过多的褒义词反而会使目的语读者对于积极评价意义的接受大打折扣。

①整合重复表达。例5:原文:宣莲色白芳香,颗大粒圆,肉厚饱满,质酥不糊,食而无渣,味道甘美。 (宣莲)。原译:Xuan Lotus is white in color and aroma,the pulp is plump,the plasmid is crisp without dregs.The flavor issweet.改译:Xuan Lotus Seeds are white and full,aromatic and sweet,crisp and delicious.原文连续使用了六个四字表达,结构整齐,短短一句话从颜色、香味、外形和口感四个角度介绍了宣莲。原译文逐字翻译,基本传达了原文的信息,但是形式拖沓,丧失了美感,不吸引读者。这种情况下,译者无需拘泥于原文的语言顺序,可以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重新排列,在表达信息充分恰当的同时尽量兼顾语言的形式美。首先,译者应该对原文进行认真分析,六个四字表达从不同角度介绍宣莲,且有信息重复;其次,为了使表达简洁明了,译者可以确定该食品名为句子主语,将主要信息在表语中一一列出;第三,对照原文信息进行词汇的选择对应。“色白芳香”表达了颜色和香味两种信息,“颗大粒圆”和“肉厚饱满”传递的信息基本一致,可以用一个形容词full来表达,“质酥不糊”和“食而无渣”信息也是一致的,可以用crisp来表达。为了兼顾语言的形式美,译者可以适当调整信息顺序,用几个“adj.and adj.”结构并列表达。修改译文整合了重复表达,虽然相对降低了原文的评价意义,但更有效地传递了主要信息,更易于目的语读者接受。

②删减冗余表达。汉语食品说明中有的句子会连续使用一些褒义的修饰词,以一种高度肯定的态度来影响消费者,这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也为中文读者所接受。但是,如果译者把这些词汇与食品本身一一对照,会发现其中一些可能并没有传达产品的实质信息,这种情况常见于结尾句。许多不同种类的食品,其说明的结尾句在表达上却大同小异,作用往往只是向读者表达一种积极的评价意义。这些词汇如果在译文中逐个译出,很可能会显得繁琐甚至杂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例6:原文:是一种理想的升级换代休闲旅游之雅食。(天荷桂花莲子藕粉)原译:It is an ideal and elegant food upgraded and renewed for leisure and tour.改译:It is an ideal snack in everyday life.原文是一则藕粉说明的结尾句,短短一句话中含有丰富的积极评价词汇,是食品说明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原译文在语言上看似忠实却显累赘,达不到吸引消费者的预期目的。藕粉是中国传统小吃,原文中“升级换代”较笼统地说明了品质的提升,信息内容不具体,写于结尾句中对于英语读者意义不大,可以删去。“休闲旅游”是中文惯用表达,可突出食用方便的特点,翻译时不妨把范围扩大到日常生活,译为“everyday life”。“雅食”也是食品说明中的常见表达,“雅”意为美好和高尚,较为书面化,没有实际意义,也没有必要译出,只需明确说明该食品是一种日常小吃,将“food”的范围缩小为“snack”。修改译文并没有造成原文信息的缺失,简单明了地说明了该藕粉是日常生活中的理想点心,易于英语读者接受。

三、结语

为了实现食品说明的预期目的,基于其信息性、诱导性和匿名性三大特点,译者应该在翻译时适当地调节评价意义。但是,评价意义的调节并不是任意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权衡三个方面,即原文内容,目的语读者期待,食品本身实际情况。食品说明汉语原文是翻译的信息源,译者必须先认真分析原文,对照产品实际整理出其传递的主要信息。在这个基础上,译者用恰当的语言传递这些主要信息,在表达信息的同时兼顾积极评价意义的传递。根据译文读者的期待,译者可以相应地对积极评价意义采取强化,弱化或简化的处理方法,恰当地传达积极评价意义,帮助译文顺利实现预期功能。

[1] 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陈明瑶.新闻语篇态度资源的评价性分析及其翻译[J].上海翻译,2007,(1).

[3]贾文波.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 [J].上海翻译,2007,(2).

[4]刘世铸.评价的语言学特征 [J].山东外语教学,2007,(3).

[5]张美芳.语言的评价意义与译者的价值取向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

The Conveyance of Appraisal in C-E Translation of Food Introductions

Xu Ya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Hangzhou,Zhejiang,310018)

Food introductions aim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attract readers,so translato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veyance of apprais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 in C -E translation.Taking content of original texts,expectations of target readers and factual information of food into consideration,translators can adjust appraisal by strengthening,weakening or simplifying the original one so as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functions of target texts.

food introductions;C-E translation;appraisal

G642

A

1008—8350(2011)02—0064—03

本文责编 安春娥

2010—11—05

徐 燕 (1982—),女,浙江永康人,浙江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汉英译者态度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