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报专业特色建设的困难与对策
2011-04-13张建荣
□张建荣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杂志社,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试论学报专业特色建设的困难与对策
□张建荣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杂志社,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专业特色是衡量学报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学报普遍缺乏专业特色已是不争的事实,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制约了学报的影响力。学报专业特色的建设确实存在很多困难,应该采取积极对策,努力将学报打造成专业特色明显的品牌学报。
学报;专业特色;困难;对策
没有专业特色的学报必定缺乏生命力。专业特色是衡量学报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专业特色是学报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学报应在不断提高学术水准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学报专业特色的建设。目前高校学报普遍缺乏专业特色已是不争的事实,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制约了学报的影响力,有损学报作为信息载体的社会价值。作为纯学术理论性刊物的学报,本身就受众有限,如果再无专业特色,更是曲高和寡。当然,学报专业特色的建设确实存在很多困难,需要采取积极对策,克服困难,探索特色化建设的途径,努力将学报打造成专业特色明显的品牌学报。
一、学报专业特色建设的困难
一校一刊的学报格局和对主办高校人、财、物等方面的依赖性,是摆在学报专业特色建设道路上的主要困难。
一校一刊的学报格局。高校学报是高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这是根据最原始的定义,学报形成了“一校一刊”,甚至一校多刊的“校自为战”的封闭办刊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学报的内向性,各学报之间联系不多,谈不上什么优势互补。没有雄厚的科研力量、稳定的作者队伍,要形成专业特色绝非易事,这是限制学报专业特色建设的外部环境。而世界各国很少有以一个高校为主办单位出版多学科综合性学报的情况。
人、财、物的依赖性。学报的人、财、物全部依靠主办高校,这种依赖性直接导致学报在高校的定位:完全的服务园地。本校来稿不论专业、学科,甚至质量,都没优先考虑;校外来稿则尽量少发,甚至不发。其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校内稿件大多投向本校学报,造成学报栏目繁多、内容庞杂而且极不稳定;二是限量采用外稿,在校内又难于组织稳定充足的稿源,形不成专业优势、特色。这种情况在广播电视大学等成人高校学报尤其突出。学报固然应当服务于主办高校的教学科研成果,但作为一个学术理论刊物,它同时担负着把高校成果推向社会广为运用的重任。单纯强调学报的内向性、服务性,势必给学报特色建设带来极大困难。
二、学报特色建设的对策
学报专业特色建设,需要编辑具有创新意识、编辑策划并且走“学者化”道路;需要建设“双师型”编辑队伍、设置特色栏目、围绕特色征集稿件、建立开放型编委会。
编辑需要创新意识。专业特色建设需要学报编辑具有求新、求异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人们常说编辑是“为人作嫁”者,优秀编辑应当是设计师式的“作嫁”者。这就要求强化编辑的创新意识,切实改变“编辑匠”式的工作方式,才可能改变缝缝补补、修修改改拼凑成一本书的僵化模式,从而着力于研究学术动态,比较分析各家之长短,挖掘学科专业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切入点,精心组织稿源,形成自身特色。
需要编辑策划。学报专业特色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属于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和精心策划。编辑策划以自身具体的编辑过程为基础,上承作者的文化创造活动,下启读者的再创造接受过程,同时融入编辑意图。具体而言,在学报专业特色的形成过程中,编辑策划需要重视的三个环节是:一是读者策划。读者最关注学报,读者对学报是否具有特色最有发言权。怎样引导读者接受编者的意图,认可学报的特色,正是读者策划所要完成的任务。二是对专业方向的定位和栏目设置的选择。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专业特色建设成败的因素是定位准确和栏目设置的是否恰当。三是作者策划,主要是对作者的考察和选定。一个选题能否成功,作者策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求编辑走“学者化”道路。学报的一切目标都是通过编辑实现的。学报专业特色建设,最终还要取决于编辑的学识功底。要在为数众多的学报当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它是一个不断探索,日积月累的过程。学报专业特色建设固然需要灵感,但灵感的产生恰恰是踏实求学,惮精竭虑,不断积累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编辑能力的高低、学术造诣的深浅和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对编辑学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都将直接影响学报专业特色的建设。所以,编辑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提高,才能担负起建设学报专业特色的重任,也就是说编辑走“学者化”道路,才能满足学报专业特色建设对编辑素质的基本要求。
建设双师型编辑队伍。专业特色是质量的体现但并不等于质量。学报质量的保证需要各个环节、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编辑的责任重大。编辑首先应该是杂家,然后要努力成为专家,编辑应有一个主要专业方向,并融会贯通多门学科。编辑工作的本质说到底是在不断选择,而选择的核心是前沿性选择,只有立足于科学前沿,才能准确地发现并选择具有科学价值的稿件。因此,编辑首先需要了解科学前沿动态、紧跟科技发展和编辑出版的形势。对于广播电视大学这样的成人高校,学报编辑应熟悉本系统的开放教育基础理论,专业发展方向,才能保证特色栏目的质量。因此,笔者认为,成人高校学报编辑应努力成为双师型编辑。编辑应该掌握管理新理念和科技新技术,才能从众多稿件中遴选出具有最新科技含量的好稿子,而双师型、强阵容的编辑队伍,是学报特色建设的基础。
特色栏目的设置。“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就更没有希望了”。这是出版家邹韬奋关于刊物特色的至理名言。他把刊物特色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到生存的高度。所以,作为学术刊物的学报应特别重视专业特色的建设。比如,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应该开设研究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电大服务学习化社会、电大服务“三农”等类型的特色栏目,形成以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为重点的学术氛围。电大学报应该结合所办专业性质,突出技术应用性,创办特色栏目,这些栏目应该特色鲜明且独树一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几乎所有学报都设有教育教学栏目,笔者认为,电大学报应开设“开放教育理论与实践”栏目,并作为特色栏目,及时将最新成果刊发出来,以指导办学实践。从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与普通高校相比,广播电视大学确实存在很大差距,但在开放教育上大有文章可做。电大学报大量发表开放教育论文完全符合电大的办学特色,也增强了电大学报的特色。
围绕特色征集稿件。学报要围绕主办院校的特色征集稿件。电大学报就要围绕电大开放教育观念转变、体制改革,教学体系、课程改革等征集稿件,开设特色栏目。总之,只要充分体现电大学科建设特色,能让读者了解开放教育、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展,又能提供专业知识积累的文章,都属于学报征集的特色稿件范围。
建立开放型编委会。电大等成人高校的学报编委会成员,大多是各部门负责人,虽然能胜任把握学报的办刊宗旨,使学报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但在学术研究深度和广度、高新技术发展动态把握、学术发展视野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根据主办院校特点,应考虑调整编委会成员,从其他有关高校及科研院所聘请学术精英,组成阵容强大、学风严谨、学术造诣精深的学报编委会,以促进学报专业特色建设和学术水平的提升。
三、结束语
专业特色是学报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学报应积极探索专业特色建设的路径。学报专业特色的建设确实存在很多困难,需要采取积极对策,努力将学报打造成专业特色明显的品牌学报。
[1]刘自俭,胡 菲,田振东.高职高专学报:历史·现状·未来 [J].编辑学报,2004,(3).
[2]杨荣星.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探索高校学报的创新路径[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3]伊人凤.浅谈高职学报特色定位与编辑创造[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2).
On the Difficulties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in College Journals and Countermeasures
Zhang Jianrong
(Inner Mongolia TV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010011)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exes of 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journal.At present,that journal lacks of professional feature generally has been indisputable fact,and the most direct outcome is to restrict the influence of journal.There exist a lot of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of journal,so we should adopt the positive countermeasure to make a journal brand with prominent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journal;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difficulties;countermeasures
G728
A
1008—8350(2011)02—0101—02
本文责编 安春娥
2010—12—19
张建荣 (1965—),女,内蒙古锡盟人,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杂志社,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