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报告
2011-04-13郭建华王元元高艳山东省胶州市畜牧兽医局266300
郭建华 王元元 高艳 (山东省胶州市畜牧兽医局 266300)
一起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报告
郭建华 王元元 高艳 (山东省胶州市畜牧兽医局 266300)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多发性传染病,该病原菌普遍存在于家禽的消化道和饲养场的周围环境中,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当饲养管理不善、鸡舍环境卫生条件差和各种应激因素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肉用仔鸡最易感,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仔鸡大量死亡。
1 发病情况
2010年12月下旬,烟台胶州市某鸡场饲养一批3250羽32d的三黄鸡发病。畜主看到病鸡表现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以为是感冒或慢性呼吸道病,用泰乐菌素原粉5g加水10kg饮水治疗3d,但疫情没有得到控制,病鸡数反而增加,并陆续出现病鸡死亡,共死亡37羽。
2 临床症状
病鸡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和饮水减少或废绝,两翅下垂、缩颈、拉白色稀粪、肛门周围被污染,产蛋率直线下降,7d内由正常的84.6%下降到12.8%,而且产畸形蛋,病鸡最后头、颈、腿抽搐而死。
3 病理变化
挑取濒死鸡16只进行剖检,均表现肝脏肿大,呈暗红色,质脆呈软泥状、脾脏肿大、小肠肿胀臌气,且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肠黏膜上有粉红粘液。肝脏表面或心包膜上有纤维样伪膜,卵泡变性,局部或整个卵泡呈褐色或黑褐色,多数卵泡破裂,腹腔内充满卵黄液。其它脏器无明显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
4 实验室检查
4.1 涂片、镜检 无菌取病(死)鸡肝、脾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到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4.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病鸡的肝、脾组织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经37℃、24h培养后长出半透明的砖红色菌落,挑取菌落涂片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
4.3 生化试验取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结果该分离菌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产生硫化氢,不分解尿素,甲基红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4.4 药敏试验按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得该菌对盐酸环丙沙星、氟苯尼考高敏;对庆大霉素、强力霉素中敏;对泰乐菌素、链霉素、四环素不敏感。
5 确诊
由以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试验室诊断,确诊该鸡场发生的是大肠杆菌病。
6 防治
6.1 改善饲养管理 应从种鸡的管理入手,在种蛋入孵前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在育雏期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要及时分群,切忌不可密度过大和通风不良。
6.2 加强卫生管理 应加强对粪便的处理及鸡舍空气的消毒与净化,每天清除粪便有效地清扫鸡舍,带鸡喷雾消毒。定期清洗水箱和供水管道,饮水器每天至少要洗刷1次。
6.3 控制其它疾病的暴发 目前很多疾病可导致大肠杆菌病的继发或混合感染,如鸡沙门氏菌病、霉形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新城疫等。应制定合适防疫程序并认真实施,尽可能防止其它疾病的发生,可间接预防和减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6.4 药物治疗 采用大肠埃希菌敏感药物对发病鸡进行治疗。由于大肠埃希菌不断产生耐药性,要作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免用药无效。经过采取上述措施,鸡群采食量逐渐增加,腹泻逐渐停止,1周后基本恢复正常。
(2011–06–14)
S858.31
B
1007-1733(2011)10-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