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出血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2011-04-13王晴山东省海阳市畜牧兽医局265100
王晴 (山东省海阳市畜牧兽医局 265100)
牛出血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王晴 (山东省海阳市畜牧兽医局 265100)
牛出血性肠炎,又称急性出血性肠炎或便血,是指牛排出的粪便中带有血液或血凝块,是由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兽医临床上较为多见,病牛发病率初为10%~20%,后期达100%,死亡率很高。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治疗时应根据病程发展程度拟方施治,紧扣病理发生时机,否则常导致病牛死亡或延长治疗时间,给养牛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发病规律
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每年初春,秋末发病较多。不分年龄、性别、体质强弱,都有发病可能,体质弱者发病略多,并且病情恶化程度快。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治愈率高,愈后一般一年内不复发;拖延治疗时间(不输液),往往前功尽弃,病牛以死亡告终。
2 病因分析
主要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如草料质量不良、加工调制不当、草料骤变等;其次营养不良、过度使役等因素降低畜体抵抗力,使胃肠屏障机能减弱,腐生于胃肠道的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等毒力增强而致病;另外风寒感冒、恶性卡他热、炭疽、牛出败等传染病及维生素缺乏病、中毒性疾病、寄生虫病等也可继发本病。冬季发病的牛形似“冬痢”,可能是空肠弧菌和霉菌协同作用所致。
3 临床症状
病牛发病率初为10%~20%,后期达100%,死亡率很高。牛出血性肠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潜伏期3~7d,腹泻前短时间发热,体温在39.5~40°C左右。精神沉郁,厌食,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常呈腥臭味,只要一发生腹泻,发热即停止。大约5~7d,腹泻2~3d后,有的转为出血性痢疾,有的痊愈。1~3岁牛有严重出血,约占5~30%。病牛虚弱、贫血、毛直立、低体温,长期躺卧,少吃少反刍或不吃不反刍,鼻镜少汗或无汗,瘤胃蠕动音无或很低沉。
3.1 轻型 主要症状为排粪软,粪表面有新鲜血丝,精神食欲变化不大;如果治疗方法不当,病情将进一步恶化。
3.2 中型 多由于畜主没有及时发现,或是错误的认为开始牛食欲没有太大变化可能耐过,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综合症状是病牛精神萎顿,饮食欲减少,反刍次数少,排便成水样喷射并混有血液,继而血多便少有血凝块,眼观一般为鲜血;听诊心率,呼吸次数正常,有的略增,瘤胃蠕动音弱,体温在39.5~40°C左右。
3.3 重型 多由轻型,中型失治误治转型。外观病牛精神高度沉郁,时有呻吟和磨牙,食欲废绝或略有饮欲,体况显著衰弱,长时间卧地不起,有时不由自主排出稀褐色粪便;鼻镜无汗,四肢末端(腕跗关节以下)发凉,眼球下陷,眼结膜贫血。听诊心跳80~100次/min,有的病畜心音亢进,有的心音弱,瘤胃蠕动音无或很低沉。
在临床上,冬季突然发生腹泻,2~3d痊愈,或发生出血性肠炎,可采取血清学方法检测本病,要与黏膜病、沙门氏菌病、肠毒血症、球虫病、营养性胃肠炎及中毒性肠炎相区别。
4 治疗
4.1 抑菌消炎 单纯性肠道感染最好内服肠道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再辅以抗菌增效剂;为防止混合感染可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及其新一代制品(如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肌肉注射。
4.2 补充体液 可选用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
4.3 西药疗法 (1)0.1%~0.2%高锰酸钾溶液,用药4~5g/次,灌服1次/d,连用2d。(2)3%~5%晶体明矾,用700~1600ml/次灌服。(3)磺胺脒20~30g、痢菌净粉50~100g(含量2%)一次灌服。(4)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700~1500ml,加安钠咖、维生素C或碳酸氢钠静脉注射。(5)因长期泻痢造成脱水者,可用补液盐100~150g,牛自由饮用自来水。(6)严重便血病例可用1:2000高锰酸钾液灌肠,同时肌肉注射止血敏或静脉注射5~10%葡萄糖500~1000ml,5%氯化钙注射液100~ 150ml,10%安钠咖10~20ml。
4.4 中药治疗 仙鹤草、黑地榆40g,扁蓄、白头翁、血余炭、当归、生地、赤勺各30g,晾温灌服,2次即愈。
4.5 常规治疗 抗菌、消炎、补液、适当补充维生素等。若常规治疗作用不佳,用云南白药进行治疗,具体如下:(1)口服:人用云南白药按3~5g/50kg体重,溶于250ml生理盐水,放入矿泉水瓶口腔灌服,灌服后稍抬头,注意勿将药液流出,早晚各1次。(2)灌肠:灌肠前先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肠道2~3次,直至回流的洗液基本无粪便即可,然后用云南白药按3~5g/50kg体重,溶于250~500ml生理盐水,并振荡充分溶解后,用胃导管通过肛门深部灌肠,并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0.5h以上,即用药棉纱布软塞涂上凡士林,堵住肛门40min后取出,早晚各1次。(3)冬季发现急性腹泻的病牛要及时确诊,隔离病牛,更换垫草,防止人员流动,牛圈内外要彻底消毒,用磺胺胍治疗加喂30~60ml的5%硫酸铜溶液,封闭好食道沟,使药物直接进入皱胃,效果最好。此外,对症治疗,如补液、给水等。
5 病例介绍
5.1 病例1
某养牛户饲养一头3月龄犊牛,诊断见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不反刍。临床检查:体温39.8°C,脉搏90次/min,心跳35次/min。被毛粗乱,精神沉郁,眼睑及眼球下陷,手捏颈部皮肤皱褶不复原,排血与粪便混在一起如粥样,排便3~4次/h。
治疗:(1)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ml,10%维生素C30ml,10%安钠咖10ml,一次静脉注射;(2)磺胺二甲基40g(首次量,以后减半,2次/d),酵母片(0.3g)200片,一次内服;(3)阿莫西林粉针2.5g,用注射用水稀释后,一次肌肉注射。
用药后第2天病牛情况好转,继续用上述方法治疗,第3天检查病牛基本康复,再巩固治疗。
5.2 病例2
1头2岁公牛,体重约180kg,发生排血粪,全身发抖,不食,要求就诊。3d前已连续翻犁而发病,体温40ºC,停食,不反刍,瘤胃蠕动微弱,全身肌肉抽搦痉挛,鼻盘干燥,被毛粗乱,排暗红色恶臭稀软粪便,大部分呈不规则血块附于粪便上,排量少而次数多,频频努责,里急后重。
治疗:诊断为劳伤出血性肠炎,采用上述肌注,内服,口服补液盐及中药灌服的综合疗法,用药1d大便转稠,排粪仍有点状出血和努责,但有少量食欲和反刍,用1d已基本恢复,最后1d只灌服中药1剂,即恢复正常。
5.3 病例3
某养牛户一犊牛腹泻不止后引起的出血性肠炎,临床症状:体温39~39.8ºC,口色红燥,眼球凹陷,鼻镜,角膜干燥,皮肤干燥,弹性降低,腹部紧缩,疼痛,食欲废绝,无反刍,排黑红色水样稀粪,恶臭,混有粘液及组织碎片,后躯污染严重,有明显的自体中毒及严重的全身症状。
治疗:常规治疗作用不佳,患病牛仍旧恶泻不止,后加用云南白药进行治疗,用药1d(2次)后即停止便血,病程稍长的,并逐渐有食欲,再进行2~3d的常规治疗,并加强饲养管理,患牛痊愈。
6 小结与体会
(1)便血的牛粪多数呈鲜红色,证明出血的部位一般在大肠,易溶于水中的霉菌毒素因大肠吸水性极强而被大量吸收,刺激局部肠血管壁引起损伤而出血,因大肠生理不具备消化蛋白质的功能,所以粪便后移排出鲜血。个别病牛排稀褐色血粪,大部分属发病时间长且体况差的牛,由于肠蠕动迟缓,血液停留时间长,加之病变大肠吸收水分能力衰退所致。(2)在治疗上及时输液是治疗该病的关键,能够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及利于肠内毒素排出,防止自体中毒;内服磺胺类和注射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在疾病的治疗中是防止肠道异菌繁衍和防止其他细菌趁虚而入,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3)犊牛出血性肠炎是犊牛常见病之一,由球虫引起,常用的止血药维生素K、止血敏等西药疗效不好,使病程加长或延误病情,造成机体脱水,最终造成死亡,应用云南白药治疗出血性肠炎,就是将损伤的肠道作为外伤来处理,采用外伤用药物敷化的办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伤口,充分发挥云南白药的止血愈伤和杀灭球虫的功效,达到止血愈合的目的。(4)在云南白药溶液灌肠前,应先清理肠道,使粪便充分排出;在灌肠后,应用软纱布塞塞住肛门,以避免药液流出,保持时间在40min左右,前者为了使药液直接作用伤口,提高药效,后者是为了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确保药效充分发挥。在灌肠同时,口服云南白药助于加快肠道恢复,而腹泻引起的多种机能障碍,还需对症和对因治疗,即抗菌、抗病毒、消炎、补液等,并适当补充维生素等营养,具体可视病情而定。(5)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持饲草饲料清洁,防止牛采食腐败和发霉的草料(如酸败的酒糟、发霉的麦草、玉米秆和出芽的洋芋等)及冰冻的饲草,喂给优质饲草,合理调制饲料,不骤变饲草;防寒防湿防感冒,防止过劳使役,注意驱虫,及时治疗原发病;按时清洁圈舍,保持圈舍卫生,定期消毒,可预防本病的发生。在疾病恢复期,暂不喂料,勤饮淡盐水,酌情选用健胃剂,待病牛反刍后再给柔软易消化饲草,完全康复才能使役。
(2011–05–30)
S858.23
B
1007-1733(2011)10-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