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预算控制浅议

2011-04-13孙培清苏运法马红红

关键词:资金部门学校

孙培清,苏运法,马红红

(华南理工大学 财务处,广东 广州 510640)

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实施。如何有效的对预算进行控制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建立预算控制组织体系,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着手,探索高等学校预算控制的方式方法。

一、建立健全预算控制组织体系是进行预算控制的前提

为了有效地进行预算控制,高等学校要建立完善的预算控制组织体系,实行预算分级、分口管理责任制,要适合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明确规定各级组织、各部门在预算管理方面的权责和管理内容。[1]

高等学校的财务部门是学校财经管理的职能部门,在校(院)长或总会计师的直接领导下,对学校的财经活动进行归口管理,统一组织学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1]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相应的预算规章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控制;定期、不定期地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及早发现差异,找出原因,加以控制;预算年度终了,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不断完善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

各专业院系要遵循“事权与财权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本院系的专业发展方向、学科建设特点、科研课题任务,把经费使用情况与事业任务完成情况联系起来,科学地组织,合理分配、安排和使用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2]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学校统一预算,本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目的,从提高整体效益着眼,遵循优先原则,考虑先后顺序,分别轻重缓急,合理分配教育经费。

二、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是组织预算控制的基础

(一)规范预算编制行为

高等学校在预算安排上,应坚持“量入为出、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保人员经费、水电费、基本办公经费和基本教学业务费,重点抓项目经费。[3]有条件的可成立项目预算评估小组,对校内预算项目进行评审,按轻重缓急进行安排,使项目经费安排与学校事业发展和年度重点工作紧密结合。降低筹资成本和风险,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应树立预算管理的创新意识,克服校内各部门之间存在的“讨价还价”的博弈现象,涉及学校重大项目发展的优先安排,取消一些不必要或效益不高的项目,避免造成财力资源浪费。

(二)完善预算分配机制

高等学校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础性管理工作,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统筹校内各种资源,科学预测,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基本支出定额管理、项目支出流动管理、项目支出追踪问效机制,努力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使预算安排与学校事业发展相协调,与学校财力相适应。

在安排支出预算时,可采用切块分析法,即将本科教育事业收入、研究生教育事业收入按比例扣除人员经费和“刚性支出”之后,分别用于本科教育的项目支出和研究生教育的项目支出;财政拨款和其他教育事业收入按比例扣除人员经费和“刚性支出”之后,用于行政管理、后勤、基建等支出;将科研管理费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科研管理,其余用于科研奖励支出。这样一是保证了指定用途资金专款专用,二是保证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三)收入预算目标化、支出预算项目化

1.收入预算

收入预算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高校的年度目标计划编制。收入是高校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落实收入是关键一环,高校应定期分析预算收入情况,督促各职能部门按时足额完成收入预算。

2.支出预算

由各单位编制,学校财务部门汇总后拟定预算分配草案,报校长办公会议或最高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形成正式方案,下达到各部门执行。将部门支出分为“日常运行经费+经常性项目+专项项目经费”模式,不同的经费项目,采用不用的管理方式。

日常运行经费,指与本部门职能无直接相关的日常开支,如水电费、耗材、电话费、文具、小型办公设备等。采用定员定额管理方式,根据各单位的职工人数或是学生人数核定其日常运行经费。

经常性项目,指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履行部门职责所必需支出的项目。由各部门按其职能和工作计划编报预算,保证预算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部门的需要。同时为防止申报经费的“天书”现象、滥立项目。每个项目都要说明支出的方向,列明明细支出预算,提交预测的依据,严格控制新立项目。

专项项目,指购买大型设备、对办公场所进行大型修缮、购买大批家具等。对于专项项目应严格监管,制定一套包括项目申报、批复、招标、结算、审计、支付等审批程序,防止腐败的发生,保证学校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

(四)公开财务预算

预算公开是建设高效透明政务、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高校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在学校预算编制过程中,遵循全面透明的原则,做好预算财务信息公开工作。

预算编制公开透明。学校各单位参与校内预算的编制工作,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本部门的职能、工作计划编制本部门预算,学校再进行审核汇总。这样使预算分配细化到具体项目,使预算安排与各部门的工作特点紧密结合,有利于增强各部门预算的观念。

预算范围全面覆盖。各单位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管理,严防私立“小金库”,使得对全校的资金情况的掌握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预算由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议审定,除重要项目提交校长办公会议审定予以调整外,中途不得随意调整。

三、有效的预算控制方法是提高预算控制水平的关键

高等学校预算控制的方法有多种,采用不同的预算控制方法与所掌握的历史资料有关,高校预算控制往往是多种方法并用。下面结合我校实际谈谈预算控制的方法。

(一)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模型,有计划控制经费支出

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建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模型,实现对资金供需的适时监控和及时预测,为防止现金链断裂奠定基础。特别是中央和地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现金存量逐渐减少,防范财务风险的任务更加迫切。

根据我校现金流模型,6月份现金流出量相对较大,容易造成资金紧缺。在预算管理中,通过大额资金调度,对于水电、物业、基建、修缮及大型设备购置等支出加以控制,从而防止学校出现资金紧张,缓解学校资金压力。同时,根据近三年1-12月现金流入情况,建立现金流入预测图。由于各月现金流入的不均衡,上半年主要集中在4月、6月和7月,下半年9-12月来款较多,本科及研究生等各类学费收入、教育部及广东省拨款、纵横向科研收入等项目经费,大多是集中在9月份之后。上半年现金净流出高达2亿多元,学校必须在上半年保证足够的现金存量,以防范财务风险。

(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预算执行实施追踪控制

高校应建立适合学校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对预算执行实施追踪控制。在预算执行上,通过严格控制支出范围和开支标准,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制定反馈制度,及时掌握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并反馈到有关部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按照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牵制的原则,将审核、复核和出纳分别设岗,且将现金和非现金出纳分别设岗,保证了各岗位的相互监督,不能由一个人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全过程。定期对资金管理的关键岗位实施稽核。

资金支付的授权审批制度。按照业务性质、金额大小的不同,建立权责明确、界限清晰、操作性强的常规性资金支付的授权审批制度,授权审批制度的建立,明确了各级审批人的权限和责任,加强了内部控制。各级责任人只能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和所授权限,分别负责常规性资金支付业务的审批,即一般财务人员对2万元以下的支出直接核准;2-10万元的支出由科长审批;10万元以上由财务处长或分管的副处长审批。

直接参与重要项目资金的管理。如人员经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基建项目经费、学生奖助学金、修购专项及其他大额专项等经费,由学校财务部门代管,各业务部门支出时需先经财务部门对其合规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支出。超范围、超规定的支出一律不予支付。

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在支出预算的分类和下拨工作方面,进一步细化了相关工作。对日常经费按季度拨款,对其它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分阶段、按进度、按需要进行拨款。

(三)健全预算监督机制,切实推进预算管理公开透明

高校预算经费的审批应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原则,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大额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在进行大额资金支付时遵循以下审批程序;

属于基建项目的,项目主管单位首先将项目计划报学校,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讨论批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

项目经主管部门审批立项后,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凡是没有落实经费来源的,均不能开工。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全部进行招投标;属于设备购置项目的,要经过学校设备管理部门审核,金额超过10万元以上的项目,需要进行招投标。

凡是立项开工基建项目的预算,由监理公司和审计部门审核。项目经费预算一经批准,严格执行。项目完成后,由审计部门进行工程结算审核。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讲座编写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讲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何文兵.浅谈高等学校的预算控制[J].教育财会研究,2007(4): 37-38.

[3]杜育红.关于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9(4): 20-23.

猜你喜欢

资金部门学校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学校推介
7部门
奇妙学校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