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探析

2011-04-13

关键词:教育者德育工作德育

王 洪 秋

(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在当今大学生思维多元化的前提下,势必会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出现一定的障碍,影响高校德育的效果。那么,如何强化德育的效果,提高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一大课题。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往往忽略了服务学生的思想,没有将服务学生的思想与德育过程实现有效结合,“服务学生”的思想一旦在德育工作者的心中扎根,德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情感就会产生互动,必将会发掘出学生心灵深处的潜在力量,这是最大程度地调动教育对象接受潜力的最有效方式。

一、德育失效的原因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原有的德育条件发展不平衡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深化,原有的德育条件无论软件条件还是硬件条件都显得比较匮乏。虽然国家对德育课程和德育队伍都有规定,但有的学校由于各种因素德育课上课班级系数较大,台上万语千言台、下千言万语,影响了教学质量。另外,有的高校不注重德育队伍建设,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显得力不从心,而且缺乏完整而科学的德育理论和德育体系的牵引,做起德育工作杂乱无章,管理替代德育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育者认为:德育课我们上了,学生我们管了,至于德育效果是肯定有的。但现实告诉教育者,由于德育条件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德育效果。

(二)学生思维的快速转变与德育过程的程式化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处于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青年学生的思维出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快,一些新思想、新观点不时充斥着青年学生的思维阵地,他们对于传统的东西有摒弃的愿望,对于呆板的东西有打破条框的冲动,对于陈旧的东西有遗弃的行为动力。因此对于德育过程的程式化就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心态。不管教育者如何灌输与启发、不管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感觉如何良好,德育过程的失效性总会在学生思维的快速转变与德育过程的程式化发展不平衡之间自然而生。

(三)各级德育工作者对德育的认识程度发展不平衡

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然而,一些教育者对德育的认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认为德育是虚的、德育课程开不开一个样、德育工作搞不搞一个样、德育搞好搞坏一个样。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和大学生思维多元化的冲击下,他们从内心深处淡化了德育的功能,对德育工作的效果产生怀疑。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有的学生辅导员也会不自觉地削弱德育工作,破坏了德育渠道的畅通,德育结果的失效就产生了。

(四)管理与德育发展的不平衡

处理好德育与管理的关系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问题。在德育过程中,由于管理工作的特点是立竿见影的,而德育工作见效较慢,德育工作往往会被急功近利的心态移植成管理,以管代教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管理工作的发展往往会超前于德育工作的发展,这势必会违反教育规律、违背德育原则,从而使管理失去了实施的理论依据,而德育也失去其应发挥的特殊功能,也就是说德育被管理的代替减弱了德育功能、削弱了德育效果。

二、以“服务学生”的思想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一)转变德育观念,增强德育工作的服务意识

我们要树立“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什么教育者就做什么”的服务学生的德育观念,增强大学生对德育工作的认同感。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务实进取、积极向上、立志成才,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但是,一些“行为者由于文化价值观的缺乏而难以认清行为的动机并对政府行政系统的决策表现出不信任倾向”,[1]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政治意识淡薄、情绪不稳定、价值观偏差、思想观念偏颇等不良思想依然危害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健康。对于这些不良思想,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往往是束手无策。教育基调高了,会给学生以“政治灌输”的印象,教育基调低了,还不能解决思想难点问题,学生对教育往往采取回避或不予理睬的态度,教育者付出的再多也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出发,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把大学生的自我发展置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中,服务学生全面的发展,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从而拉近大学生与德育实践的距离。

(二)抓住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需求,明确德育工作的服务内容

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我们要把服务全体学生、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可以说,学生最需要的“服务”是为他们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自由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缺乏服务意识,对服务内容、方向认识不全面,都会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1.发挥德育工作在学生思想进步方面的导向作用。

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灵魂,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坚定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政治追求与道德修养的目标。深入开展忠心献给党、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集体、诚心用于待人、专心投入学习、信心留给自己等教育活动,做到思想教育有主题。在宿舍和班级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区,在指导思想上,从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转变为“围绕学生成长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学生成才”的良性循环;在工作思路上,强调以点带面、分层递进、全面覆盖,找准认识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在工作内容与考核标准上,从单纯看学习成绩,考核党内活动次数转变为考核党员的作用发挥与责任区中党建带团建、学风建设、科技活动、素质教育、日常管理、典型培养等工作结合的程度及其产生的效果;在教育形式上,围绕学生立志、成才、择业,采用“学生引导学生”互动影响的方式,把树立崇高理想和正确价值观,争做党的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政治导向作用、思想引导作用、学习榜样作用、生活模范作用。[2]

2.发挥德育工作在学生行为规范方面的保证作用。

教化、示范、养成缺一不可,严格管理与要求,不是限制学生个性发展,而是约束不利于个性有益发挥的行为,约束危害他人与集体的行为。遵循“以教为先、以管保教、服务在前”的思想,确立学生基础文明素养目标,特别是要使学生公寓成为展现大学生自律能力和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对违纪受处分的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开设违纪教育选修课,因势利导地将其消极思想与认识转化为积极力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当年即可解除处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激励他们自尊而不自卑、自信而不自责、自强而不自弃、自立而不怨天尤人。

3.发挥德育工作在学生文化素质提高方面的指导作用。

高校德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影响是深刻与牢固的。针对学生思想活跃、求知好学、注重体验、自主意识强等特点,要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校风、以敬业为乐的教风、以成才为志的学风,开发学生智能,塑造学生形象,陶冶学生情操。明确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宗旨,即“以崇高理想塑造青年学生,以高尚精神鼓舞青年学生,以高品位文化陶冶青年学生,以精品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利用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站等媒介和各种纪念日,通过开设人文艺术选修课、聘文化名人、请知名教授举办讲座,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领域宽、品味高的以学术科技为主导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舆论向导,为学生个性发展和文化素质提高提供了空间和舞台。

(三)以服务学生为本,提高德育工作的服务水平

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当前实践看,学生德育工作者必须确立以服务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不断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服务水平。一是本着服务学生的明确的工作要求。要有效地、科学地研究课外活动的内容和规律,正确地加以管理和引导,使无目标、突变的、松散的“活动”,转变为相对有系统性、目标性、计划性、指导性的隐性的德育课程,全面引导大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行为、心理等方面取得提高和发展。[3]54在抓好选配与培养的基础上,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工作实、作风正”的标准,明确树立勤做学问,有良好的智能形象,使学生服;修身养性,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形象,使学生敬;注重情感交流,有良好的美感形象,使学生爱。德育工作者做到了对学生工作有责任心,对学生关心,对特困生有爱心,在学生心中有“知心”,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二是从改进工作方式上提高服务水平。德育工作者要做靠得住、有本事的学生工作干部,从学生最关心、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晓之以理,注之以爱,导之以引,示之以规,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同时还要做到勤思考,既有学习后的思考,也有全年、阶段性工作思路的思考;勤调研,及时掌握学生中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解决问题;勤总结,善于将零散的变成系统的,将感性的变成理性的,总结、归纳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三是以“学生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将对德育工作的服务要求变为德育工作者的自觉高效行为。建立服务评估标准,形成考核、评议、与业绩挂钩的竞争机制,加强对德育工作者的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实行学生监督制度,[3]170-180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等,听取学生对德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建立信息畅通的反馈渠道,真正做到通过德育工作者的服务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1] 王洪秋.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比较[J].学习与探索,2011,(2).

[2] 于成学,等.建立“三个代表”责任区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2,(10).

[3] 宋长生.高校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教育者德育工作德育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