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慎性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2011-04-12梁利红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会计信息会计核算

□梁利红

(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榆次 030600)

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谨慎性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成为必然。

一、谨慎性的理解

谨慎性存在依据。第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是谨慎性产生的基本前提。一方面,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受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作出估计和判断;另一方面,企业在经营决策中需充分估计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保持应有的谨慎。第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营管理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特性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它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信息披露有着积极作用。

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的几个要求。一是谨慎性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是对“可能发生”的事项处理时所采用的方法。二是谨慎性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企业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要作出合理估计,正确处理。三是谨慎性的运用是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提供保证。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损失,避免虚计资产、虚增利润,确保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

二、谨慎性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体现谨慎性要求的事项有多种情形,以下主要从五个方面谈谈谨慎性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对其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进行减值测试。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合理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确认相应的资产减值损失。这种会计方法的使用可以夯实企业资产价值,保证各项资产信息的真实性,符合谨慎性要求。

存货发出的计价。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其中,先进先出法是以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为假定前提,并按这种假定的流转程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体现了谨慎性要求。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因损耗而减少的价值。会计上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使用寿命内进行系统分摊,即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加速折旧法又称递减折旧法,是对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价值加速得到补偿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的要求,即使在物价上涨的情形下,固定资产的大部分价值已在短期限内收回,从而减少因物价上涨而带来的损失,符合会计的谨慎性要求。

产品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保证是指企业可能要支付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费用业务事项。企业在售出负有包退、保修期的产品后,若发生质量问题,企业就会发生相关费用,即存在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或有负债。该或有负债的在会计上主要运用“预计负债”账户来进行核算,企业在收入实现的同时合理地确认预计负债,此方法可以有效防止企业虚增资产,体现了谨慎性要求。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涉及到的研发费用。研发费用是企业在进行自主研究开发无形资产活动中所产生的研究与开发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若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应当将其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这种会计处理的方法,显然是为了不使企业资产虚计,符合谨慎性要求。

三、谨慎性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谨慎性本身的局限性。在八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可靠性居于首要位置,它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核算,提供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谨慎性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是对“可能发生”的事项处理时所采用的方法,为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企业采取“谨慎”的行为时,就有可能失去对可靠性的保证。

相关条款在可操作性方面的缺失。从会计的有关规范看,在体现谨慎性的具体方法上有些条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先进先出法、加速折旧法。但有些情形则找不到量化的标准,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发生减值时,判断标准就不够明确,在确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因素“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对“度”把握不足。一方面是谨慎过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运用谨慎性惯例过度提取准备甚至隐匿资产,致使谨慎性成为企业经营者隐瞒利润、逃避税收的工具。另一方面是谨慎不足。企业盲目自信,对资产减值准备估计不够充分,对可收回的金额考虑过于乐观,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得不到准确揭示,从而误导信息相关者的决策判断。

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影响。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和计提中,“可收回金额”和“可变现净值”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难免存在主观因素,不同的会计人员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导致计提的减值准备数额差距较大,这就给企业通过计提各种准备金来操纵利润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四、谨慎性运用的几点建议

处理好谨慎性与相关信息质量要求之间的关系。首先,谨慎性必须在维护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以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其次,在经济活动中,当谨慎性要求与其他质量要求相冲突时,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合理地确定使用顺序,并对发生冲突的情况予以充分披露。第三,对谨慎性运用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避免随意性和倾向性,人为加剧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间的冲突。

把握好谨慎性在会计核算中“度”的问题。会计人员可将不确定性的会计信息按可能性大小进行分类,并结合具体的影响环境和相关因素,确定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程序。同时进行该种处理结果的预测与评价,在比较中确定最优化方案。即:在进行会计政策方案的选择时,应及时找好谨慎性的平衡点,从而使谨慎性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将其自身的不足约束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这样,谨慎性会计的本质也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道德素养,优化会计行为。谨慎性的运用赋予了企业更多职业判断的权利,其运用是否适当,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很大关系,而职业判断能力,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因而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再教育,不断将最新的会计理论和先进的会计方法授予会计人员,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其道德水准,使他们在处理会计交易和事项时,能准确把握谨慎性的实质,力求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

加强审计监督,强化约束机制。会计准则中对谨慎性的运用有相应的限制,比如,应当在附注中就确认方法加以披露、信息不相对时的情况说明等。但制约力度还很欠缺,尚需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更科学、更严密的法律规范,加强审计监督、加大监控力度、防止滥用和曲解谨慎性要求。与此同时还应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从根本上减弱不当利用谨慎性原则的动机。

谨慎性是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其利弊,将其合理、正确地运用于会计实务中,以彰显其在企业风险防范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益相关者,促进企业进一步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轩庆明.刍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5).

[2]张春富.浅谈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核算中的应用[J].教育财会研究,2004,(3).

[3]胡燕.论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正确运用——兼议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和新制度中的体现[J].商业会计,2001,(5).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会计信息会计核算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